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9章 烽燧初燃,剑指南洋

小说: 东汉异世录   作者:地图好陌生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东汉异世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R8IT/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139章 烽燧初燃,剑指南洋

开元九年清明,洛阳的雨丝斜斜掠过兵枢阁的琉璃瓦,将檐下悬挂的“镇国之宝”——一面缴获的匈奴狼旗洗得愈发陈旧。阁内却无半分清明时节的闲适,二十盏鲸油灯将《南洋舆图》映照得如同白昼,图上用朱砂勾勒的苏禄群岛像一串散落的珍珠,被密密麻麻的标注缠绕:“三宝颜港,水深三丈,可泊巨舰”“香料山,苏禄王主营,竹寨五座”“珊瑚礁区,暗礁密布,土著常用作伏击”……陈远的指尖在“八打雁海峡”停顿,那里的墨字标注着“去年七月,‘福顺号’商船在此被劫,船员三十七人殉难”。

“备战三年,今日该让苏禄人明白,血债须用铁来偿。”陈远的声音压过窗外的雨声,案上堆叠的《苏禄风物志》《南洋潮汐考》《蒸汽军械图谱》发出轻微的纸张摩擦声。兵部尚书递上烫金封面的《南洋征伐总策》,首页朱笔题写“三不原则”:“不掠平民,不毁耕织,不焚经卷”,但翻过页,便是密密麻麻的“惩戒条款”:“凡参与劫掠者,斩;凡藏匿凶徒者,罚没香料;凡抗拒王师者,竹寨尽毁”。

军械监:钢铁铸就的底气

洛阳城西的“皇家军械监”,蒸汽锤撞击钢坯的铿锵声震得地面发麻。甲坊内,五十名工匠围着“百炼钢甲”忙碌,年轻工匠用“游标卡尺”测量甲片弧度,老匠师则用“紫铜锤”细细敲打——这种甲片经“三十次折叠锻打”,硬度是普通铁甲的三倍,重量却轻三成。“给南洋远征军的甲胄,必须加‘防刺层’,”总匠师李铁山捏起一片甲片,对着灯光照看纹路,“苏禄人的毒镖淬了见血封喉的汁液,这层‘软铁网’夹在钢片中间,能挡住镖尖。”旁边的架子上,“蒸汽动力背囊”正呼呼运转,背着它的士兵能轻松举起二十斤重的“神威步枪”,行军速度比寻常步兵快两成,“在热带雨林里追敌,这背囊能省多少力气?”

火器坊的试射场硝烟未散,新造的“后装线膛炮”刚完成首轮测试。炮长张猛眯眼查看靶标——三里外的石墙被炸开丈宽缺口,碎石飞溅到百米外的观测点。“这炮管刻了‘来复线’,炮弹旋转着飞出去,比滑膛炮准十倍,”他拍着炮身的“冷却套管”,管内的冷水循环流动,“连续打十发也不烫手,苏禄人的竹寨,打两炮就得塌。”旁边的“子弹车间”里,女工们用“冲压机”压制铜制弹壳,每分钟能造三十发子弹,传送带将子弹送入木箱,箱外印着“南洋专用”——这些子弹的铅芯里掺了“少量砒霜”,“苏禄人缺医少药,擦破皮就得送命,让他们知道厉害。”

“器械革新室”内,格致学堂的学生们正调试“蒸汽投石机”。这机器用蒸汽机驱动杠杆,能将三十斤重的“燃烧弹”(浸过煤油的陶罐)抛到百丈外。“比人力投石机远三倍,”学生王瑾调整“弹力系数表”,“给弹罐加个引信,落地就炸,烧他们的竹寨正合适。”墙角的“信号枪”更精巧,黄铜枪管能发射不同颜色的信号弹:红弹求援,绿弹进攻,白弹撤退,“雨林里视线差,枪响加弹光,十里外都能看清。”

江南造船厂:铁甲舰的咆哮

长江入海口的船坞里,“镇南号”铁甲舰如沉睡的巨兽伏在水中。三百名工匠正给舰身包裹“装甲带”,每块钢板厚达三寸,用“铆钉机”死死钉在船体上,敲打的声音在江面上回荡。“这船吃水一丈五,能撞碎苏禄人的任何木船,”总设计师郑海踩着跳板查看进度,“甲板要铺‘防滑纹铁板’,南洋多雨,别让士兵滑倒;炮位加‘防盾’,开炮时能挡火星。”舰桥内的“蒸汽舵机”己安装完毕,舵手转动轮盘,舰尾的方向舵便灵活转动,“以前十个人才能扳动的舵,现在一个人轻松搞定,遇袭时反应快一倍。”

船坞旁的“配套工坊”,汉倭工匠正合力打造“蒸汽登陆艇”。这种小艇长三丈,吃水仅三尺,能载二十名士兵,艇首装着“撞角”,艇尾有“折叠式跳板”。“珊瑚礁区大船开不进,就靠这小艇抢滩,”倭人工匠用凿子修整跳板,“跳板用硬木加铁皮,能经得住士兵踩。”旁边的“鱼雷试验池”,技术员正测试“水下爆破筒”——铁皮筒里装着“烈性火药”,用麻绳系在艇尾,能悄无声息地漂向敌船,“炸苏禄人的木船,这东西比炮弹管用,还不暴露位置。”

