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也是最好的疗伤圣药。
江川的情绪不再那么低沉,每天按时上下班,但也不像以前那么明朗,周围的人很少见到他笑了。
不知情的人都说他在想媳妇儿,知情的父母在心里叹气,希望儿子尽快的振作起来。
江川再次笑起来,是来自江慧的一封信。
善解人意的江慧从父母信里知道了家里发生的事,思虑再三,写了一封信给二哥。
信里没有说太特别的事情,只是说着平常发生在身边的家长里短,比如,舅舅家的表姐很厉害,说话办事风风火火,表姐夫从来不敢掠其锋芒,但是对表姐很好,两个人对舅舅舅妈也很孝顺。表姐家的孩子也很可爱。
又说,部队里有个当兵的人,好像是个连长,在表姐夫手下,老来找她说话,还总是买糖给她,她问二哥,是不是该给人家回点东西啊,要不然不礼貌。
最后,郑重其事的说了一段话,二哥,我不在爹娘身边,拜托二哥代替我那份多多孝敬父母。二哥,我们都会好的。我一首记得娘常说的那句话:“日子再难,咬咬牙也就过去了。老天爷长着眼睛,不会亏待好人。”
江慧说,二哥,我们都是好人。
江川看着信里这句话,嘴角不自觉上扬。妹妹真的长大了。想到妹妹在部队里有新的生活,有新的人围绕在她身边,江川心里宽慰了许多。
他收起信,决定不再沉浸在过去的悲伤中。从那之后,江川工作时更加投入,闲暇时就回家陪父母。父母看着儿子的转变,脸上也重新有了笑容。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回到正轨。
蔚爱国的亲事也被提上了日程。
相了很多亲,都不满意,不是女方打听到他曾经的过往,坚决拒绝,就是爱国没看好人家姑娘,大多数是蔚爱国没看好人家,挑东嫌西的,无它,只因他心里总有个影子。
一天,蔚佑之去县城赶集,碰上了熟人,他最初上任的那个公社驻村的一个小伙子,当初干部下乡在村里驻点的时候,他经常在这个小伙子家派饭。
这家人给他的印象很深。小伙子叫刘开林,家里只有母亲和妹妹,父亲在他们兄妹很小的时候,得了破伤风去世了。
蔚佑之第一次去刘开林家派饭的时候,就发现,这家人家干净利落,虽然是乡间小土屋,但是,屋里屋外收拾得一尘不染。家具摆放规整,农具也都整齐地靠在墙边。
灶台上的锅碗瓢盆擦得锃亮,案板干干净净得。院子里的鸡窝、猪圈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异味。
母亲温和慈祥中自带一股坚定。兄妹俩,哥哥开朗憨厚,妹妹勤劳美丽。
慢慢的派饭的次数多了,跟这家人就熟悉了。
刘开林的母亲虽然早年丧夫,但并没有被生活击倒,反而带着一儿一女坚强地生活着。
她有一身精湛的裁缝手艺。凭借着这一身技艺,她把儿女养的很好,裁缝手艺更是声名远扬,十里八乡的人都纷纷慕名而来,找她做衣服。因此,比起一般的人家,刘家反而过得很殷实。
刘开林的妹妹,叫刘芳杏。刘芳杏是他们那个公社十里八乡有名的好姑娘,不仅长的漂亮,尤其是一双眼睛,水汪汪的,像藏着星星。白白净净的,脾气还好,性情很温柔,还把她母亲的手艺学了个十成十,心灵手巧。
蔚佑之很喜欢这一家人,尤其很敬重刘开林的母亲。只有这样的母亲,才能教育出这么好的儿女。
这次重逢,两人寒暄起来,打听到刘芳杏还没有说人家,蔚佑之想起自家儿子还单着,便留了心。
回到家后,他跟李翠儿和爱国说了这事,说找以前的同事给爱国牵个线,两人相看相看。
爱国起初没当回事,但扛不住父亲的威严,只好跟着父亲找好的媒人,决定去见一见。
见面那天,爱国一看到刘芳杏,心里就动了一下。这个姑娘眉眼温柔,举止大方,特别是那双美丽的大眼睛,清清澈澈的,很亮,像两湾清泉,一下子闪进了爱国的心里。
刘芳杏初次见蔚爱国,印象也不错,觉着这个小伙子很帅,也彬彬有礼的。
回家跟母亲和哥哥一说,母亲就拍板:“要是人家小伙子也有意思,你俩就处着看看吧。咱虽然没见过他娘什么样,他爹蔚书记可是个好干部,当初在咱公社的时候,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是个好人。他家的孩子估计不差哪儿。”
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蔚爱国和刘芳杏只见了三次面,亲事就定下来了。
一纸婚姻,只是双方的父母之间有好印象,就这么成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PS3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