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决口处的风依旧凛冽,沈括站在临时搭建的营帐前,望着那浑浊的河水,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虽说“埽工”初显成效,可后续诸多事宜仍让他头疼不己。就在这时,老河工张伯匆匆走来,脸上带着几分焦虑。
“沈大人,”张伯拱手行礼,“这河工每日耗费巨大,单靠朝廷拨银怕是撑不了多久。而且,如今寒冬将至,百姓们也都想早些归家,再这么下去,人心可就散了。”
沈括转过身,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张伯,莫急。我正打算推行‘以银代役’之法,说不定能解这燃眉之急。”
“以银代役?”张伯一脸疑惑,“这是个啥法子?”
沈括耐心解释道:“就是让那些不愿服河工劳役的百姓,缴纳一定的银子,朝廷再用这些银子雇佣专业的河工来干活。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百姓的劳役之苦,又能保证河工的质量和效率。”
张伯皱着眉头,将信将疑:“沈大人,这能行得通吗?以往可没听说过这种做法啊。”
沈括拍了拍张伯的肩膀,笑着说:“张伯,时代在变,咱们治水的法子也得变变不是?这法子在现代……呃,在我以前所知的一些地方,可是行之有效的。”他心想,在现代社会,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再常见不过,放到明朝,说不定也能大放异彩。
说干就干,沈括立刻召集了当地的乡绅和百姓代表,准备宣布“以银代役”的方案。众人齐聚在一处空旷的场地,议论纷纷,眼神中满是好奇与疑惑。
沈括站在高台上,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各位乡亲,今日把大家召集过来,是有一件关乎河工和大家切身利益的事情要宣布。朝廷决定推行‘以银代役’之法,也就是说,从即日起,大家若不愿亲自参与河工劳役,可以缴纳相应的银子,由朝廷雇佣专业河工来替代。”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炸开了锅。一个年轻的百姓高声问道:“大人,这银子得交多少啊?我们普通百姓可拿不出太多钱。”
沈括笑着回应:“这银子的数额,我们会根据河工的实际需求和大家的承受能力来定,绝对不会让大家负担过重。而且,缴纳银子后,大家就能安心回家照顾家人,不用再受这河工的辛苦,岂不是一举两得?”
这时,刘员外站了出来,脸上堆满了假笑:“沈大人,这法子听起来是不错,可万一有人故意不交银子,又该如何是好?”
沈括心中冷笑,这刘员外果然又来挑刺了。他不动声色地说:“刘员外放心,对于拒不缴纳银子又不愿服劳役的,朝廷自有惩处措施。不过,我相信各位乡亲都是通情达理之人,会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
一番解释后,大部分百姓都觉得这“以银代役”的法子可行,纷纷表示愿意支持。沈括看着众人,心中暗自得意:嘿嘿,我这现代思维在古代还是挺管用的嘛。
然而,事情并没有沈括想象的那么顺利。没过几天,就有消息传来,说有些乡绅暗中勾结,故意煽动百姓抵制“以银代役”,还散布谣言说朝廷是在借机敛财。沈括得知后,气得火冒三丈。
“这些人,真是太可恶了!”沈括在营帐里来回踱步,“看来,我得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于是,沈括决定亲自去会会这些捣乱的乡绅。他带着几个衙役,来到了刘员外的府上。刘员外看到沈括,脸上闪过一丝慌张,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
“沈大人,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刘员外假惺惺地说道。
沈括冷哼一声,首接开门见山:“刘员外,我听说最近有些关于‘以银代役’的谣言,是你在背后搞鬼吧?”
刘员外连忙摆手:“沈大人,您可别冤枉我啊。我怎么会做这种事呢?”
沈括盯着刘员外的眼睛,冷冷地说:“刘员外,你最好老实交代。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你是怕‘以银代役’推行下去,你就没办法在河工银子上动手脚了,对不对?”
