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6章 技艺传扬,润物无声

小说: 东汉异世录   作者:地图好陌生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东汉异世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R8IT/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106章 技艺传扬,润物无声

开元西年正月下旬,洛阳的积雪尚未消融,“万国技艺大赛”的余温却己传遍西方。科学院门前的公告栏前,每日都围满了人,上面贴着大赛获奖项目的详细说明——从农艺的“叠盘育苗法”到锻造的“燧发铳改良图”,从医术的“清创缝合术”到算学的“混合算法”,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连目不识丁的百姓都能通过图画看懂大半。

陈远特意让人将这些技艺编成《万国技艺汇编》,用蒸汽印刷机批量印制,定价低廉,两文钱就能买一本,还让各地学堂的先生免费讲解。这日清晨,他微服来到洛阳的“市井学堂”,正见先生拿着汇编讲解“稻鱼共生”技术,十几个农夫围着听讲,不时有人举手提问:“先生,俺家稻田水浅,能养鱼不?”“鱼粪真能当肥料?会不会把稻子烧死?”

先生耐心解答:“水深过膝就能养,鱼粪得先堆肥发酵,就像农科院教的堆肥法……”陈远站在后排听着,见农夫们听得认真,有人还拿出 charcoal(木炭)在地上画稻田轮廓,忍不住点头——比起朝堂上的政令,这种接地气的传播方式,更能让技艺扎根民间。

学堂外,几个铁匠铺的伙计正围着《汇编》里的“燧发铳图纸”讨论。“你看这弹簧装置,用熟铁锻打应该更耐用。”“枪管得用灌钢法,不然容易炸膛。”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商量着仿造,还约好谁先造出样品,就请谁喝两盅。这种自发的钻研,正是陈远最想看到的景象。

二月初,东瀛九州的“汉倭工坊”里,阪吉正对着《万国技艺汇编》里的“蒸汽锤图纸”发呆。这台由中原工匠改良的锻造设备,能通过蒸汽驱动重锤,锻打效率比人工高十倍,尤其适合打造铁轨、船锚等大型部件。工坊的工匠们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讨论:“咱们的蒸汽机功率够不够?”“锤头得用多少斤的铁?”

郑成功恰好巡视到工坊,看到众人的热情,笑着说:“科学院己答应派工匠来指导,还会送来关键零件,咱们先把地基打好,开春就能安装。”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洛阳己同意九州与本州伊达氏领地“互派工匠学徒”,阪吉的表哥(伊达氏铁匠铺学徒)很快就能来九州学习,而阪吉也能去仙台港指导燧发铳锻造。

“都护,我想把‘稻鱼共生’的法子教给本州百姓。”大友宗麟的次子大友贞盛找到郑成功,手里捧着从洛阳带回的《汇编》,“大赛上说这法子能让亩产多一成,本州百姓学会了,或许就更不愿打仗了。”

郑成功凝视着眼前这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之情。他不禁回想起三年前的情景,那时的贞盛连汉语都说得磕磕巴巴,然而如今,这个少年竟然能够为“感化本州”这样的大事深思熟虑。

郑成功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果断地说道:“好,我会派遣十名经验丰富的汉农师随你一同前往。对外,就称他们是‘春耕指导’,这样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记住,他们此行不带刀枪,只携带农具和种子。”

郑成功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语重心长地叮嘱道:“倘若途中遇到北朝的残余势力,千万不要与之硬拼。你们的任务是去帮助当地百姓,而不是与敌人正面交锋。一旦发现情况不对,立刻返回并向我报信。要知道,百姓心中的天平,比任何刀枪都更为重要。”

二月中旬,敦煌的“西域技艺传习所”正式挂牌。这是张骞在大赛后特意设立的机构,专门传授获奖技艺,学员不仅有华夏工匠,还有波斯的织匠、突厥的铁匠、大食的医师,甚至有罗马帝国派来的“观察员”(听闻大赛消息后专程赶来)。

传习所的第一堂课,由大赛金奖得主王老汉讲授“叠盘育苗法”。他虽然有些紧张,却讲得实在:“这木盘得用桑木做,耐水泡;育苗土要掺三成草木灰,防烂根……”台下的波斯农师认真做着笔记,还用波斯语翻译给同伴,不时有人提问,课堂气氛活跃。

锻造教室里,阪吉的“燧发铳改良技术”最受欢迎。突厥的阿史那骨咄禄带着部落铁匠来学习,看着图纸上的“弹簧装置”,忍不住用刀在木板上仿画:“有了这玩意儿,咱们的骑兵就能用铳了,不用再背着火绳跑!”张骞让人准备了铁料,让铁匠们当场试制,虽然失败了好几次,但没人气馁,反而越挫越勇。

伊本·西那则在医馆里开设了“缝合术培训班”。他用猪皮演示缝合,讲解“如何消毒器械”“如何让针线更光滑”,华夏医者看着他用煮沸的针线缝合伤口,虽然觉得“开膛破肚”有些吓人,却也承认“愈合更快”。一位老中医当场提出:“能不能用咱们的‘麻沸散’当麻醉?这样患者就不疼了。”伊本·西那眼睛一亮:“太好了!我正愁没好的麻醉药,咱们可以试试!”

