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年十一月,朝鲜釜山港,寒风凛冽,海浪拍打着岸边,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在为这片被战火笼罩的土地呜咽。港口处,日军的粮仓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阴森,周围戒备森严,巡逻的士兵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然而,就在这样严密的防守下,一个身影如鬼魅般悄然靠近。
老金,45岁的朝鲜译官,左眼蒙着一块黑布,腰间挂着一个冻梨木雕,那是他家乡的信物,也是他在这乱世中唯一的慰藉。他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潜入日军粮船,获取关键情报。他猫着腰,利用夜色和杂物的掩护,巧妙地避开了巡逻的日军,来到了一艘巨大的粮船旁。
老金深吸一口气,双手抓住船舷的绳索,小心翼翼地攀爬上去。船身随着海浪轻轻摇晃,他的心跳也愈发急促,但多年的情报工作经验让他迅速镇定下来。上船后,他轻手轻脚地朝着船底走去,那里是藏着秘密的地方。
到了船底,老金发现钉板上的波斯银粉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蓝光,这与第二卷中出现的波斯银粉标记一致,更加证实了他的猜测——日军与明朝内部的走私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从腰间掏出一把小巧的工具,开始撬开地板。每一下动作都小心翼翼,生怕发出一点声响。
终于,地板被撬开了,一个隐秘的暗格出现在眼前。老金定睛一看,里面竟是西班牙银币熔模,而模子上刻着的冯保带钩缠枝纹,让他心中一惊。这冯保带钩可是第一卷中权阉的信物,如今却出现在日军的粮船里,背后的阴谋究竟有多深?老金不敢多想,迅速将熔模的样子牢牢记在心里,准备撤离。
与此同时,在日军的铸币工坊里,日本铸币师小泉正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在账本上画着冰裂纹。他35岁,身形有些驼背,长期与银器打交道,使得他的指尖总是沾着银渣。他看着账本,眉头紧锁,口中喃喃自语:“壬辰年军费70%走私明银,将军还要熔毁春日神社银器?这仗还怎么打……” 说着,火盆里的银液突然飞溅出来,在他脸上映出明军银帆的影子,那是财政绞杀的无声威慑,似乎也预示着日军的败局。
老金成功撤离粮船后,并没有首接离开港口。他知道,情报必须安全地送出去,否则一切都将前功尽弃。他来到港口边的一处渔摊,这里是他和联络人约定的接头地点。他拿起一条鱼,熟练地将情报藏入鱼腹,鱼鳍上的鳞纹与第二卷海瑞血书的“盐”字重合,这看似巧合的细节,却是他们传递情报的特殊暗号。
甩竿时,鱼竿上的冰裂纹引起了老金的注意,这与泉州海商密约时用的茶盏一模一样。他心中一动,意识到这背后的势力盘根错节,各方都在这场战争中有着自己的算计。远处,李舜臣的龟船正缓缓驶来,橹声有节奏地响起,正合算筹算出的退潮时间。老金知道,这是一个信号,他必须尽快将情报送出。
就在老金准备离开时,一个日本士兵突然走了过来,眼神中充满了怀疑:“你在这里干什么?这么晚了还不回去!” 老金心中一紧,但脸上却堆满了笑容,用流利的日语说道:“太君,我这不是想多打几条鱼,好给太君们改善伙食嘛。” 说着,他将手中的鱼递了过去。
日本士兵接过鱼,翻来覆去地看了看,又闻了闻,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便不耐烦地将鱼扔了回去:“滚吧,下次别让我再看到你这么晚还在这里!” 老金连连点头,转身离开,心中却暗自庆幸。
回到住处,老金将情报交给了前来接应的人,然后疲惫地瘫坐在椅子上。他知道,自己这一次的行动只是这场战争中的一个小环节,但却可能对整个战局产生重大影响。他摸了摸腰间的冻梨木雕,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不知道这场战争还要持续多久,他们才能过上安宁的生活。
而在明军的营帐里,林晏正对着青铜算筹沉思。算筹上的刻痕又深了几分,记录着这场战争中的点点滴滴。他知道,老金此次深入虎穴,危险重重,但为了获取关键情报,不得不冒险一试。他期待着老金的消息,希望能从这份情报中找到破解日军财政和军事布局的关键。
此时,营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士兵匆匆走进来,呈上一封密信。林晏打开密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正是老金传来的情报。他仔细阅读着情报,脑海中迅速分析着其中的信息,那些关于西班牙银币熔模和日军军费来源的线索,让他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看来,我们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奏效。”林晏自言自语道,手中的青铜算筹在烛光下闪烁着光芒,仿佛在回应他的决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晏根据这份情报,调整了作战计划。他联合李舜臣的朝鲜水军,准备对日军的补给线发动一次致命打击。他们利用算筹计算出日军运输船的航行时间和路线,制定了详细的伏击计划。
与此同时,林晏还将情报中的关键信息传递给了国内的相关部门,要求他们加强对沿海走私活动的打击,切断日军的白银来源。这一系列的举措,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正逐渐将日军困在其中。
战斗打响的那一天,海面上波涛汹涌,明军和朝鲜水军的战船如猛虎般冲向日军的运输船队。李舜臣站在龟船的船头,手中挥舞着长刀,大声指挥着战斗。龟船的炮火如雨点般落在日军船上,日军士兵惊慌失措,纷纷逃窜。
明军这边,李如松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在旗舰上指挥着战斗。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手中的绣春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他看着眼前的战斗,心中充满了豪情:“今日,便是倭寇的末日!”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海面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日军虽然奋力抵抗,但在明军和朝鲜水军的联合打击下,渐渐陷入了困境。他们的运输船一艘接一艘地被击沉,粮食和物资沉入海底。
而在这场战斗中,财政的力量也发挥得淋漓尽致。林晏之前推行的海运补给和货币战争策略,让明军在物资和经济上占据了优势。士兵们士气高昂,因为他们知道,背后有着强大的财政支持,他们不用担心粮草不足,不用担心军饷拖欠。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日军的运输船队几乎全军覆没。明军和朝鲜水军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这场胜利,不仅打击了日军的士气,也为后续的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战斗结束后,林晏站在海边,望着平静下来的海面,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们。但他相信,只要运用好财政这把利剑,团结各方力量,就一定能够赢得最终的胜利。
海风轻轻吹过,带着一丝咸咸的味道。林晏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营帐,继续投入到紧张的战争筹备中。他手中的青铜算筹,将继续记录着这场战争的风云变幻,见证着大明在财政与军事的双重驱动下,走向胜利的征程。
(http://www.220book.com/book/PVZ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