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6章 下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我在洪武忽悠老朱投资 http://www.220book.com/book/PR8U/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明:我在洪武忽悠老朱投资

陛下啊!您这不是让我们活不下去吗?要是俸禄再往下调...哎...”

“这该如何是好啊!”

“原本还指望着本月的俸禄一到就能赶紧把上个月欠老陈的钱还了。

这下看来只能食言而肥了啊!”

“俸禄可不能再降了!如果再降,我们这些大臣怎么过日子啊?”

“陛下呀!您这简直是要逼死我们啊!”

......

当下,朱元璋提及重新审定百官俸禄之时,

满堂文武顿时哑然无声。

每个人的脸上无不写满了忧虑。

然而却无一敢发声。

心中暗暗叫苦而已。

这批官员几乎清一色都是刚正之臣。

正是因为他们的清廉公正,

纵使身居高位,但家中的妻儿仍如同寻常百姓一般,每日耕作不停。

黎明即起,日落方息。

仅仅依靠那点微薄的俸禄,实在难以为继一家人的生计。

众人皆知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

正是这一严苛的态度,

令这些清官们在敬重皇威的同时,也不由心存怯意。

不敢有任何越界之举。

是以家中多半拮据困苦。

此刻一闻俸禄又有变数,

人人面如灰土,满是无奈。

然而,有人对此调整竟毫无反应,

只因俸禄对他们来说有若无之,无足轻重。

无论是否下调,于其影响几何。

就比如方才被皇帝大加呵斥的胡惟庸。

"陛下,臣以为众臣俸禄仍可适度削减。

眼下虽说大明各处民生渐见好转,但国库依旧空虚,此时降低官员俸禄,亦是对国库压力的一种缓解。

此事,臣首当支持!"

虽刚被狠狠训斥了一顿,胡惟庸心底尚余对柳白的怨怼,

对陛下朱元璋也存不满。

但这丝毫未妨碍他见势行事。

尤其是自己已被裁去一年俸禄,

无论如何本年度都已无法领取俸禄,

俸禄再怎么改对他来说又有何妨?

况且,在罚俸之时,他曾敏感察觉到不少暗喜的目光。

今逢陛下抛出此议题,

他便第一个出来响应奉承。

一方面可重塑陛下对他的好感,另一方面也让那些刚刚幸灾乐祸的小人们难受一把。

甚至借此间接打击远在凤阳的柳白。

"你柳白既然如此廉洁,那就让你更加廉洁吧。

最好是廉洁到吃饭都成问题才好。

"

经此一席话,在胡惟庸心中,实可谓一箭双雕。

至于可能引发朝中同僚对自己不满之类的后果,

胡惟庸根本毫无惧意。

"**所言之事,诸公意见如何啊?"

朱元璋望向率先表率的胡惟庸,

并未因其曲解旨意而恼怒,

反倒嘴角泛起一丝隐隐笑意。

当朱元璋提出询问时,殿下的众臣再度陷入一阵交头接耳的低语之中。

一番讨论之后,仍有不少人选择站在胡惟庸一边,赞成削减俸禄的提议。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官员站出来反对,更有人哭诉,若再减少俸禄,家里便无法维持生计了。

然而他们的言辞却招致周围那些赞同者反驳的声音。

此等情景令朱元璋皱起眉头,双眼半眯着仔细观察,心中渐渐浮现了一些结论。

「好了好了!吵什么吵?」朱元璋的目光扫过底下喧闹的人群,话锋一转说道:「谁告诉你们要削减百官俸禄了?朕可没这么说过!太子也从没提起吧?」

看着众臣争辩的模样,朱元璋内心深感柳白所言非虚——绝望确实比欲望更难以抑制。

例如那批听到可能减俸立刻惶急不已甚至眼角泛红的人,虽然他们在能力上略显不足,但朱元璋大致能断定,这些人尚未有腐败迹象。

对于他们而言,那点微薄薪资几乎是支撑生活的最后希望。

若是真要再缩减,恐将面临全家忍饥挨饿的情况。

与上述之人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另一类主动表态支持减薪的人,于这些人而言,朝廷俸禄的重要性显得无足轻重。

比如胡惟庸这样的情况,倘若一年的俸金惩罚在柳白身上,则可能会让他愁眉苦脸许久,甚或瞬间急出眼泪;可之于胡惟庸却是无痛无痒,还能顺便玩点小心思。

两者截然相反的态度背后其实暗示了许多事实。

最终,朱元璋怒火中烧地下达命令:「好得很,刚才那些跳出来赞同减俸的人,一律削减三成俸禄!」

越回想殿内这些人的反应,朱元璋愈发愤慨,对先前附议者的印象大打折扣,并认定他们多半存在问题。

「皇上,您莫非并不是要削减百官俸禄?」有些大臣困惑地问道。

「朕当然不想削减俸禄!」朱元璋回应说:

「过往朕付给各位大臣的薪俸之所以菲薄,是因为大明初立、百废待兴,必须集中资源重建天下,这才委屈了大家。

而今,大明逐渐展现兴盛气象。

各位今日能有此成绩,在场诸位和各地官员皆功不可没。

既然有功,朕不仅未给予奖励反倒克扣薪水,朕难道是那样的昏君吗?」

至此,朱元璋在亲眼目睹殿内百官的表现后,心中的抉择更为坚定:必须提高官俸。

正像马皇后所说的那样,要以国家大局考虑。

虽说调高俸禄会增加财政负担并且可能导致滋生腐败的想法,但总好过于因贫困而使大明流失贤才的结果。

如连人才都无法留下,何谈安定社稷和基业千秋万代呢?

