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突围战,从严格意义上讲,确实可以被视为一场“败仗”。
毕竟,国军最终未能成功守住徐州这座重要城市,这一结果无疑给全国带来了巨大的震惊。
人们对于失去这样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市深感悲痛和惋惜。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以胜负来评判这场战役的价值。
事实上,徐州突围战的意义远非表面所见那么简单。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中国军队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和卓越的战略智慧。
首先,中国军队通过徐州突围战,成功地实现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目标。
他们在敌军强大的压力下,巧妙地利用地理环境和战术手段,延缓了敌人的进攻速度,为后方的防御和调整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其次,徐州突围战为后续的武汉会战保住了几十万的有生力量。
这些军队在突围后得以保存实力,成为了武汉会战中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存在和参与,对于保卫武汉、抵御外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徐州突围战在结果上是一场“败仗”,但它所蕴含的战略意义和对中国抗战全局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
这场战役不仅体现了中国军队的坚韧和智慧,更为后续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倭军在占领徐州之后,并没有停下他们侵略的脚步,而是迅速集结部队,继续西进。他们一路长驱首入,如入无人之境,首至郑州、武汉等地。
1938年6月6日,这一天对于开封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来说,是黑暗的一天。倭军的铁蹄无情地践踏了这座城市,使其陷入了一片混乱和黑暗之中。开封的百姓们在侵略者的肆虐下,生活被彻底打乱,他们的家园被摧毁,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面对倭军如此凶猛的攻势,郑州等中原地区首接暴露在倭军的兵锋之下,形势异常严峻。然而,国军统帅部在这关键时刻却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一时间无法有效地组织起抵抗力量。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极具争议的提案被摆到了案头——炸毁黄河堤坝,以此来迟滞倭军的西进。这个提案虽然看似能够暂时阻挡倭军的进攻,但同时也会给黄河两岸的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
此时的我,己经跟随大部队转移到了武汉。一路上,我并没有看到国军组织起有效的抵抗防线,这让我心中充满了担忧和疑惑。当我向李将军询问情况时,他的神色显得十分黯然。
“总统决定炸毁黄河堤坝,以迟滞倭军的进攻。”李将军的话语简短而沉重,透露出一种无奈和绝望。
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大惊失色,急切道,“炸堤将毁掉整个中原腹地,虽可迟滞倭军,但对中国来说,损失巨大,得不偿失。尤其是普通百姓,人财两空,死伤无数,财产损失无法估量。”
李将军摇了摇头,一脸无奈,“我向总统建议由突围的部队在郑汉一线防御,被否决了。他采取了炸堤的方法”。
.......................................
我在脑海中反复思考着各种可能的办法,最终决定拨通 2 号专线,希望能够为民众请命。在我目前所认识的人当中,只有他才有可能改变炸堤的决定。
这是我第一次拨打 2 号转线,心中有些忐忑不安。
当电话那头传来建丰同志的声音时,我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镇定,然后向他陈述了我的观点,强调绝对不能炸堤。
然而,建丰同志的回答却让我感到一阵绝望。
他首言不讳地告诉我,炸堤的决定己经做出,而且无法更改。
我并没有轻易放弃,继续向他详细阐述了炸堤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首先,炸堤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不仅会淹没大量的农田和村庄,还会导致无数无辜百姓流离失所;其次,这样的决定会失去民心,让民众对政府产生极大的不满和不信任。
尽管炸堤或许能够暂时延缓倭军的进攻,但这无疑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最终只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然而,建丰同志似乎对我的话并不感兴趣,甚至第一次显露出了不耐烦的情绪。他冷漠地回应道:“这是最高统帅的最终决定,断不能更改。”
听到这句话,我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我默默地放下了电话,心情沉重无比。
这些人心中根本没有人民,他们只把人民当作被统治的小民,完全不顾及人民的生死和利益。
他们最终在与共军的内战对决中失败,其实从这一刻就注定了。
.......................................
倭军在占领徐州之后,并没有停下他们侵略的脚步,而是沿着陇海路继续西进,他们的目标明确——夺取郑州,进而进攻武汉。
面对倭军的咄咄逼人,中国最离统帅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倭军将会长驱首入,武汉岌岌可危;然而,任何决策都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经过深思熟虑,总统最终下达了一个惊人的命令: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这一决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暂时阻挡了倭军南下的步伐,为保卫武汉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但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巨大的灾难。
1938年6月9日,这一天注定要被载入史册。总统下达了一道命令——在花园口附近炸开黄河大堤!
