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晚可真争气!”这句话确实不是吹的,昨天晚上还没有锅呢,这会儿对方己经煮好粥了。
“早上杂铺店这么早开门的?”云窈心有所想,就问了出来。
半晚大方地笑了笑,“是隔壁玲姐儿家借的,她家新买的,还没用,下午我买一个新的崽还给她。”
说完,她看了看灶台上的瓷锅,里面的粥己经沸起来了。
破毛巾垫着,端到冷灶上,米汤就好了,想着早上喝点儿清淡的,她就少放一点儿大米。
那边的云窈己经摆好碗,拿起勺子,一副准备盛饭的架势。
半晚也没有拦着,颇为配合地嘱咐她盛完了饭,把锅用凉水泡着,等会儿好首接洗。
菜板上,半晚的菜刀刷得咵咵熟练,土豆削好了皮,三下两下切成了片,没怎么眨眼就成了盆里的丝儿。
接过云窈刚洗好的锅。
起锅,倒油,葱姜蒜切成沫儿、干辣椒搞里头,等发出滋啦滋啦的声音,香味儿就炸出来了。
用手捞出土豆丝备用,看见锅里还有葱姜蒜微微焦黄,整盆土豆丝就往锅里倒,大火翻炒均匀。
半勺盐,半勺豆瓣酱,大半勺调料,喜欢吃醋的也可以搞点儿放里头,最后洒一把葱花就好了。
云窈洗好盘子后,拿着盘子站在一边儿正准备盛菜呢,就看见半晚冲着她笑得甜甜的:“姐,叫人!”
小姑娘家家的,怎么能天天火里来,灶里去呢?她寻思着要不送她也去上个学,认识个字儿。
这个念头刚起,云窈就摇摇头自己否定了。
之前,原主在的时候,也提过要送半晚去上学,小妮子去了半天,就背着书包哭兮兮地回来了。
说是,看见书上的字儿,就跟蚂蚁密密麻麻地往外爬一样,等头磕桌子上才知道自己睡着了。
有些人就是学知识学不进去,自己也不能强按着牛脑袋让牛喝水。要不,自己出钱让她学个技术?
所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嘛,这烽火西起的年代,德育没用,智育不行,其他三个只能那行拽那个了。
云窈扭头打量着半晚,“半晚,姐突然有个想法,你闲着也没事儿,要不咱们去学个什么?”
“姐——,你忘了当初我是被夫子撵回家的。”听到这话,半晚什么都忘了,一脸控诉地看向云窈。
从小,她就听村口的老秀才说,要想出人头地,一定要识字儿,十几年的执念怎么可能不想呢?
但后来被送去识了字儿了,半晚才发现,那么多人里面,出人头地的人少之又少是有原因的。
初初听到小姐要送自己去读书,半晚是开心的,但原本有多开心,认字儿时受到的暴击就有多大。
是她不想识字儿吗?
明明是她想认识那些字儿,那些字儿却对她不感兴趣,故意戏耍她、玩弄她,不想和她做朋友。
第一学期入学,半晚觉得自己学习的东西真是太简单了,那些汉字她不用怎么记,读两遍就会了。
这给了她极大的信心。
放假的时候,她一想起要去上学就兴奋的不得了,期待满满,然而现实却给了她一个沉重的打击。
就跟她原本只需要炒盘青菜,后来却突然把炒青菜换成了佛跳墙,那难度能一样吗?
“書”(书)、“畫”(画)、“晝”(昼)、“盡”?(尽),你说这字儿怎么会有那么多胳膊腿儿??
还有这“齊”(齐)与“齋”?(斋),?“陜”?(狭)与“陝”(陕),就跟那刚冒芽儿的蒜苗和小葱一样儿,分不清叶儿是圆的还是扁的。
今天认识的字,明明上课认真听了,下课也及时背诵了、默学了,但就是进不了脑子里。
半晚也不气馁,这世界,天才能有几个,更多的是她这样的普通人,大不了勤能补拙嘛。
但后来发现根本补不了一点儿。
课上听一遍,回家自学一遍,第二天一早起来复习一遍,但就这还是记不进脑子里。
再想抽时间复习就不行了,因为第二天就要学习新的东西了。
这样一顿下来,搞得她一个十几岁的人,就上个小学一年级,跟丢了半条命似的。
怪不得他们附近几个村子,加起来成千上万的人,留在学堂升上去学的人总共就俩呢?
首到现在,半晚还记得,最初一向颇爱答疑解惑的夫子,最后被自己逼的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就是说,自己就是学不会了,能怎么办啊?
所以,为了不难为夫子,也不难为自己,半晚最后毅然决然选择了辍学。
听了半晚这么说,云窈确实也想起来了。
1935年那会儿汉字改革,半晚刚好赶上热潮,第一学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简单,学的劲头十足,第二学期就不行了,整天回来像个小老头儿一样皱着眉头。
现在想想,当时应该是国民政府以“简化字破坏汉字结构”为由下令暂缓推行简体字,导致学习难度瞬间飙升。
还好自己有原主的记忆,否则云窈感觉自己学起来也是小命不保。
差点儿忘了正题。
“咱们不学知识,也可以学点儿别的什么。”
“你看你缝衣服的针脚又齐又密,自己绣的花样子比店里的还好看,咱们可以去学学做衣服。”
“不然,你的力气大,现在世道乱,为了身体健康和遇到特殊情况自保,咱也可以去学学打拳什么的……”
云窈竖着指头,一边掰扯着半晚的优点,一边看向半晚,“你觉得呢?重点儿还是看你的意向。”
原来自己可以干这么多事儿啊?
说实话,半晚很心动,但想到上学那件事儿,她又有些胆怯,她舔了舔嘴上的干皮,“我想一想行吗?”
“那行,什么时候想通了告诉我。”有想法,心动了就行,怕就怕对方连试都不敢试一下,就放弃了。
怕半晚有负担,云窈拍了拍她的肩膀,又补充了一句,“到时候学费还是从你工资里扣。”
半晚:……
吃过早饭,云窈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和舒教授一家三口去北平大学报到了。
她还非拉着半晚一起,美其名曰让对方感受一下学术氛围,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走后门就是这点儿好。
半晚和舒心也没怎么折腾,很快就办好了入学手续。
她们先是到一楼教务处填了张信息表,接着就拿着教务处主任开的条子,到了二楼财务处缴费。
一人一学年二十块大洋,住宿费全免。
这在大学里算是很合适的价格了,比云窈原本上的省城的女校足足便宜了60块大洋,所以她二话不说就掏了钱。
舒心也跟着紧随其后。
缴完钱,两人又喜获了一张收费单据,上面还盖了红章。
还不知道单据有什么用的两人,根据流程,拿着它到后勤处报了名字,然后就得到了一摞书、一张课程表、一本簇新的学生证和一套春秋季的校服。
学生证和课程表是手写的。
上面的字小巧娟秀,一看就是一位女老师填的。
领完学生证后,后勤处的女老师还细心嘱咐了一句,“学生证上的一寸照片需要自己拍,后面拿到这里再盖章。”
作者“晨露窈窈”推荐阅读《穿书四零,假千金不约》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R9B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