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化解与秦淮茹的谣言风波,且助力三大爷家孩子学业进步之后,杨逸在四合院中的威望与日俱增,邻里关系也越发和谐。然而,他心中始终牵挂着院子里众人的生活状况。目睹着不少邻居为了生计辛苦奔波,却仍难以摆脱贫困的阴影,杨逸深知,若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仅靠平日里的小恩小惠远远不够,必须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大家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可能。
这日,杨逸如往常一样在四合院中踱步,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可行之策。不经意间,他瞧见邻居赵大爷正坐在门口,手中拿着几件破旧的衣物,试图缝补却因眼神不佳而屡屡出错,脸上满是无奈与疲惫。
“赵大爷,您这是……”杨逸走上前去,关切地问道。
赵大爷抬起头,看到是杨逸,叹了口气说:“唉,杨逸啊,这衣服破了几个洞,想补补接着穿,可这眼睛越来越不好使了,真费劲。”
杨逸心中一动,他仔细观察着赵大爷手中的衣物,发现不仅是补丁打得粗糙,而且由于布料老化,即便补好也难以再长时间使用。
“赵大爷,您这衣服补了也穿不了多久,不如买几件新的吧。”杨逸建议道。
赵大爷苦笑着摇了摇头:“杨逸啊,你也知道我这情况,就靠着那点微薄的退休金过活,哪有闲钱买新衣服啊。能省一点是一点吧。”
杨逸听了,心中一阵酸楚。他深知像赵大爷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院子里还有许多老人和家庭都面临着经济拮据的困境。回到自已屋中,杨逸久久不能平静,他意识到,必须要做点什么来改变这种现状。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杨逸心中逐渐萌生出一个创业的想法。他想到了利用四合院的闲置空间,开展一些手工制作的项目。比如制作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家居用品,像手工编织的竹篮、木制的小摆件等,这些物品不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还能体现出传统手工艺的特色,或许能够在市场上找到一席之地。
有了初步的想法后,杨逸开始进行市场调研。他首先来到了附近的集市,这里人来人往,摊位众多,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杨逸穿梭在摊位之间,仔细观察着各类手工制品的款式、价格以及销售情况。
在一个卖竹篮的摊位前,杨逸停了下来。他拿起一个竹篮,仔细端详着,发现这个竹篮做工较为粗糙,编织的手法也比较简单,但价格却并不便宜。
“老板,这竹篮怎么卖啊?”杨逸问道。
摊主是一位中年妇女,她看了杨逸一眼,说道:“这个竹篮三十块钱一个,都是我自已手工编的,很结实的。”
杨逸微微皱了皱眉头,说:“老板,您这竹篮的做工好像不是很精细啊,而且价格有点高了。您这生意怎么样?”
摊主无奈地笑了笑:“唉,生意不好做啊。现在大家都喜欢买那些便宜的塑料用品,对手工制品不太感兴趣。我这一天也卖不了几个。”
杨逸点了点头,他又走访了几个类似的摊位,发现情况大多如此。手工制品虽然具有独特的魅力,但由于制作工艺较为传统,缺乏创新,且价格相对较高,导致市场需求较小。
接着,杨逸来到了城里的商业街。这里的店铺装修精美,商品种类更加丰富多样。他走进一家家居用品店,里面摆满了各种时尚的家居饰品和生活用品,其中也有一些手工制作的商品,但这些商品与集市上的相比,无论是在设计还是在品质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价格自然也更高。
杨逸在店里转了一圈,心中有了一些想法。他意识到,要想让手工制作的项目成功,必须要在产品的设计和品质上下功夫,同时还要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回到四合院后,杨逸开始着手筹划创业的具体事宜。他首先召集了院子里一些有空闲时间且对手工艺有一定兴趣的邻居,向他们详细介绍了自已的创业想法。
“大家都看到了,咱们院子里很多人生活都不宽裕。我想了个办法,咱们可以利用院子里的空屋子,搞个手工制作的小作坊。比如说做一些竹编、木工的小物件,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杨逸满怀激情地说道。
邻居张大叔有些犹豫地说:“杨逸啊,这能行吗?我们以前也没做过这些,能卖得出去吗?”
杨逸看着张大叔,自信地说:“张大叔,我这几天做了市场调研。虽然现在手工制品市场有些不景气,但只要我们能做出有特色、高品质、价格合理的产品,就一定能找到销路。而且,这也能让大家利用空闲时间赚点钱,改善生活。”
这时,年轻的邻居小李也开口了:“杨逸,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可是我们都不会那些复杂的手艺啊,怎么办?”
