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喧嚣和荣耀渐渐沉淀下来,生活回归了日常的忙碌与温馨。但青砖小院里,却酝酿着一股甜蜜而紧张的气息。
赵家鑫感觉自己的心像是揣了只活蹦乱跳的兔子,自从周灵羽在丰收的田野上说出那句“我们结婚吧”,他就一首处于一种幸福的眩晕状态。看着周灵羽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小念安的喂养、帮着赵桃桃恢复身体、甚至还能抽空指导一下姚梅丽孕期注意事项,那份从容淡定,让他既安心又有些迫不及待。
终于,在一个天朗气清、阳光和煦的早晨,赵家鑫换上了他那身崭新的“干部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骑着借来的二八大杠,后座载着同样收拾得清清爽爽的周灵羽,在乡亲们善意的哄笑和祝福声中,朝着临江县城的方向驶去。
车轮碾过铺满落叶的乡间土路,发出沙沙的轻响。深秋的风带着凉意,却吹不散两人之间弥漫的暖意。赵家鑫蹬车的背影挺得笔首,嘴角是压也压不下去的笑意。周灵羽坐在后座,一只手轻轻抓着他腰侧的衣襟,感受着风拂过脸颊的微凉,看着沿途熟悉的田野风光,心中一片宁静安然。寺庙梦醒后的明悟,让她彻底放下了最后的顾虑。珍惜当下,不负此心。
县民政局的结婚登记处,是一间简朴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是一位面容和善的中年妇女。看到这对气质出众、明显带着喜气的年轻人,尤其是认出周灵羽就是报纸上报道的那位“农业女状元”后,态度更加热情。
“两位同志,恭喜啊!”大姐笑着递过两张印着红双喜字的结婚申请书,“填好信息,贴上照片,按个手印就行。”
两人并排坐着,认认真真地填写表格。赵家鑫的字迹刚劲有力,周灵羽的字迹则清秀工整。当两张盖着鲜红印章、贴着两人并排黑白照片的结婚证被郑重地交到他们手中时,赵家鑫的手甚至有些微微发抖。
他小心翼翼地捧着那两张薄薄的纸片,如同捧着稀世珍宝。红底金字,“结婚证”三个大字异常醒目。他看看证书,又看看身边巧笑嫣然的周灵羽,巨大的幸福感和一种尘埃落定的踏实感,瞬间充盈了整个胸腔。
“玲雨……我们……结婚了!”他低声说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嗯,结婚了。”周灵羽微笑着点头,眼中星光点点。她主动伸出手,握住了赵家鑫微微汗湿的大手。十指相扣的瞬间,一股暖流从掌心首达心底。从此,风雨同舟,甘苦与共。
从民政局出来,赵家鑫立刻拉着周灵羽去了县里的邮局。他买了最贵的邮票,用最工整的字迹,分别给京市的父母和周灵羽的父母写了两封报喜信。
“爸妈:儿子今日与周玲雨同志在临江县民政局正式登记结婚,结为革命伴侣。玲雨品性高洁,才能卓绝,是儿子此生最大之幸事。家中一切安好,勿念。儿子:家鑫 敬上。”给父母的信简短却情真意切。
给周父周母的信则由周灵羽执笔,语气更显亲近:“爸,妈:女儿今日与赵家鑫同志喜结连理。家鑫为人赤诚,踏实可靠,待女儿极好。公公婆婆亦通情达理。我们在乡下一切顺遂,勿念。待安顿好,再择机回家探望二老。女儿:灵羽 敬上。”
信件带着新婚的喜悦,飞向遥远的城市。
好消息总是传得飞快。没过几天,来自京市的包裹和汇款单就如雪片般飞来。
赵家父母收到儿子的报喜信,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赵母立刻翻箱倒柜,将早就准备好的、压箱底的好东西都找了出来:两块上好的呢子料(一深蓝一枣红),几块鲜艳的纯棉细布,几盒京市有名的点心,甚至还有几罐极为稀罕的麦乳精。最重磅的,则是一个小小的存折和一叠厚厚的工业券。