水师训练营的“模拟舱”里,士兵们在“晃动甲板”上练习射击。舱体由蒸汽机驱动,模拟舰船在海浪中的颠簸,士兵们趴在“防滑垫”上,用“神威步枪”瞄准靶心,枪响时舱体突然倾斜,不少人脱靶,引来教官的训斥:“在海上打不准,作者“地图好陌生”推荐阅读《东汉异世录》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到了苏禄就是活靶子!再练,练到闭着眼都能打中!”隔壁的“潜水训练池”,蛙人正背着“呼吸筒”(中原新制,能在水下憋气半个时辰)练习水下凿船,“苏禄人晚上把船绑在岸边,咱们潜水过去,凿个洞,天亮他们就发现船沉了。”

情报司:雨林里的眼睛

兵枢阁的密室内,情报司司长赵谦正核对“苏禄布防图”。图上的每个竹寨都标着“兵力、武器、水源”,甚至连哨兵换岗的时辰都写得清清楚楚——这些情报来自潜伏三年的密探林福,他伪装成“香料商人”,娶了苏禄部落首领的女儿,才摸清底细。“苏禄王的主营在香料山,周围有五座卫星寨,”赵谦指着图上的红圈,“东寨最弱,守兵多是老弱,又是顺风方向,适合先打。”旁边的“部落关系图”更关键,用不同颜色标注部落间的矛盾:“猎头族和食人族是世仇,咱们打食人族时,猎头族肯定会看热闹,甚至可能帮咱们。”

译书馆的“密码室”,学者们正破解苏禄的“图腾信号”。从林福带回的木雕上,他们破译出:“鹰纹”代表集结,“蛇纹”表示有埋伏,“太阳纹”是要发起总攻。“把这些编成‘识别手册’,”馆丞李修文指着插画,“让士兵一看就懂,免得被他们的花架子唬住。”角落里,被俘的苏禄祭司正瑟瑟发抖地翻译“祭祀咒语”,原来所谓的“海神发怒”,不过是祭司们用“硫磺烟”和“鼓声”制造的假象,“记下来,到时候咱们也‘请神’,吓吓他们。”

“雨林生存课”上,曾随商队去过南洋的向导正教士兵辨认“毒草”与“可食植物”。“这是箭毒木,汁沾伤口就死;这是野菠萝,果肉能吃,叶子能编席,”向导指着标本,“找不到水时,把藤蔓割断,会有水流出来,记得用‘净水片’消毒。”士兵们的“生存包”里,除了干粮、药品,还有“火石”“绳索”“砍刀”,甚至有“简易捕鱼器”,“在雨林里迷路,这些东西能保命。”

校场誓师:热血与铁律

洛阳校场的黄土被数万人的脚步踏得坚实,远征军的方阵如钢铁洪流般排列。士兵们穿着崭新的钢甲,手中的步枪斜指天空,枪托上贴着“保家卫国”的红布。陈远骑马立于高台上,身后的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他举起“尚方宝剑”,声音透过“扩音铜器”传遍全场:“苏禄小丑,劫我商船,杀我同胞,此仇不报,何以为国?今日我在此立誓:不破苏禄,不还旌旗!有功者,赏千金,封万户;怯战者,斩立决,族连坐!”

台下的“战功登记处”,士兵们排队领取“身份牌”——铜牌上刻着姓名、籍贯、军号,背面是“血型”(格致学堂新发现,便于输血)。“战死了,凭这牌子认尸;立功了,凭这牌子领奖,”军官高声宣读,“把牌子挂在脖子上,让苏禄人看看,我华夏儿郎的血,不是白流的!”队列中的新兵赵二狗,手心里攥着母亲绣的平安符,他刚把三个月军饷寄回家,“等打完仗,就用赏钱给爹娘盖瓦房。”

军医营的“防疫检查”一丝不苟。士兵们排队接受“体温测量”,喝“防疟药汤”(青蒿汁熬制),胳膊上种“牛痘”(预防天花)。“南洋瘴气重,不是逞英雄的时候,”军医长拿着“防疫手册”,“每天必须喝开水,伤口要用‘消毒棉’包扎,谁敢马虎,军法处置!”每个营都配了“卫生员”,背着“急救箱”,里面的“止血粉”“绷带”“退烧药”全是最新制的,“保住命,才能杀敌。”

风起南洋

三日后,长江口的“镇南号”鸣响了启航的汽笛。浓烟从烟囱中喷涌而出,遮蔽了半个天空,铁甲舰缓缓驶离港口,身后跟着二十艘蒸汽货船,载着粮草、弹药和一万名远征军士兵。甲板上,士兵们向着岸上的亲人挥手,有人在低声啜泣,有人在擦拭步枪,更多人望着茫茫大海,眼神里有忐忑,更有决绝。

兵枢阁的瞭望台上,陈远目送舰队消失在海平面。他手中的《南洋舆图》己被红笔圈出第一个目标——八打雁海峡。那里,苏禄人的船队还在耀武扬威,他们不知道,一场由钢铁、蒸汽、火药铸就的风暴,正在向他们逼近。

雨又开始下了,洗刷着洛阳的街道,却洗不掉兵枢阁内的凝重。赵谦匆匆送来林福的最新密报:“苏禄王己察觉异动,正调集各部落兵力,准备在三宝颜港决战。”陈远将密报揉成一团,扔进火盆:“来得好,正好一网打尽。”

南洋的季风,正带着硝烟的气息,悄然改变方向。一场决定南洋百年格局的战争,己在风雨中拉开序幕。



    (http://www.220book.com/book/R8I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东汉异世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R8IT/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