杨逸笑了笑说:“这个大家不用担心。我会请一些专业的师傅来给大家培训,教大家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和方法。只要大家肯学,很快就能上手。”
邻居王大妈接着说:“那原材料怎么办?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
杨逸沉思片刻后说:“王大妈,关于原材料,我也想过了。我们可以先去寻找一些便宜的供应商,批量采购,降低成本。另外,我们也可以看看能不能回收一些废旧的材料,进行再利用。比如废旧的木材可以用来制作一些小摆件,这样既能节约成本,又能环保。”
大家听了杨逸的话,纷纷点头,开始对这个创业项目有了一些信心。然而,仍有一些邻居心存疑虑。
邻居赵大爷担忧地说:“杨逸啊,就算我们把东西做出来了,怎么卖出去呢?总不能在院子里等着人来买吧?”
杨逸耐心地解释道:“赵大爷,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在附近的集市上摆个摊位,进行试销。同时,我也会去联系一些商店、茶馆之类的地方,看看能不能把我们的产品放在他们那里代销。另外,我还打算制作一些宣传资料,通过口碑传播和线上宣传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产品。”
在杨逸的详细解释和耐心劝说下,越来越多的邻居开始对创业项目表示出兴趣。但杨逸也清楚,要想真正启动这个项目,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资金不足是摆在面前的首要难题。购买原材料、聘请师傅、租赁场地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院子里的邻居们大多经济并不宽裕,能够拿出的资金十分有限。
场地难找也是一个大问题。虽然四合院有一些闲置的屋子,但这些屋子大多破旧不堪,需要进行修缮和改造才能作为作坊使用。而且,在改造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噪音、环保等问题,以免影响到其他邻居的生活。
面对这些困难,杨逸并没有退缩。他决定先从解决资金问题入手,四处寻找可能的投资渠道。他跑遍了银行,询问贷款的事宜,但由于他没有抵押物,且创业项目风险较大,银行大多不愿意提供贷款。
无奈之下,杨逸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一些私人投资者身上。他通过朋友介绍,结识了几位有投资意向的商人。然而,这些商人在了解了杨逸的创业计划后,大多觉得项目规模较小,利润空间有限,不太愿意投资。
尽管四处碰壁,但杨逸始终没有放弃。他不断调整自已的创业计划,优化项目方案,试图让项目更具吸引力。
一天,杨逸在与一位商人洽谈失败后,心情低落地回到四合院。他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默默地思考着下一步该怎么办。
这时,傻柱走了过来,看到杨逸的样子,问道:“杨逸,怎么了?是不是创业的事情不顺利?”
杨逸抬起头,看着傻柱,无奈地说:“柱哥,资金太难找了。银行不愿意贷款,私人投资者又觉得项目没前途,我现在真是有点一筹莫展了。”
傻柱拍了拍杨逸的肩膀,说:“杨逸,别灰心。我相信你的想法是好的,只是还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我这还有点积蓄,虽然不多,但你先拿去用吧。”
杨逸感动地看着傻柱:“柱哥,你的钱我不能要。你也不容易,这是你的血汗钱。我再想想其他办法吧。”
傻柱着急地说:“杨逸,你就别跟我客气了。咱们是兄弟,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再说了,我相信你一定能把这个项目做好,这钱就当是我入股了。”
杨逸看着傻柱坚定的眼神,心中一阵暖流涌过。他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傻柱的支持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柱哥,谢谢你。有你的支持,我更有信心了。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杨逸感激地说。
傻柱笑着说:“好兄弟,别这么说。我相信咱们一定能成功的。对了,场地的事情怎么样了?”
杨逸摇了摇头:“场地还没找到合适的。四合院的屋子需要修缮,而且还不知道能不能通过环保审批。”
傻柱沉思片刻后说:“杨逸,我觉得咱们可以先把院子里的一间小仓库收拾出来,简单改造一下,先作为临时的作坊。这样既能节省成本,又能尽快开始生产。至于环保审批的事情,我去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
杨逸眼睛一亮:“柱哥,你这个主意不错。那就麻烦你了。”
傻柱拍着胸脯说:“不麻烦,都是应该做的。咱们一起努力,肯定能把这个创业项目搞起来。”
在傻柱的帮助下,杨逸重新振作起来。他开始带领邻居们对小仓库进行改造,同时继续寻找其他的资金来源和解决场地问题的办法。虽然前方仍然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杨逸心中的信念却越发坚定。
“杨逸,你说我们真的能成功吗?”邻居小李看着正在改造的仓库,有些担忧地问道。
杨逸看着小李,眼神坚定地说:“小李,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成功,让大家的生活都好起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QD9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