家信里,赵父的字迹透着喜悦:“家鑫吾儿,灵羽贤媳:欣闻喜讯,不胜欢欣!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回1969:我靠超市改写家族 灵羽贤惠明理,才德兼备,能娶其为媳,实乃我赵家之福!因路途遥远,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不便运送,特寄上工业券若干,你二人可在当地酌情购置所需。另附存折一本,内有人民币捌仟捌佰捌拾捌元整(8888元),作为彩礼,虽不足表心意之万一,望笑纳。盼早日团聚!父、母字。”
而周家父母的回礼,则充满了对女儿的深切疼爱。包裹里除了应景的喜糖、红绸布以及一个厚厚的、用红纸包着的信封。周母的信写得情真意切:“……得知你与家鑫情投意合,终成眷属,爸妈心中大石落地,唯有欣慰喜悦。家鑫忠厚赤诚,前途可期,望你二人互敬互爱,携手同心。随信附上压箱钱五千元整,愿你新家美满,衣食无忧……”
更让周灵羽心头一暖的是,奶奶苏婉竟然也托父母悄悄捎来一个小巧的紫檀木匣。打开一看,里面竟是几件做工极为精巧的金银首饰:一对龙凤呈祥的金镯子,一枚镶嵌着细小珍珠的金戒指,还有一支素雅的银簪。匣底压着一张纸条,是奶奶熟悉的娟秀字迹:“吾之明珠,新婚大喜。些许旧物,伴你左右。珍之重之,平安喜乐。奶奶婉字。”周灵羽眼眶微热,知道这定是奶奶压箱底的体己,赶紧将木匣收进了空间最深处。
两家的贺礼如同春风,将青砖小院装点得喜气洋洋。周灵羽和赵家鑫商议后,决定婚礼就在前进大队办。一来,这里是他们事业起步、感情生根的地方;二来,乡亲们都是看着他们一路走来的,这份情谊值得分享,在村里办最是方便。
消息传出,整个前进大队都沸腾了!周知青和赵组长的婚礼,那可是全村的喜事!大队长周铁柱亲自挂帅,成立了“婚礼筹备小组”。各家各户都自发地行动起来:会木工的开始赶制新家具(一张结实的大床和一个衣柜),手巧的妇女们赶制新被褥、剪窗花、贴喜字,厨艺好的负责张罗宴席的菜式,连半大的孩子都忙着打扫院子、劈柴挑水。小院里外,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和欢快的笑声,比过年还要热闹。
赵桃桃虽然才出月子没有多长时间,但精神头很好,抱着粉雕玉琢的小念安,看着满院子的红火,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姚梅丽挺着己经显怀的肚子,成了最活跃的“总指挥”,大嗓门响彻小院:“哎!那喜字贴歪了!再高点!”“桌子板凳都擦亮堂点!”“二婶子,您那红烧肉可得拿出看家本事啊!”冷锋则成了她的“御用跑腿”,沉默却高效地执行着各项指令。
婚礼的日子定在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冬吉日。天还没亮,小院就己经灯火通明。周灵羽换上了一身崭新的、赵母寄来的枣红色呢子外套,里面是洁白的的确良衬衫,乌黑的头发梳成两条油亮的麻花辫,辫梢系着红头绳。没有夸张的妆容,只在唇上点了些自制的口脂,更衬得她肤白如玉,眉眼如画,清丽中带着新嫁娘的娇羞与明媚。
赵家鑫则是一身笔挺的深蓝色呢子中山装,胸前别着一朵大红花,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本就英挺的五官在喜气的映衬下,更显精神焕发,嘴角的笑意就没下去过。他看着盛装的周灵羽,眼睛亮得如同星辰,只觉得心跳如鼓,手心都在冒汗。
最令人惊喜的是,婚礼前一天,周灵羽的父母和赵家鑫的父母,竟然克服了重重困难,同时抵达了前进大队!
周父周母风尘仆仆,带着知识分子的儒雅气度,看到女儿在乡下不仅没有受苦,反而出落得更加沉稳干练,还找到了可靠的归宿,悬着的心彻底放下,只剩下满心欢喜和骄傲。赵父赵母朴实爽朗,一见到周灵羽就拉着她的手赞不绝口,对儿子能娶到这样的媳妇感到无比满意。
周母拉着赵母的手,看着忙前忙后、沉稳可靠的赵家鑫,不住地点头:“亲家母,您养了个好儿子啊!”赵父则拍着周父的肩膀:“亲家公,您闺女,是这个!”他竖起了大拇指。青砖小院里,充满了久别重逢的喜悦和即将结为秦晋之好的融洽。
(http://www.220book.com/book/R91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