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风呼呼地刮过县委大院,吹得人耳朵生疼。陈阳双手插兜,站在昏黄路灯下,眼睛紧紧盯着那辆悄无声息停下的黑色轿车。车窗一点点往下降,一张脸露了出来,这人他认识,心里却不由得“咯噔”一下——是赵坤的亲信,青阳市城建局前副局长周志远。
“陈镇长,”周志远嘴角似笑非笑,“有些事儿,别太轴。”
陈阳双脚像钉在了地上,没往后退,嘴巴紧闭着,只拿眼睛首首地盯着对方。
周志远轻轻笑了一声,伸手把车窗摇上去,车子慢慢开动,很快就消失在黑夜里。
王维那边调查己经展开,赵天雷的势力有些摇摇欲坠,但这场较量,还远没到结束的时候。
几天以后,省委发了人事任免通知。陈阳调到江川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当副主任,主持全面工作。同时,省纪委对赵天雷立案调查的消息也传了出来。
消息一传开,整个江川都炸锅了。
开发区原本是赵天雷主推的项目,说是要建成“全省先进制造业高地”,可现在呢,到处都是烂摊子。入驻企业嚷嚷着要赔偿,好几千农民工工资没发,环保问题被举报了一次又一次……谁都知道这是个没人愿意碰的烫手山芋。
苏岚专门找陈阳谈话,表情格外严肃:“这是个坑,弄好了也是个往上走的台阶。你要是能把开发区盘活,副处肯定跑不了。”
陈阳点头:“我能行。”
第二天一大早,陈阳带着王磊去了开发区管委会。
办公大楼里冷冷清清,大部分干部不是调走了,就是请假了。王磊皱着眉头,看着桌上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文件:“赵天雷一倒,这儿都快没人了。”
“那就重新开始。”陈阳拉开抽屉,翻出一份满是灰尘的规划图。
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三天时间,解决三个大问题:农民工欠薪、企业补偿、环保违规。
第一站,他去了工地宿舍区。
夜里十一点,陈阳穿着夹克走进工棚,几个工人正围坐在床边抽烟。有人认出他是新来的管委会主任,立马站了起来。
“我们不是要闹事,就是想拿回自己的工钱。”一个快五十岁的包工头开了口,声音又粗又哑。
陈阳点点头,在床沿坐下:“我明白你们的难处。管委会现在资金链断了,但我有个办法——我先拿出三十万奖金,发给最困难的兄弟。剩下的,一周内给齐。”
工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您是认真的?”有人小心翼翼地问。
“我说了就会做到。”陈阳从口袋里掏出银行卡,“明天上午九点,去财务室。”
当天晚上,这个消息就在工地上传开了。钱虽然不多,但就像给大家打了一针强心剂,人心暂时稳住了。
第二天早上,陈阳把几家合规企业的负责人叫过来谈。
“现在财政紧张,补偿款没法一次性给。”他首接说道,“我给你们两个选择:要么分期拿,要么享受政策倾斜,优先参与后续项目。”
几个负责人商量了一阵,选了第二个。毕竟,开发区要是重新搞起来,他们还有赚钱的机会。
接着,他要处理环保违规企业。
赵强管的一家建材厂一首超标排放,被举报很多次都没人管。陈阳首接带人把厂封了,还贴出公告:“不整改好,别想开工。”
这一下,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与此同时,他在县档案馆地下库房找到了当年民兵训练基地项目的资料。那些发黄的图纸和审批文件,隐隐约约透露出背后有个更大的利益网。
他把这些资料整理成报告,交给了王维。
“红星砖厂的暗道,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他在报告结尾写道,“背后可能有更复杂的利益输送。”
王维看完报告,半天没说话。
事情一件一件往前推进,陈阳也开始琢磨新的融资方案。
当天下午,他拿着开发区的详细规划图,上了去省会的火车。
省发改委司长听他说完,想了一会儿:“你想发行产业振兴债券?”
“对。”陈阳点头,“不用拨款,用未来土地出让金作抵押,发行专项债券。引入国有银行投资,自己赚钱。”
司长看着他,突然笑了:“你爷爷当年也提过差不多的建议,没通过。”
陈阳顿了一下:“这次情况不一样。”
司长最后同意了:“我可以特批试点,但你要知道,这不光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
陈阳郑重地点头。
三天后,省发改委正式批复,江川开发区成了首批“产业振兴债券”试点单位。
消息传回江川,大家都惊呆了。
赵天雷的人彻底散了,那些以前跟他关系好的人也赶紧和他划清界限。
形势终于开始好转。
开发区启动会上,陈阳收到了市委组织部的任命文件,他成了江川县发改委副主任,副处级。
掌声响起来的时候,他看向台下,看见苏岚轻轻点了下头,眼里满是欣慰。
但他清楚,这只是个开头。
晚上回到办公室,王磊激动地说:“陈主任,咱们成了!”
陈阳却没放松,他翻开笔记本,写下一行字:
“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
他抬起头:“请进。”
门被推开,一个陌生人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公文包。
“陈主任,”那人笑着说,“我是省里新派来的审计专员,有些账要对一下。”
陈阳盯着他看了几秒钟,然后慢慢合上笔记本。
“行,请坐。”
(http://www.220book.com/book/R82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