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过招
紧急会议在十点整召开。会议室的长桌擦得能照见人影,孙少德副局长坐在秦局右侧,手里转着一支钢笔,金属笔帽在阳光下闪过冷光。工会主线林婉抱着文件夹进来,胸前的工会徽章歪了,露出别针的锈迹。
"今天叫大家来,"秦局的翡翠烟嘴在指间轻叩,"是要弄清楚一件事情的真相。"
他将油票登记簿推到桌子中央,"有人举报虞明同志私用公车油料,我看了记录,有几个疑点。"
高贵的喉结上下滚动,脸色比墙上的石灰还白。孙副局长的钢笔突然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林婉低头翻找笔记本,却也把钢笔掉在了地上。
"第一,"秦局竖起手指,"虞明五月十五日随我去省里开会,都是司机老王开车。老王,你说,这油是谁加的?"
坐在角落的老王猛地站起,制服上还沾着几点机油:"报告秦局,都是我去加油站加的油,每次都有发票,在财务那里存档!"
"第二,"秦局继续道,"这签字的笔迹,"他抽出一张虞明的会议记录,"大家仔细对比一下‘虞明’的签字,看看有什么不同?特别是笔顺的书写习惯问题?"
林婉伸手去拿登记簿,袖口带翻了桌上的茶杯。水迅速蔓延,将"虞明"二字泡得模糊,却露出下面隐约的铅笔印——那是打底的草稿,笔画间有明显的运笔痕迹。
高贵突然站起来,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秦局,这种偏差很正常,也有可能是笔误..."
"笔误?"秦局冷笑一声,从抽屉里拿出一叠纸,"这是高贵同志上周写的情况汇报,大家看看他的笔迹,再看看这登记簿上的模仿痕迹。"他突然提高音量,"还有,昨天我让保卫科查了车库监控,五月十五号那天,是谁开了212吉普车出门?"
空气瞬间凝固。高贵的眼镜滑到鼻尖,他想扶,却发现双手抖得厉害。孙副局长猛地咳嗽起来,林婉低头盯着自己的皮鞋,脚尖在地毯上划出不规则的弧线。
"高、高贵,"虞明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连自己都惊讶的冷静,"你儿子想进建设局的事,我上周在人事科看见了申请。"他顿了顿,"但你不该用这种手段排挤我吧!"
高贵的膝盖重重磕在桌腿上,发出闷响。他忽然想起,上周在传达室,虞明确实来过,手里拿着一叠文件。原来那时候,这年轻人就己经知道了他的心思。
“ 这事跟油无关,虞秘书你别转移话题!”高贵色厉内荏地争辩道。
“高贵,我最后给你一个机会,如果你继续抱有侥幸心理不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的话,后果你自己想清楚!”秦局的脸色阴沉得像要滴出墨水。
"秦局,我错了..."高贵一阵纠结之后,声音像被水浸过的破布,"是我动的歪心思,登记签名也是我模仿的……"他一边说一边不自觉地用余光瞟向孙副局长和林主席。
秦局冷不丁来了一句:“说说跟谁一起合谋布的局吧?”
“啊?这你都知道……”高贵顿时慌了,用求救的目光看向孙副局长。
孙副局长猛地站起来,椅子向后翻倒:"这是诬陷!和我没关系!"但他颤抖的声音出卖了自己。林婉也脸色惨白,嘴唇动了动,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秦局盯着他们,烟嘴在指间转了三圈,嘴角挂着一抹冷笑:"孙副局长,高秘书好像还没有说是你吧?你急什么呢?”转而脸上一黑:
“同谋的事,下一步我再追究,但高贵,"他的声音骤然冰冷,"从今天起,你去门卫室报到!把大门看好了,三个月之后再说!”
高贵一屁股跌落在凳子上,面如死灰!
散会后,虞明独自站在办公室窗前。老槐树的叶子又落了几片,在风中打着旋儿,最终飘进垃圾桶。他摸出抽屉里的工作日志,在最后一页写下:"六月二十三日,晴。有些阴影,终将被阳光穿透。"
窗外传来发动摩托的声音,他知道,那是高贵骑着他的嘉陵摩托离开的声音。暮色渐浓,远处的建筑工地传来打桩机的轰鸣,那是县城新修的农贸市场,他上周刚去勘察过地基。虞明摸了摸胸前的工作证,金属别针在掌心留下一个淡淡的印记,像一枚小小的勋章。
虞明站在落地窗前,看着高贵骑着摩托车远去,车屁股喷出一路黑烟。但他心中却没有丝毫快意。他明白,这不过是官场斗争的冰山一角,在这看似平静的水面下,隐藏着无数的暗流和漩涡。
下班后,秦局单独留下了他。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气氛。
“小虞,记住,在我这儿,谁动我的人,我就让谁付出代价。” 秦局的话语低沉而有力,充满了威严。说着,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那文件仿佛承载着无数的秘密和责任,“城南棚户区改造项目,我要你抓紧调研,尽快形成《调研报告》交给我。!”
虞明接过文件,指尖触到秦局掌心的老茧,那老茧粗糙而坚硬,像是岁月留下的勋章。窗外的阳光透过斑驳的玻璃洒进来,在文件上投下蛛网般的阴影,仿佛预示着前方的道路布满了荆棘。他知道,这场风波虽然暂时平息,但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而那枚沉甸甸的印章,此刻仿佛有了生命,在他口袋里发烫,提醒着他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走出秦局的办公室,虞明望着天空中那轮血红的夕阳,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他知道,在这个充满魔幻与现实交织的官场中,他必须保持清醒,坚守自己的本心,才能在这暗流涌动的世界中,走稳属于自己的道路。
他不知道的是,他走后,局长办公室里的秦局又拿出一份文件,上面写着:"关于借调虞明同志赴海南支援填海项目的请示报告",陷入了久久地沉思。
窗外的老槐树在风中沙沙作响,一片叶子恰好落在文件上,叶脉清晰,像一幅未完成的地图,叶柄指向未知的远方。
(http://www.220book.com/book/R1J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