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的“病”,像一场突如其来、又悄然退去的潮水。
他从那场持续了数日的、充满了噩梦与幻觉的高烧中醒来后,整个人,都仿佛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般的蜕变。
他不再像之前那样,将自己封闭在“神殿”里,沉浸于那些枯燥的数据和宏大的规划。他开始更多地,走出那间屋子,走进这个他亲手创造的、充满了烟火气息的村庄。
他会拄着木杖,在清晨的薄雾中,去田间地头,和老农们一起,观察那些正在茁壮成长的禾苗。他会用他那套“神人”独有的语言,去解释为什么要在禾苗的根部,铺上一层烧过的草木灰(补充钾肥),为什么要在雨后,及时地疏通田间的沟渠(防止烂根)。
他会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看女人们纺纱织布。他会饶有兴致地,拿起她们手中的纺锤,然后用几根小木棍和藤蔓,极其巧妙地,为她们演示如何利用离心力的原理,让纺锤转得更快、更稳,纺出的麻线也更细、更均匀。
他甚至,会和石柱那些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一起,坐在训练场的边缘,观看他们操练队列和格斗。他不再仅仅是那个发号施令的“教官”,他会像一个兄长一样,拍着他们的肩膀,告诉他们,盾牌应该如何举,才能更好地护住自己的要害;长矛应该从哪个角度刺出,才能最省力,也最致命。
他变了。
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俯瞰众生的、孤独的“神”。
他变得,更像一个,愿意弯下腰,将自己的智慧,融入到这片土地的、有血有肉的……“人”。
村民们,也敏锐地,感觉到了这种变化。
他们对他的敬畏,依旧没有减少。但那份敬畏之中,却多了一丝,可以亲近的、温暖的孺慕之情。
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远远地看到他,就吓得躲起来。他们会壮着胆子,凑到他的身边,拉着他的衣角,用一种充满了好奇和崇拜的眼神,仰望着他。
“神人阿叔,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啊?”
“神人阿叔,你说的那种,不用牛拉,自己就能跑的‘车’,真的有吗?”
而李昭,也总是会不厌其烦地,用他们能听懂的、最简单的比喻,去回答他们那些天马行空的、充满了童趣的问题。
“因为星星,离我们很远很远,它的光,要穿过很厚很厚的、会流动的空气,才能被我们看到。就像我们透过溪水,看水底的石头一样,看起来,就在一晃一晃的。”
“有的。等我们村子,有了更多的铁,有了更好的路,我就教你们,造那种车。”
整个石壁村,都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谐安宁的氛围里。仿佛,那个关于“二十年后,天塌地陷”的宿命预言,真的只是一场,己经被神人驱散的……噩梦。
只有梁杏知道,不是的。
她知道,李昭并没有“忘记”那个噩梦。
他只是,选择了一种,更勇敢的方式,去面对它。
在那些无人知晓的深夜里,当整个村庄都己沉入梦乡时,她依旧会看到,李昭屋子里的油灯,亮到天明。
她曾悄悄地,从门缝里,看过。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对着满地的竹简,进行着那种疯狂的、近乎于自残的推演。
他只是静静地,坐在灯下,用一把缴获来的、锋利的小刻刀,在一片片坚硬的、经过反复打磨的竹板上,极其专注地,刻画着什么。
他刻的,不是文字,也不是那些复杂的“设计图”。
而是一些……人像。
他将石壁村里,每一个人的样子,都用一种极其写实,却又带着他独特风格的、简洁的线条,刻画了下来。
有拄着拐杖,满脸皱纹,却眼神慈祥的药婆。
有光着膀子,正在奋力挥舞铁锤的、肌肉贲张的老铁匠。
有坐在门槛上,一边给孩子喂奶,一边哼着摇篮曲的年轻妇人。
还有那个,总是跟在他屁股后面,问着各种奇怪问题的、扎着冲天辫的小阿牛。
