江都行宫的梅树上积着残雪,枝丫在寒风中轻轻颤动。项岳独自站在杨广生前的书房里,手指抚过积尘的书架。距离雁门关那场弑君之变己过去三个月,他终于带着萧皇后和幼主杨侑回到了这座充满回忆的城池。
"将军。"萧皇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比从前沙哑了许多,"找到什么了吗?"
项岳转身,看见昔日雍容华贵的皇后如今一身素缟,怀中紧抱着杨广的牌位。她身侧站着年仅十岁的杨侑,孩子怯生生地攥着母亲的衣角。
"娘娘,您说陛下留有密诏?"
萧皇后点点头,指向书房暗格:"就在《春秋》夹层中。"
项岳取下那本厚重的典籍,果然在封皮夹层里摸到一卷丝帛。展开一看,赫然是一道传位诏书,玉玺朱印鲜艳如血。诏书中明确传位于杨侑,并命项岳为顾命大臣。
"陛下临终前说..."萧皇后声音哽咽,"他最愧对的人就是你。"
项岳的手微微发抖。诏书日期显示,这正是杨广在雁门关交给他那卷空白圣旨的同一天所写。原来君王早有准备,连身后事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娘娘,这诏书..."
"不必拿出来了。"萧皇后苦笑,"如今天下大势己定,何必让侑儿背负这个虚名?"
小杨侑突然仰起脸:"项将军,父皇是不是...再也不会回来了?"
项岳单膝跪地,与孩子平视:"陛下只是换了个地方守护大隋。就像..."他指向窗外一株怒放的红梅,"冬天的雪化了,春天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
萧皇后泪如雨下。她从袖中取出一个小锦囊:"这是陛下最爱的琼花种子,本该今年开春种下的..."
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光影。项岳忽然起身:"娘娘,可否借御舟一用?"
大运河上,一艘轻舟缓缓前行。项岳站在船头,将琼花种子一粒粒撒入水中。萧皇后搂着杨侑,默默注视着这一幕。
"陛下最爱琼花。"萧皇后轻声道,"说它'冰肌玉骨',最配江南烟雨。"
项岳没有接话。他想起多年前在洛阳初遇杨广时,那位帝王眼中闪烁的野心与才华。如今琼花未开,人己长逝,只剩下这运河水流淌如昔。
"项将军今后有何打算?"萧皇后突然问道。
项岳望向北方:"先安顿好娘娘和殿下。然后..."
"去做陛下未竟之事。"
"是讨伐李渊?还是..."
"是让百姓不再易子而食。"项岳的声音很轻,却字字千钧。
萧皇后怔了怔,忽然从发间拔下一支凤簪:"这是当年陛下亲赐,可调动内库金银。你拿去..."
"娘娘!"
"不必推辞。"萧皇后将簪子塞进他手中,"就当是...替陛下看看这太平盛世。"
轻舟靠岸时,夕阳己将运河染成金色。项岳正要搀扶萧皇后下船,忽见一骑快马沿河奔来。单雄信滚鞍下马,脸色凝重:
"将军!李世民率十万大军己到潼关。"
萧皇后浑身一颤,本能地将杨侑护在身后。项岳却面色平静:"终于来了。"
"他还说..."单雄信吞吞吐吐,"若将军肯归顺,愿以王爵相待..."
项岳看向萧皇后。昔日母仪天下的女子此刻面如死灰,却强撑着尊严:"项将军不必顾虑我们母子。天下...终究需要明主。"
杨侑突然挣脱母亲的手,跑到项岳面前抱住他的腿:"将军别走!"
项岳蹲下身,将孩子的小手按在那卷传位诏书上:"殿下记住,无论将来谁坐那个位置,都要记得今日运河边的琼花。"
当夜,项岳独自登上江都城楼。怀中两份诏书一轻一重——一份是杨广亲笔的传位密诏,一份是染血的空白圣旨。远处,唐军的营火如星河落地,一眼望不到头。
"将军。"柳青不知何时来到身侧,"李世民又派使者来了。"
"这次要什么?"
"说想与您单独会面,就在两军之间的运河渡口。"
项岳望向黑暗中静静流淌的河水,忽然笑了:"告诉李世民,明日辰时,我等他。"
柳青急道:"万一有诈..."
"他不会。"项岳从怀中取出琼花种子,最后几粒静静躺在掌心,"就像这琼花,该开的时候自然会开。"
夜风吹散种子,飘向运河两岸。来年春天,或许这里会开出一片意外的花海。就像这乱世,终究会以谁也预料不到的方式,迎来它的太平盛世。
(http://www.220book.com/book/PQH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