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笼罩着滨海市,我站在博物馆的恒温恒湿展厅里,手中那幅《秋江待渡图》静静地躺在绒面上。灯光如柔水般洒下,纸面上的墨色在光影中微微起伏,仿佛江水在轻轻流动。
苏晴已经架好了相机,从各个角度拍下了画作的细节。小林则在一旁紧张地看着手表,今天是专家评审团最终鉴定的日子,也是我们与对手正面交锋的时刻。
我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将玄鉴镜缓缓贴近纸面。一瞬间,世界安静下来,只剩下我与这幅画的呼吸。
第一层,纸张纤维。
在玄鉴镜的视野中,纸张的纤维结构清晰可见。我仔细观察着纤维的走向和交织方式,这是一张典型的明代手工宣纸,纤维细长且分布不均,符合史料记载的特征。是,我在纸的边缘发现了几处细微的\"竹丝痕\",这是明代特有的造纸工艺留下的痕迹,后世难以模仿。
第二层,墨色层次。
我将玄鉴镜的焦距调整到最大,墨色在我眼前展开了丰富的层次。近处的山石用浓墨点染,墨色沉稳而不凝滞;远处的江面则用淡墨渲染,墨色空灵而有韵味。浓淡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没有丝毫现代化学颜料的刺眼反光。意到了几处\"飞白\"——笔锋快速掠过纸面时留下的空白,这需要极高的笔速和控制力才能完成。
第三层,印章。
我抬起头,看到了我们的老对手——王教授,国内着名的书画鉴定专家,也是这次评审团的重要成员。他身后跟着几个年轻的助手,手中拿着各种高科技检测设备。
王教授走到画前,装模作样地看了几眼,然后对助手说:\"开始检测吧。
几个年轻人立刻忙碌起来,用高光谱扫描仪对画作进行全面扫描。屏幕上很快显示出了各种数据和图像。
展厅里立刻响起了窃窃私语声。几位评审团成员皱起了眉头,似乎在思考王教授的分析。
小林紧张地看了我一眼,我却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
王教授显然没料到我会如此镇定,他有些不悦地说:\"请讲。
王教授的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了镇定:\"这可能是画家后期补笔造成的。
我示意苏晴将一张高分辨率照片投到屏幕上。照片清晰地显示了左下角的蓝色区域,边缘有明显的拼贴痕迹。
展厅里一片哗然。几位评审团成员立刻凑到画前仔细观察,果然发现了细微的拼贴痕迹。
我示意苏晴切换照片。有一处破损,有人用现代浆糊修补过。现代浆糊中含有化学防腐剂,这会影响纸张的老化检测结果。
王教授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仍不服气地说:\"就算你的分析有道理,也不能证明这幅画就是真迹。你有什么直接证据吗?
我从工具箱中取出一个小巧的紫外灯,在众人的注视下打开开关。紫色的光线照射在画作上,奇迹发生了!
在紫外线下,画作中原本看不见的几处细小墨迹显现出来,组成了一个奇特的图案——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
王教授脸色铁青,嘴唇颤抖着说不出话来。几位评审团成员相互对视,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信服。
我小心地将画翻转过来,在右下角发现了一个几乎看不见的水印。的照射下,水印清晰地显现出来——\"宣德年制\"四个字。
评审团经过短暂的讨论,主席郑重宣布:\"经过全面鉴定,我们一致认为《秋江待渡图》确为明代画家白石道人的真迹。刚才发现的拼贴和修补痕迹,是后人保护画作时留下的,不影响其真实性。
展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画作的主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住我的手说:\"陈专家,谢谢您!这是我父亲一生的心血,今天终于得到了认可。
我也十分感动,轻轻拍了拍老先生的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保护文物,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震动了一下。眼,是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恭喜陈专家又立一功。不过,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我的眉头瞬间紧锁。黑鸢!这个神秘的对手终于再次出现了。看来,我们与他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天眼鉴宝:我的传奇鉴宝人生》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离开博物馆时,阳光正好。机挂回脖子,侧头看我:\"那个短信……是黑鸢?