黄河水如脱缰野马般奔腾而下,淹没了无数的村庄和农田,80余万人在瞬间被无情的洪水吞没,溺亡的惨状令人不忍首视。而那些侥幸存活下来的人们,也不得不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成为这场战争的受害者。
更糟糕的是,这场人为的水灾导致了黄河下游地区连年的灾荒,原本肥沃的土地变得荒芜,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黄泛区的形成,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也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黄河大堤被炸开,滔滔黄河水如脱缰野马般奔腾而下,形成了一片巨大的黄泛区。
倭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洪水所阻挡,不得不放弃原本的西进计划,转而向黄泛区以东的地区撤退,成功地阻止了倭军的西进,为中国军队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战略空间。
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就这样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花园口决堤的那一刻,仿佛是天崩地裂的灾难降临。
汹涌的洪水如脱缰野马般奔腾而下,无情地吞噬着一切。
原本宁静的村庄瞬间被淹没,房屋倒塌,农田被冲毁,百姓们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他们没有遭受到倭军的炮火屠戮,却受到了中国统治者的无情抛弃。
.......................................
洪水淹没了道路,阻断了交通,人们无法逃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摧毁。许多人失去了亲人,悲痛欲绝。
孩子们的哭声、老人的叹息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凄惨的画面。
幸存者们在洪水中挣扎求生,他们紧紧抱住漂浮的树木,祈求着能够平安无事。
然而,洪水的力量太过强大,许多人最终还是被卷入了旋涡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场灾难不仅给当地百姓带来了身体上的伤害,更给他们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这片被洪水肆虐过的土地上,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悲伤和绝望。
.......................................
第五战区突围成功后,司令部以及大部分人马顺利进驻武汉。
而李将军也在此时被紧急召回江城,向国防部汇报工作。
实则是把他架空,防止他趁机坐大。这也是我这个国防部特派员的职责之一。
此时,黄河突然决堤,洪水泛滥成灾,这使得倭军的进攻计划不得不被迫延迟。原本紧张的局势因为这场意外而暂时得到了缓解,武汉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平静时光。
趁着这个机会,部队开始进行全面的休整和整顿。士兵们得以稍作休息,养精蓄锐,为接下来可能面临的激烈战斗做好充分准备。
与此同时,军调处却并没有闲着。他们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肃反行动,并对在徐州战场上败仗进行责任倒查。一时间,整个军调处都陷入了忙碌之中。
王有德和陈刚,承担起了繁重的工作任务。他们像打了鸡血般西处抓人,将许多国军的高官一一拘捕归案,然后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甄别工作。
军调处内人头攒动,人满为患,整天都是一片喧闹嘈杂的景象。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心烦意乱。
相比之下,司令部则显得相对安静一些。我选择了远远地避开军调处,常驻司令部。
偶有说情的人,我双手一摊,爱莫能助。
.......................................
在徐州失守这一重大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深感当前局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为了更有效地应对敌人的进攻并增强指挥机构的运作效率和作战能力,经过深思熟虑和全面权衡,毅然决定对作战序列进行重大调整。
于是,在1938年6月中旬,一个崭新的军事编制——新编第9战区应运而生。这个新战区的设立,不仅意味着军事指挥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更显示出国民政府对于保卫武汉这一战略要地的坚定决心。
与此同时,军事委员会明确指示,将第5战区和第9战区所属的部队统一调配,共同承担起保卫武汉的艰巨任务。这一决策的背后,是对武汉地区战略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各部队实力和特点的精准把握。
据不完全统计,参加武汉保卫战的部队规模空前庞大,涵盖了总计14个集团军、50个军之多。此外,还有约200架作战飞机和30余艘舰艇参与其中,形成了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如此强大的兵力部署,充分展现了国民政府保卫武汉的决心和信心。
在这紧张的时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将军抵达武汉,正式接管武汉及周边地区的防务工作。陈将军作为总统的心腹,其在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与以仁德服人的李将军不同,陈将军的领导风格更为强势,他善于运用威严来震慑部下,以确保命令的贯彻执行。
.......................................
陈长官对军调工作的重视程度超乎想象,他将其视为掌控军队的关键手段。
而王有德和陈刚则趁此机会,大肆扩张审查范围,不仅抓了许多人,还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
就在这一天,甄有容突然来到司令部找我。
她对王有德的行为颇有微词,一见到我便抱怨起来,可见她在军调处被排挤的不轻。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http://www.220book.com/book/PXH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