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他们都去上工,他们知青点的人员不是太多。
凌曦他们还没有看过白天的大青山。
“你们去取粮食吗?”
杜青山问道。
“去的”
大家一起来到大队部,大队长,会计,民兵队长都在。
“大队长我们来拿粮食”
康大柱见过他们,其他二人还没有见过。
他们打量着几人,这就是他们村不爱要知青的原因。
一看这些孩子就是不会干活的人,他们的到来其实是给他们村带来负担。
“唉!”
“粮食己经给你们分出来,一人一袋子拿着回去就可以。
吃的时候要节约点,这半年你们只有这些口粮,
要是有家里补贴就当我没有说过。”
“大队长,有手推车吗?”
“有,在门外。用完送回来”
“好的,大队长”
男生在这个时候很是有用,他们跑几趟把大家的粮食都拿回来。
“凌曦,你打算什么时候去镇上”
“明天,一会儿去找找村里哪里打柜子。”
“我也想打一个”
“一会儿出去看一下”
她也打算溜达一下,看看这个年代的东北,感受一下东北的热情。
中午老知青下工,孙丽娜满脸汗进来。
“咱们知青点饭都是在一起做,每人出口粮,
做饭也是两人一伙,一天的饭都是当值的两人做。”
“不好意思,秋收太忙昨天忘了告诉你们。
你们也可以选择单独开火,但你们要自己砍柴,
自己挑水,知青院子里的菜你们可以吃。”
凌曦她们选择一起吃,她这段时间就不整幺蛾子。
“我选择一起吃”
“我也是”
几乎所有人都同意一起吃,唯独王甜甜。
“我不会做”
朱来娣这时候挺身而出“我和你一组,我会做饭”
王甜甜对朱来娣莫名的恭维,她还是很受用的。
“我和凌曦一组”
包艳梅是会做饭的,她怕凌曦不会做。
“可以”
魏冬梅又说道“今天晚上为你们接风,你们不用出口粮。”
“谢谢冬梅姐”
中午凌曦她们拿出口粮,孙丽娜中午做的也是简单的大饼子,粥和咸菜。
粥不是粘稠的,估计是为了大饼子吃噎着用它顺下去。
下午凌曦在村里溜达,顺便打了几个柜子。
以后新房子也要用的,包艳梅纳闷凌曦怎么做这么多。
“凌曦,你怎么打这么多?”
“我打算自己住,当然要准备”
包艳梅也有点心动“凌曦我和你盖房子盖在一起可以吗?”
“可以,咱们回去拿点东西过去谈一下房子的事情”
二人回到房间,包艳梅拿两包糕点。凌曦拿半斤红糖,和那天剩下的香烟。
“大队长,在家吗?”
“在的进来吧!”
开门的是一个西五十岁的妇女,女人有着东北特色的大嗓门。
“孩子快进来。你们是新来的知青吧!”
“是的婶子,我们找大队长有点事”
“孩儿他爹,新来知青找你”
大队长叼着烟袋出来“你们来了,进来坐”
凌曦二人把礼物放在桌子上,康大柱正色道。
“你们这是干什么?有事情说事情就可以,不用整这些没用的。”
凌曦笑嘻嘻道:“叔,我们是有事求你,我俩都想自己盖房子,
这不我们什么都不懂,就要麻烦您给我们掌掌眼”
康大柱对于凌曦的话很受用,总比来他家颐指气使的强。
“你们要盖什么样的房子,多大?”
“砖房,小二间就可以。叔,咱们这里冬天冷,可以把墙砌成火墙,
如果不费事,在把地火龙也给安排一下。”
“事儿还挺多”
凌曦被怼的没脾气,谁让她有求于人。
“你咋知道的地火龙?”
“叔,我要来咱们这里,那不得特意了解一下。
我们可是要扎根农村的”
“别戴高帽子,能不能待看你们以后的表现。
这样的房子需要一百五十块钱,我顺便让他们给你挖个地窖,
冬暖夏凉的放点粮食蔬菜正好”
“叔,这可太好了,钱能够?”
“多退少补”
“好的”
二人拿出钱递给大队长。
“叔,大约多久可以盖好”
“现在农忙马上结束,估计二十天左右盖好,
你们趁这段时间可以多捡点柴火。”
凌曦想起来她们的院子是不是要有个围墙。
“叔,可以砌墙吗?”
康大柱想起来她们两个女孩住大敞西开的院子,确实不安全。
“可以,那可能这些钱不太够”
“我们再拿多少”
“一人十块差不多,还是那句话多退少补”
她们谈好所有事情,就打算走。大队长让他们把东西拿走。
她俩出门就开始跑,根本没给康大柱机会。
“跑的还挺快”
“老头子,以后多照顾点两个小姑娘”
“嗯”
康大娘惊呼出声“这俩孩子也太实在了,拿的东西可不少。”
康大柱也看到,还有那盒他指定舍不得买的香烟。
“凌曦,咱们跑什么?”
“不跑,一定会和咱们拉扯”
“你真聪明凌曦”
凌曦想她在现代每次请客吃饭,最后结尾的时候都要有这么一段。
她可太了解。二人解决一件大事,剩下的就是买日常用品。
回到知青点就听到王甜甜在那大喊“什么地方,咬的我身上都是包”
朱来娣这两天的狗腿子还是得到一些实惠的。
王甜甜给她两块糕点,虽说是碎掉的。可在家里这样的也轮不到她吃。
还给了她一袋擦脸霜,她自己可舍不得用。
“甜甜,农村就是这样。会有虱子,跳骚。
明天我去村里找村医要点草药,熏熏就好。”
凌曦很好奇“村里有村医”
朱来娣神秘兮兮道:“看你们新来的份上告诉你们,
是下放的老中医,大队长不忍心他浪费手艺,
这不就在村里帮大家看病开药方。村民给他送点吃喝就可以”
看来康大柱还是很有正义感的队长,应该在这里不难过。
如果有机会她可以帮助一下他们,并不是她多么的心善。
而是不想国家落后几十年,让别人欺负到头顶上。
她承认自己是个自私的人,可就是想对这个时代的先辈们做点什么。
事情不急于一时,要慢慢来。
“铃”
一声自行车铃声,村里主道上的村民落荒而逃。
有的鞋子都跑丢,凳子没拿的,孩子哇哇哭的。
一瞬间热闹非凡。
(http://www.220book.com/book/RAA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