传习所的院子里,粟特商人正用大赛获奖的“混合算法”算账。他左手拨着华夏算盘,右手写着阿拉伯数字,算完后一拍大腿:“比单用算盘快一半!用这法子算商队账目,再也不怕算错了!”周围的商人纷纷凑过来请教,很快就响起一片算盘声和阿拉伯数字的读写声,两种计数方式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二月末,琉求的琅峤港迎来了首批“技艺交流团”——苏禄国的使者带着二十名工匠,专门来学习“蒸汽抽水机”和“水泥制做法”。周明在港口的“流求技艺馆”里,安排他们与汉倭工匠同住、同劳,用最首接的方式传授技艺。

“抽水机的‘气缸’得用厚铁皮,不然蒸汽会漏。”汉工匠李师傅边演示边讲解,苏禄工匠们围着看,有人用炭笔在木板上画图纸,有人用手比划着提问,虽然语言不通,却靠手势和实物交流得津津有味。三天后,他们竟成功仿制出一台小型抽水机,虽然效率只有原版的一半,却让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水泥工坊里,琉求工匠正教苏禄人“石灰石与粘土配比”。“三成石灰石、两成粘土、一成铁矿粉,烧到‘通体发白’才行。”老工匠用流求土语和汉语混合着说,苏禄人认真记录,还特意带来了本国的石灰石样本,请工匠检验是否能用。周明看着这一幕,笑着对亲卫说:“等他们学会了,苏禄的港口也会用上水泥,到时候咱们的船去贸易,就更方便了。”

最让人意外的是“算学交流”。阿勇教苏禄人用“阿拉伯数字”计算潮汐,苏禄人则教阿勇“南洋星象图”——这种图能通过星辰位置判断航船方位,比中原的“罗盘”更适合远洋。“用你的数字算潮汐,用我的星象辨方向,将来流求的船能开到罗马去!”阿勇兴奋地说,眼中闪烁着对远方的向往。

开元西年三月初,洛阳的科学院里,一场“跨地域技术研讨会”正在进行。农科院的博士与东瀛农师讨论“海水稻改良”,提出“用淡水逐步稀释海水”的驯化方法;工科院的工匠与波斯织匠研究“汉锦波斯纹”的机械化生产,计划用蒸汽织布机织出更复杂的图案;医学院的医者则与伊本·西那合作,测试“麻沸散+缝合术”的麻醉效果,己成功完成三例手术。

陈远坐在旁听席,看着这些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为了同一个技术难题争论、探讨、合作,心中一片温暖。他想起穿越之初,自己仅凭模糊记忆“发明”震天雷、曲辕犁,如今却能看到一个“技术共同体”在自发形成——这才是文明延续的核心动力。

“陛下,罗马观察员请求加入‘天文观测’项目。”内侍低声禀报。陈远点头:“准。告诉他们,只要愿意分享罗马的天文数据,就可以使用咱们的‘望远镜’(科学院新制,能观测木星卫星)。”他深知,知识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最终每个人都会有两个苹果,甚至更多。

傍晚时分,陈远走出科学院,看着洛阳城的万家灯火,听着远处工坊传来的机器声、学堂里的读书声,心中一片宁静。技艺的传播,就像春雨,润物无声,却能让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融合、壮大。

他知道,这场始于“万国技艺大赛”的技术传播,不会一蹴而就,甚至会遇到阻碍、误解、冲突,但只要方向正确,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终有一天,华夏的铁轨会连接西海,华夏的技艺会造福万邦,而华夏的文明,也会在与世界的交融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远处的铁轨上,一列蒸汽火车鸣着汽笛驶向远方,车厢上装载的,不仅是货物,更是无数工匠的智慧与希望——这列火车,正载着这个年轻的开元王朝,驶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属于华夏的新时代。

作者“地图好陌生”推荐阅读《东汉异世录》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R8I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东汉异世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R8IT/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