小林从后面追上来,递过一份文件袋:\"这是老先生委托我们做的后续保护方案,博物馆那边也希望我们参与修复工作。
苏晴突然停下脚步,从包里拿出一个u盘递给我:\"也许这能给你一些启发。
我和小林同时看向她。
拍卖行的办公室里,我们将u盘里的照片投到了大屏幕上。照片的画质并不清晰,但足以辨认出主体——一艘被海水淹没的木船残骸,静静地躺在海底,周围散落着各种陶罐和瓷器。
我凑近屏幕,仔细观察着照片中的细节。船体保存相对完好,桅杆已经折断,但船身的轮廓依然清晰。最引人注目的是船尾附近的一个大木箱,箱体似乎被什么东西固定着,周围散落着几个已经破碎的青花瓷罐。
她切换到下一张照片。照片中,一个戴着棒球帽和墨镜的中年男子正快步走在街上,手里紧紧攥着一个文件袋。虽然看不清全貌,但他的右耳后有一颗明显的黑痣。
小林突然凑到屏幕前,指着男子手腕上的表说:\"这个表可不便宜,是限量版的劳力士海使型。这种表在国内很少见,尤其是在古玩圈。
我们立刻开始调查赵四海的背景。资料显示,他是滨海市本地人,早年在沿海做过渔民,后来转行做古玩生意,尤其擅长水下文物的打捞和交易。他在业内名声不太好,有传言说他和多个国际走私团伙有联系。
苏晴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我说:\"这个应该可以。
我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精美的唐代海兽葡萄镜。镜面光滑如镜,背面雕刻着栩栩如生的海兽和葡萄藤,工艺精湛,保存完好。
一周后,我们如期出现在私人拍卖会的现场。这是一栋位于郊区的豪华别墅,戒备森严。我们出示了伪造的身份文件,顺利进入了拍卖会场。
拍卖会场里灯光柔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水味。宾客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着。赵四海果然在其中,他正和一个秃顶的中年男子交谈,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
我们找了个角落坐下,耐心等待时机。拍卖会很快开始,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被摆上展台,引起了宾客们的阵阵惊叹。
会场里立刻响起了一阵惊叹声。几个买家已经开始举牌竞价。赵四海的目光也被吸引了过来,他眯起眼睛,仔细观察着那枚镜子,脸上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我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观察。很快,竞价就突破了一百万。就在这时,赵四海突然举起了牌。
会场里顿时安静下来,其他买家都看向他,似乎在考虑是否要继续竞价。最终,没有人再举牌。
拍卖会结束后,我们按照计划来到了后台,准备以付款为由与赵四海接触。没想到,他却主动找到了我们。
赵四海的表情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看来三位也是行家。不过,水下文物的交易可是违法的,我可不敢碰。
赵四海盯着我们看了片刻,似乎在判断我们的意图。点了点头:\"好吧,既然三位这么有诚意,我可以带你们去看一些东西。但我有一个条件。
我们跟着赵四海来到了他的私人仓库。仓库位于一栋废弃的工厂里,外面看起来破败不堪,但里面却别有洞天。仓库里摆满了各种文物,从青铜器到瓷器,从金银器到书画,应有尽有。
我们开始仔细观察这些文物。大部分都是常见的古玩,但其中几件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们的风格与我们在照片中看到的古沉船上的文物非常相似。
赵四海盯着我看了很久,突然笑了起来:\"看来三位果然不是普通人。好吧,我坦白,这些文物确实来自一艘明代的古沉船。不过,我只是个中间人,真正的打捞者另有其人。
我和苏晴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兴奋。没想到,我们竟然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黑鸢的线索。
他说完,转身离开了仓库。我们站在原地,久久没有说话。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眼,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想见我?明天晚上八点,老地方见。
我的嘴角微微上扬。看来,真正的较量,即将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Q3B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