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一年正月,朝鲜平壤城外,寒冬的风如刀子般刮过,刮得人脸上生疼。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城市,此刻正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之中。明军与朝鲜联军己将平壤城团团围住,日军龟缩城内,负隅顽抗。然而,在这剑拔弩张的战场之外,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心理战,正悄然拉开帷幕。
林晏深知,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军事力量,更在于对人心的掌控。他站在营帐外,望着远处的平壤城,寒风撩动着他的衣袍,手中的青铜算筹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那一道道刻痕,记录着这场战争中的每一次谋划与布局。思索片刻后,他转身对身旁的士兵下令:“用朝鲜话广播,开城银券换粮!一券抵五斗!务必让城内的百姓和日军都听到。”
士兵领命而去,很快,广播声在平壤城西周响起。这声音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传入了城内每一个角落。朝鲜百姓们听到广播后,纷纷露出惊讶与期待的神情。一位老妇人金氏,手中紧紧握着一张破旧的布巾,上面绣着家族的徽记。她望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喃喃自语:“开城银券?这能换到粮食吗?”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士兵递给她一张银券,金氏小心翼翼地接过,只见银券上的冰裂纹与朝鲜王室《李朝银谱》纹章重合,精致而神秘。她轻轻抚摸着银券,眼中泛起一丝泪光:“这纹路,像祖上的戒牒啊……” 银券编号与第二卷新政科档案号联动,可追溯持有者户籍,这一设计不仅是财政管控的手段,更是对百姓信任的一种保障。
城内的日军得知此事后,却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这不过是明军的雕虫小技,妄图用几张银券来瓦解他们的抵抗意志。然而,当他们试图仿制这些银券时,却遇到了难题。日军找来国内最顶尖的工匠,日夜赶工,却始终无法复制银券边缘那精细的算筹微刻。这些微刻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林晏独特的设计与加密,是大明财政智慧的结晶。
一日,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平壤城的街道上。日军翻译官小泽拿着一张仿制的银券,走在街头。突然,阳光照在银券上,竟显出血字 “倭贼必败”。小泽心中一惊,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他想起三年前,母亲被明军银帆吓死的场景,那闪烁的银芒如同噩梦一般,一首萦绕在他心头。此刻,这血字仿佛是命运的诅咒,让他的精神瞬间崩溃。在随后的一次重要军情传递中,小泽因手抖而漏译了关键内容,导致日军的作战部署出现重大失误。
而在城外,李如松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攻城计划。他身着一身威风凛凛的战甲,胸前悬挂着的翡翠带钩格外醒目。这带钩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他与这场战争紧密相连的见证。他手持绣春刀,在营帐中来回踱步,脑海中思索着攻城的每一个细节。
“大帅,城内的情况有些不对劲。” 副将匆匆走进营帐,向李如松禀报。
李如松停下脚步,目光如炬:“哦?有何异常?”
“百姓们似乎对明军的银券很感兴趣,而日军内部则乱成一团。他们仿制的银券出了问题,人心惶惶。” 副将详细地汇报着。
李如松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林大人这一招,果然厉害。这货币心理战,比千军万马还要管用。” 说着,他拿起桌上的翡翠带钩残片,想起了之前与林晏的商议,心中对这场战争的胜利又多了几分把握。
夜幕降临,平壤城被黑暗笼罩,唯有几处篝火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李如松决定趁此时机,发动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他率领着一队精锐士兵,悄悄靠近城门。城墙上的日军哨兵发现了他们,立刻敲响警钟。一时间,城内喊声西起,日军纷纷拿起武器,准备迎战。
李如松见状,大喝一声:“随带钩所指,杀!” 他挥舞着绣春刀,冲向城门。士兵们紧随其后,士气高昂。然而,城门紧闭,日军在城墙上居高临下,用弓箭和火器进行反击。李如松望着城门,心中暗忖:这城门坚固,强攻怕是难以奏效。
突然,他想起了之前获得的情报 —— 日军粮仓的位置。他心中一动,对身旁的士兵说道:“跟我来,去日军粮仓!” 于是,他带领着士兵,绕过城门,朝着粮仓的方向摸去。
粮仓周围,日军防守严密。但李如松早有准备,他让士兵们分成几个小组,从不同方向发起攻击,分散日军的注意力。他自己则手持翡翠带钩残片,寻找着粮仓暗锁的位置。
终于,他找到了暗锁。李如松将翡翠带钩残片插入锁芯,只听 “咔哒” 一声,锁芯转动,舱门缓缓打开。谷糠的气味扑面而来,混着西班牙银币碎屑,在月光下闪烁着点点银光。“杂种们,拿咱的银子养膘?” 李如松愤怒地踢开脚下的银币,靴底的算筹纹碾过币面的海东青,仿佛在践踏日军的嚣张气焰。
粮仓被攻破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日军得知粮草被劫,顿时乱作一团。士兵们开始惊慌失措,失去了战斗的意志。而城内的百姓们,看到明军如此英勇,又得知银券可以换粮,对明军的信任与支持愈发坚定。
与此同时,林晏在营帐中密切关注着战局的变化。他根据前方传来的情报,不断调整着战略部署。他深知,这场货币心理战只是一个开端,真正的胜利还需要军事上的彻底打击。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明军与朝鲜联军加大了对平壤城的攻势。他们利用银券稳定了城内百姓的情绪,使得日军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同时,他们不断发动进攻,逐步压缩日军的防线。
而日军在失去了粮草和民心的支持后,渐渐陷入了绝境。他们试图突围,但都被明军和朝鲜联军击退。平壤城的局势,逐渐朝着有利于联军的方向发展。
最终,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清晨,平壤城的城门缓缓打开。日军士兵们高举着白旗,走出城门投降。明军和朝鲜联军欢呼雀跃,他们终于赢得了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
李如松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进入平壤城。他望着城内欢呼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这场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成功,更是财政与谋略的胜利。林晏的货币心理战,如同一场及时雨,为这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晏也走进了平壤城,他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明白,这场战争还远未结束。但平壤大捷,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手中的青铜算筹,又将记录下新的篇章,为后续的战争与财政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
随着平壤城的收复,明军和朝鲜联军开始着手重建这座城市。他们分发粮食,安抚百姓,用开城银券兑换物资,稳定物价。而那些曾经在货币心理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银券,也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见证,记录着战争与财政相互交织的复杂故事。在未来的日子里,林晏和李如松将继续携手,运用财政与军事的双重力量,应对更多的挑战,为保卫国家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努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PVZ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