「陛下英明!陛下真是明智至极啊!」

「皇上,实为当世之圣人,臣等永感皇恩浩荡!」

随着众人相继感谢并表达效忠之意,殿内的气氛渐入高潮。

但此时胡惟庸听着四周接连不断的恭维之词,眼皮忍不住轻微颤动。

尽管周围的朝臣满脸兴奋和满足,但胡惟庸却并未融入其中,心中暗自琢磨这变故的缘由所在。

然而此刻,内心竟无半分欢喜之意。

诚然,每个人的快乐皆有所不同,难以共鸣。

他只觉得对方的喜悦如同噪音,格外烦人。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依照陛下的行事风格,别说涨俸禄了,即便宣称全体朝臣均无俸禄也合乎情理。

今天为何如此反常,竟主动提议增加百官俸禄?这实在匪夷所思!”

在胡惟庸的自我疑虑之中,朱元璋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中众人。

既然俸禄一事已定论,那么涨幅的具体数目便成了关键考量。

“诸位无需再感谢与吹捧。

接下来还需众卿共同商议,涨多少为妥,而非一味阿谀奉承。”

虽然朱元璋的话语间满是不屑,然而当他转身朝龙椅行去时,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

显而易见,方才众臣的感激之情令他十分受用。

至于具体涨俸的幅度,此问出口后,尽管众臣满心欢喜,却无人敢率先发声。

毕竟陛下肯允诺增俸已是万幸。

若此时有人贸然开口提议,提少了被轻易应允,则提议之人必然会被群臣口诛笔伐。

若提多了让陛下陷入尴尬境地,那此人无疑是在挑衅皇威。

无论何种选择都实难决断!

但一直沉默也不是办法。

若最终因无人发声而导致此事夭折,怕是众臣皆要痛哭流涕。

此时,朱标这位朝堂中的特殊人物毅然跨前一步。

既然无人愿挑起这个重担,不如由他主动承担。

“县太爷!好消息啊!刚收到应天府快马传来的消息,全体官员俸禄普涨,尤其是各郡县依情况有不同幅度上涨呢!”

“什么?怎么可能?”

尚处睡意朦胧中的柳白听闻此讯,双眉紧蹙。

大明洪武年间涨百官俸禄?这可与他认知中的朱元璋风格大相径庭啊!

况且,历史中并无此记录才是。

如此拉拢人心之举,一旦真实发生,定会在历史上广为流传并大书特书才对。

“唉呀县太爷!圣旨都已送达县衙,您怎么还在质疑这事的真实性呢?”

凤阳县内,新上任的师爷看着自家县太爷,不禁满头雾水。

整个凤阳的老百姓都晓得,自打这位县太爷接手以来,凤阳县蒸蒸日上,步入繁荣昌盛之列。

可奇怪的是,这位大人一直是全县最清贫的那类人。

过去还好说些,那时还有刘**助手在旁。

可如今刘**离职之后,县太爷的日子必定更艰难了。

这种状况下,他的俸禄得以提升反倒忧心忡忡,愁眉苦脸,实在是令人费解啊。

“把应天府送来的文件拿给我看看。”

待柳白仔细查阅过后,观察其中加盖的印章以及纸张品质,

几乎可以确定这份公文的真实性,并未存在任何伪造痕迹。

尽管心中依旧疑惑,他还是不明白为何老朱突然决定提高他们的俸禄。

“应天府可还有其他消息传来?”

柳白把文书放在一旁,一边与新聘请的师爷交谈,一边朝过去刘诗漫办公的书房走去。

往昔,他的小慢慢在时,他凡事都能从容应对。

尽管刘诗漫身为女子,但她才华横溢。

自她接手师爷职务之后,柳白除了偶尔升堂断案外,其余文案几乎都由刘诗漫处理。

如今小慢慢离开,这些事务只能亲力亲为。

“其余旨令并无特别之处,只是听说胡惟庸亲自写了一份罪己书,并张贴在应天府城门之上。

具体内容尚不清楚,但传闻似乎是轻信了谗言......”

听到这里,柳白不禁头痛。

近期之事莫非皆不寻常?不过,凤阳城已然发展至如此规模,若这变化之风不足以撼动整个大明,便只说明大明已是病入膏肓。

至少,洪武年间已无救药。

但从现状看,自己这只“蝴蝶”

确实开始发挥效用了。

“我大概明白了。

你先退下吧。”

“哦!那小人告退。”

师爷转身欲走,却突然又回过头来,略显踟蹰地说道:“老爷,我们凤阳城百姓商量过,有意为您建造一座功德庙。

这是大家自愿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PR8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我在洪武忽悠老朱投资 http://www.220book.com/book/PR8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