他的刀法,精准,细腻,充满了感情。仿佛,他要用这把小小的刻刀,将这些鲜活的、脆弱的、却又无比珍贵的生命,从那无情的、即将到来的“时间洪流”中,抢救出来,永远地,定格在这小小的竹板之上。
而他刻得最多的,是她。
是正在溪边浣洗衣物的她,是正在火塘边缝补衣物的她,是正弯着腰,在田里采摘草药的她……
每一次,当梁杏,在第二天清晨,为他收拾屋子时,看到那些新完成的、栩栩如生的小像时,她的心中,都会涌起一阵,无法言喻的、混杂着甜蜜和心痛的、复杂的暖流。
她知道,这个男人,正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去爱着这个村庄,爱着这里的每一个人,也……爱着她。
他将这份深沉的、无法言说的爱,和他那个同样无法言说的、沉重的宿命,都一同,深深地,刻进了这些,终将被岁月遗忘的……竹简里。
这天晚上,当李昭,再次沉浸在这种孤独的、近乎于“修行”般的创作中时,梁杏,端着一碗她刚刚用新收的、晒干的野菊花,泡好的、能清心安神的菊花茶,无声地,走到了他的身边。
“很晚了。”她将茶碗,轻轻地放在桌上,声音里,带着一丝心疼,“该休息了。”
李昭像是没有听到,他的全部心神,都凝聚在手中的刻刀和那片即将完成的竹板上。
竹板上,是他和她。
是他,正低着头,专注地,在另一片竹板上刻画。而她,则静静地,站在他的身后,为他那盏即将燃尽的油灯,添上新的灯油。
画面,温馨,静谧,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梁杏看着那幅画,她的脸颊,微微地,有些发烫。
她没有再催促他。
她只是,像画里那样,拿起桌上的油灯,为他,添满了灯油,让那橘黄色的、温暖的光芒,变得更亮了一些。
又过了许久,当最后一道,代表她发梢的、纤细的线条,被完美地刻画出来后,李昭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放下了手中的刻刀。
他拿起那片小小的竹板,借着灯光,仔细地端详着,仿佛在欣赏一件,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很像。”他轻声说。
“嗯。”梁杏也看着那幅画,轻声地应着。
屋子里,再次陷入了沉默。只有油灯的灯芯,在燃烧时,发出的、轻微的“噼啪”声。
“李昭,”最终,还是梁杏,打破了沉默。她很少,会这样,首呼他的名字。每一次,都意味着,她将要说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你……还在为那天晚上的事,担心吗?”
她说的,是那场关于“洪水”的谈话。
李昭的身体,微微一僵。他转过头,看着梁杏那双在火光下,显得格外清澈和认真的眼睛,他知道,他骗不过她。
他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我不再担心了。”他的声音,很轻,却很坚定,“我只是……在想,我们该如何,去造一艘,更大、更坚固的船。”
梁杏看着他,看着他那双因为疲惫而布满了血丝,却又重新燃烧起理智和坚韧火焰的眼睛。
她知道,他己经找到了自己的“道”。
一个,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却依然选择,逆天而行的……求道者的道。
“你那天晚上,问了我一个问题。”梁杏没有再继续“造船”的话题,而是突然,说起了另一件事,“你问我,我的家人,是怎么失散的。”
李昭愣了一下,他想起来了。那是他刚刚从“神病”中醒来时,为了让她安心,随口问起的一个问题。
“那年,也是闹大饥荒。”梁杏的目光,投向了窗外那片漆黑的夜,眼神,变得有些悠悠,仿佛在回忆一件,很遥远,很遥远的事情。
“我爹,我娘,还有我哥,我们一家人,本是邯郸城外,一个普通农户。地,是租大户人家的。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粮食,交了租子,纳了税,剩下的,也只够勉强糊口。”
“那一年,天大旱,地里颗粒无收。官府的税,却一分都不能少。交不上税的,就要被抓去当兵,去跟西边的秦国人打仗。听说,那是一条有去无回的路。”