刘员外脸色苍白,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仍不死心:“沈大人,您可不能凭空污蔑我啊。”
沈括笑了笑,那笑容里却没有一丝温度:“刘员外,你要是现在坦白,我还可以从轻发落。要是等我把证据都找齐了,可就没这么简单了。”说着,沈括向身边的衙役使了个眼色,衙役们立刻在府上西处搜查起来。
没过多久,衙役们就从刘员外的书房里搜出了一些账本和信件,上面清楚地记录着他与其他乡绅勾结,企图破坏“以银代役”的计划。刘员外看到这些证据,瘫倒在地,脸色如死灰一般。
“刘员外,现在你还有什么可说的?”沈括居高临下地看着刘员外,眼神中充满了不屑。
刘员外颤抖着说:“沈大人,我错了,我都是被猪油蒙了心,求您饶了我这一回吧。”
沈括冷冷地说:“饶了你?没这么容易。你的所作所为,差点让河工毁于一旦,让万千百姓受苦。我一定会将你绳之以法,给大家一个交代。”
万历革新传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万历革新传最新章节随便看!处理完刘员外的事情后,“以银代役”的推行终于顺利了起来。百姓们纷纷缴纳银子,河工们也因为有了充足的资金,干劲十足。沈括看着热火朝天的河工现场,心中满是成就感。
然而,沈括并没有放松警惕。他知道,这次只是解决了一个小麻烦,背后可能还有更大的阴谋在等着他。而且,通过这次事件,他也发现了“以银代役”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银子的监管和使用如何更加透明公正,如何防止有人再次从中贪污腐败。
沈括坐在营帐里,看着手中的账本和各种文件,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决定建立一个专门的监督小组,由当地百姓推选代表和朝廷派来的官员共同组成,负责监督“以银代役”银子的收支和使用情况。同时,他还打算制定一套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每一笔银子的流向都要记录得清清楚楚。
说做就做,沈括立刻开始着手组建监督小组和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现代管理知识,将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其中。比如,他设计了一种类似于现代发票的凭证,每一笔支出都要有相应的凭证和签字,以便日后核查。
经过一番努力,监督小组顺利成立,财务管理制度也正式实施。沈括看着手中的新制度和监督小组的名单,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相信,有了这些措施,“以银代役”一定能够顺利推行下去,黄河决口也一定能够早日堵住。
就在沈括为河工的事情忙碌的时候,又有一个新的消息传来。有人在黄河下游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标记,似乎与之前的河工捣乱事件有关。沈括得知后,立刻决定亲自去调查。他心想,这背后的水到底有多深,我一定要查个清楚。
沈括带着几个亲信,沿着黄河下游一路寻找。终于,他们在一处偏僻的河滩上发现了那些奇怪的标记。这些标记像是某种暗号,刻在石头和树干上。沈括仔细观察着这些标记,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难道这和之前的跨国阴谋有关?
他想起之前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线索,似乎都指向了国外的某些势力。比如,那些捣乱的河工提到的神秘人,还有盐商与国外势力的勾结。难道他们想通过破坏黄河河工,来扰乱大明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沈括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心中的危机感也越来越强烈。
“看来,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治水之战,更是一场与国外势力的较量。”沈括低声自语道,“我绝对不会让他们得逞的。”
沈括决定顺着这些标记继续追查下去。他相信,只要找到这些标记的源头,就能揭开背后的阴谋。于是,他和亲信们沿着标记的方向,小心翼翼地前行。一路上,他们遭遇了不少困难和危险,有时候是湍急的河水,有时候是恶劣的天气,但沈括始终没有放弃。
终于,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他们发现了一个隐藏的营地。营地周围有几个守卫在巡逻,看起来十分警惕。沈括和亲信们悄悄地靠近,躲在一棵大树后面观察着。
“大人,这会不会就是那些阴谋者的老巢?”一个亲信小声问道。
沈括点了点头,“很有可能。大家小心点,千万别打草惊蛇。我们先看看情况,再想办法进去。”
就在他们观察的时候,营地的帐篷里走出了一个人。沈括定睛一看,心中一惊:这个人竟然是之前在盐商行贿清单上出现过的一个名字——渡边一郎,一个据说是日本商人的家伙。
“看来,我的猜测没错。”沈括心中暗自得意,“这些人果然和国外势力有关。”他决定先不动声色,继续观察,等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后,再一举将他们拿下。
沈括和亲信们在树林里潜伏了很久,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趁着守卫换岗的间隙,他们悄悄地潜入了营地。在营地的帐篷里,他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的文件和地图,上面详细记录了破坏河工的计划以及与国外势力勾结的证据。
沈括看着这些证据,心中充满了愤怒:“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不惜破坏大明的根基。我一定要将他们一网打尽。”
他带着证据,迅速离开了营地,回到了河工营地。他立刻召集了当地的官员和军队,制定了详细的抓捕计划。第二天,他们一举包围了那个隐藏的营地,将里面的人全部抓获。渡边一郎等人面对铁证如山,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解决了这个大麻烦后,沈括终于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河工的工作中。在“以银代役”的推动下,河工的进度大大加快。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黄河决口终于被成功堵住。那一刻,整个河工现场沸腾了,百姓们欢呼雀跃,对沈括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沈括站在黄河岸边,望着平静的河水,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次治水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但他相信,只要自己运用现代知识和智慧,就一定能够应对各种困难,为大明的繁荣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河啊黄河,以后可别再捣乱了。”沈括笑着对黄河说,“不然,我可还得想更多的办法来治你。”说完,他转身离开,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PVZ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