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万籁俱寂。青砖小院对面知青点的窗户,一道微弱的灯光短暂地闪了三下,随即熄灭——这是赵家鑫约定的安全信号。
赵家鑫站在窗前,指间紧紧捏着一张刚刚译出的加密电文纸条,上面清晰地写着:“临江县西郊,第七采石场,三号废弃矿洞。安全,速办。” 他深邃的目光投向对面青砖小院的方向,那里,唯一的灯火刚刚熄灭,仿佛从未亮起。他想起周灵羽说出“水果免费送”时,那双清澈眼眸里闪烁的坚定光芒。那光芒,没有丝毫施舍的意味,而是一种磐石般不容置疑的决心和担当,像极了他记忆中姐姐赵家静第一次穿上崭新军装,肩章在授衔仪式耀眼的阳光下折射出冰冷而神圣棱角的瞬间。那份责任与重量,她们都懂。
周灵羽像灵猫般悄无声息地起身,再次确认姚梅丽沉睡后,闪身出门,融入浓重的夜色。凭借着对空间的绝对掌控和对地形的熟悉,她避开所有可能的耳目,骑着电动车在村舍和田野的阴影中快速穿梭。目标:临江县废弃的第七采石场。
第七采石场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显得格外荒凉阴森。一人多高的荒草在夜风中起伏,如同鬼魅的舞蹈。巨大的山壁被挖得千疮百孔,废弃的矿洞像巨兽空洞而深邃的眼眶,无声地凝视着闯入者。赵家鑫早己抵达,正蹲在最大的三号矿洞口,借助手电筒微弱的光束,仔细检查着泥泞地面上新鲜的车辙印迹。他肩上斜挎着一个半旧的军绿色挎包,包口露出一截坚韧的、部队专用的帆布捆绑带。
一阵几不可闻的脚步声靠近。赵家鑫猛地抬头,手电光迅速扫过,确认是周玲雨后,才低声道:“来了。”他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沾染的暗红色矿土,“洞深大约五十米,尽头有早年铺设的简易防潮层,还算干燥。昨晚三点左右,三辆解放CA-10卡车来过,轮胎纹路很深,是部队后勤常用的加强型。” 他的声音冷静而专业,将观察到的信息迅速传递。
周灵羽点点头,没有多余的寒暄。她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厚厚油纸仔细包裹的小包,递给赵家鑫:“这是里面的坐标标记图。务必让接货的人严格按照图上的标记码放。特别是大米和面粉,必须离地至少二十公分,用我放在洞里的垫板架空,绝对不能首接接触地面湿气。” 油纸包里,是她用空间里找到的超薄、高强度金属片刻蚀出的三维立体坐标图,每一个物资堆位都清晰标注着精确的位置、承重系数和通风间距要求,其精密程度远超这个时代普通的仓储管理。
赵家鑫伸手去接,指尖不可避免地触碰到她递过来的掌心。那掌心里,一层薄茧清晰可辨,甚至有些微红肿的痕迹——这是连日来在空间内高强度意念操控、模拟“搬运”巨量物资留下的精神疲惫在身体上的映射。这触感让赵家鑫的心猛地一揪。他忽然清晰地忆起第一次见到周玲雨的情景:在初冬还有些寒意的田埂上,她弯着腰奋力在麦田里拔草,分不清麦苗和杂草,指甲缝里嵌满黑色的泥土,汗水顺着鬓角滑落,然而那双眼睛,却亮得像暗夜里的启明星,充满了不服输的韧劲和勃勃生机。
“为什么?” 这个压抑了两天的问题,终于在此刻这荒凉矿洞的阴影下,被洞外呼啸的风声揉碎了,低低地问了出来,“为什么要做到这个地步?玲雨,这太冒险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担忧和后怕。
周灵羽没有立刻回答。她的目光投向矿洞外,那里,黎明前翻涌的云层正透出天际第一缕微弱的鱼肚白。她想起空间里那些依旧堆积如山的战备物资,想起爷爷周坚强在提及边境摩擦时,手背上因用力而暴起的青筋,还有他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军人的天职,就是保家卫国!没有退路可言!” 一股深沉的力量在她胸中涌动。
她缓缓转回头,洞内幽暗的光线映在她清澈的眼眸里,仿佛点燃了两簇小小的火焰。“你姐姐在为谁奔波,我就在为谁备货。” 她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坚定,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赵家鑫,有些事,真的不必问为什么。你只需要知道,我周灵羽递出去的每一粒米,每一颗豆,都对得起脚下这片生养我们的黄土地,对得起那些在前线为我们流血牺牲的人。这就够了。” 她的话语,如同誓言,在空旷的矿洞里激起微弱的回音。
赵家鑫深深地看着她,所有未尽的言语都化作了眼中翻涌的复杂情绪——震撼、敬佩、担忧,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信任。他紧紧攥住那个油纸包,仿佛握着一份沉甸甸的嘱托。“明白了。交给我。” 他沉声应道,再无多言,转身迅速消失在通往洞外的草径中,他需要立刻将坐标图安全送出,并确保接应部队准时无误。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重回1969:我靠超市改写家族》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R91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