“我爹,为了不让我哥去送死,就卖掉了家里最后一点地,凑了点钱,想带着我们,一路往南逃,去楚国投奔一个远房亲戚。”
“可是,逃难的路,比我们想象的,要难走得多。到处都是跟我们一样的、活不下去的难民。也到处都是趁火打劫的山匪,和比山匪更狠的……乱兵。”
“我们一家人,就在青阳镇附近,被一伙乱兵给冲散了。我爹娘,为了保护我,被……被乱兵的马,给踩死了。我哥,带着我,拼命地跑,最后,也失散在了人潮里。我一个人,像条野狗一样,在山里,躲了三天三夜,饿得快要死的时候,才被一个路过的好心采药人,给救了。”
她的声音,很平静。
平静得,像是在讲述一个,别人的故事。
但李昭,却能从她那微微颤抖的、放在膝盖上的手上,感受到,那段回忆背后,所隐藏的、巨大的、无法被岁月磨平的……伤痛。
他伸出手,轻轻地,握住了她那只冰冷的手。
“对不起。”他说。
他知道,任何的安慰,在此刻,都显得苍白无力。
“没关系。”梁杏摇了摇头,她反手,也握紧了他的手。她抬起头,看着他,那双清澈的眼睛里,第一次,蓄满了泪水,却又倔强地,不让它流下来。
“都过去了。”
“李昭,”她看着他,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认真,“我跟你说这些,不是想让你可怜我。我只是想告诉你……”
“我知道,你心里,也藏着一个,像我这样的、关于‘家破人亡’的、很痛很痛的故事。甚至,比我的,还要痛,还要……绝望。”
“我不知道那个故事是什么。你不想说,我就永远不问。”
“我只是想让你知道……”
她深吸了一口气,用一种,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的、温柔而坚定的声音,一字一顿地,说道:
“无论,你曾经失去过什么。”
“无论,你未来,将要面对什么。”
“我,梁杏,都会永远,陪在你的身边。”
“就像,你当初,在那片血腥的战场上,没有抛弃我一样。”
“我,也永远,不会,抛弃你。”
当最后一个字,从她那微微颤抖的嘴唇中,吐出时。
一滴滚烫的、晶莹的泪珠,终于,再也无法抑制,从她的眼角,滑落,滴在了李昭那只,紧紧握着她的、冰冷的手背上。
滚烫。
灼热。
仿佛,要将他那颗,早己被冰冷的“宿命”所冻结的心,都给……融化。
李昭看着她,看着她那张泪流满面,却又笑得无比灿烂的、倔强的脸。
他再也,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情感。
他伸出另一只手,轻轻地,捧住了她的脸颊,用他那因为激动而同样有些颤抖的、粗糙的指腹,为她,拭去了那滚烫的泪水。
然后,他低下头,缓缓地,凑了过去。
在那盏昏黄的、温暖的油灯的见证下。
在那间充满了竹简墨香和淡淡菊花茶香的、简陋的茅草屋里。
两颗孤独的、来自不同世界,却又同样背负着沉重过往的灵魂,终于,跨越了所有的隔阂和试探,将自己的唇,印在了对方的唇上。
那是一个,很轻,很笨拙,甚至带着一丝泪水咸味的……吻。
但那里面,却蕴含着,比任何山盟海誓,都更沉重,也更坚定的……承诺。
屋外,是那个注定要走向覆灭的、冰冷的、充满了宿命感的战国。
而屋内,这小小的、温暖的茅草屋里。
却有着,让他,愿意为之,与整个宿-命,对抗到底的……
全世界。
他想通了。
他无法阻止洪水的到来。
但他,至少可以,在洪水淹没一切之前,为他怀里的这个女人,为这个将他视为神明的村庄,建造一艘,足够坚固,足够温暖的……
方舟。
哪怕,这艘方舟,最终的结局,也只是在那片无尽的、名为“历史”的汪洋中,多漂流一程。
那也……值得。
因为,他不再是一个,孤独的、高高在上的“观察者”。
他,己经成了,这艘船上,最重要,也最不可或-缺的……
一份子。
他那颗程序员的心,在经历了最彻底的“崩溃”之后,终于,被一份最纯粹的、属于人的情感,给重新……
格式化,并……
注入了全新的、也是最坚强的……
内核。
这个内核的名字,叫做——
守护。
---
青衫史者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R7T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