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台上的“桃蛋”在晨光中舒展着的叶片,像一颗颗的小珍珠。徐窈用手指轻轻点了点它凉润的表面,唇角不自觉地弯起。这盆小小的生命,成了她清晨醒来第一个无声的问候。
自从在花房找到那份宁静后,徐窈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加舒缓而充实。她不再总是待在书房处理那些或远或近的事务,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自己。
早餐后,阳光正好。徐窈没有立刻去花房,而是换上了一身舒适的米白色亚麻长裙,对张姨说:“张姨,我出去走走,中午不用等我吃饭。”
“好的,小姐。带把伞?预报说下午可能有小雨。”张姨关切地问。
“不用了,阳光很好。”徐窈笑着摇头,背起一个简单的帆布包,里面只放了钱包、钥匙和一个小小的速写本——这是她前几天在市区一家很棒的文具店淘到的,纸张厚实,方便携带。
她没有叫司机,而是选择步行。徐宅所在的区域环境清幽,绿树成荫。初夏的微风带着草木的清新气息拂过脸颊,温暖而不燥热。她沿着林荫道慢慢走着,脚步轻快。路边花坛里绣球花开了,蓝紫色、粉白色,蓬蓬的一大团一大团,热闹又安静。她停下脚步,从帆布包里拿出速写本和一支炭笔,找了一张路边的长椅坐下。
没有目的,只是单纯地想记录下眼前这片生动的色彩和蓬勃的生命力。炭笔在粗糙的纸面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她勾勒着绣球花圆润的轮廓,捕捉着光影在花瓣上投下的细微变化。线条依旧带着初学者的笨拙,但那份专注和投入却让她感到一种纯粹的愉悦。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本子上,形成跳动的光斑。偶尔有晨跑的人或遛狗的老人经过,好奇地看她一眼,她只是报以浅浅的微笑,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日常活动:户外写生。目标:观察自然,练习绘画。情绪反馈:高度放松,专注愉悦。】系统的声音也像是被阳光晒暖了。
画完一丛绣球,她合上速写本,继续漫无目的地闲逛。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临街的小公园。公园不大,但绿意盎然,中央有一个小小的喷水池,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细小的彩虹。长椅上坐着看报纸的老人,草地上有蹒跚学步的孩童在追逐嬉笑,年轻的父母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徐窈在喷水池边的长椅上坐下。这里的生活气息浓郁而平和,是她前世从未有机会静心感受的。她拿出速写本,这次没有画具体的景物,而是尝试捕捉那些生动的瞬间:老人专注读报时微皱的眉头,孩子奔跑时飞扬的裙角,父母相视一笑时眼中的温柔。线条更加简练、写意,重在捕捉那份流动的情感和氛围。
时间在画笔下静静流淌。快到中午时,空气中果然开始弥漫起的泥土气息,阳光也隐入了薄薄的云层后。徐窈收起本子和笔,准备回家。
她没有选择原路返回,而是拐进了公园旁边一条安静的老街。街道两旁是颇有年代感的小店:飘着咖啡香的独立咖啡馆、摆满绿植的花店、售卖各种手工皮具的小作坊、还有一家门面不大却堆满了各种画材的文具店。
徐窈被那家文具店吸引了。橱窗里陈列着各种颜料、画笔、纸张,琳琅满目。她推门走了进去,门上挂着的铜铃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店里弥漫着纸张、木头和颜料的独特气息。店主是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老先生,正坐在柜台后面修补一个画框。
“您好,随便看看。”老先生抬起头,笑容和蔼。
徐窈点点头,在店里慢慢逛起来。她看到了傅沉晏送她的那种专业级水彩颜料,也看到了更多不同品牌、不同色系的颜料管,像一排排等待检阅的士兵。画笔的种类更是繁多,各种材质、型号。还有各种纹理的水彩纸、速写本。她像进入了一个宝藏库。
她没有买那些昂贵的专业画材(傅沉晏送的己经够用),而是兴致勃勃地挑选了一些小东西:一盒24色的、包装可爱的固体水彩(方便外出携带),几支不同型号的、笔杆光滑的尼龙水彩笔,一小叠纹理特殊、适合练习晕染的棉浆纸片。最后,她的目光被柜台旁一个藤编小篮子里放着的小物件吸引——那是一套六个小小的陶瓷调色盘,每个只有掌心大小,形状各异,有的像叶子,有的像贝壳,釉色温润可爱。
“小姑娘喜欢这个?”老先生走过来,拿起一个贝壳形状的小调色盘,“这是我自己捏着玩烧的,不贵,喜欢就挑一个?”
徐窈拿起那个贝壳形状的,小巧玲珑,釉色是淡淡的青瓷色,里面还有几道自然的冰裂纹,非常别致。“真好看,我要这个。”她毫不犹豫地说。
老先生乐呵呵地给她包好。徐窈拎着一小袋“战利品”,心满意足地走出小店。天空飘起了细密的雨丝,但并不大,反而带来一丝清凉。她没有加快脚步,只是将帆布包顶在头上,继续在细雨中漫步,感受着雨丝落在皮肤上的微凉触感,呼吸着被雨水洗刷后格外清新的空气。
回到家时,雨刚好停了。阳光重新从云层后探出头,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张姨看到她微湿的头发和肩头,忙拿了毛巾过来:“小姐怎么淋雨了?快擦擦,别着凉。”
“没事,张姨,小雨而己,很舒服。”徐窈笑着接过毛巾,擦了擦头发。她把买回来的东西拿到书房,小心翼翼地摆出来:小巧的固体水彩,新买的画笔,纹理特别的纸片,还有那个贝壳形状的陶瓷调色盘。她把小调色盘放在窗台上,“桃蛋”多肉的旁边。青瓷色的小贝壳,衬着的“桃蛋”,在雨后格外明亮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新可爱。
午饭后,徐窈没有休息。她拿出新买的棉浆纸片和固体水彩,又翻开花草图鉴,找到鸢尾花的那一页。她将小贝壳调色盘洗干净,挤上一点水,用新笔沾取固体水彩的颜料。小小的调色盘里,紫色、绿色、一点点柠檬黄,在清水中慢慢晕染开。
这一次,她画得更加从容。她回想着在花房看到的那丛鸢尾的姿态,回想着在公园捕捉到的光影感觉。笔尖落在吸水性极好的棉浆纸上,颜色迅速晕开,边缘形成柔和的水痕。她尝试着控制水分,让颜色层层叠加,试图表现出花瓣的轻盈和脉络的质感。不再是笨拙的模仿,而是带着观察后的理解和自己的感受在描绘。
阳光透过窗户,暖暖地照在书桌上,照在她专注的侧脸上,也照在纸上那逐渐生动起来的紫色花朵上。房间里很安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雨后被放大的鸟鸣。颜料清雅的气息在空气中浮动。
她完全沉浸在这种创作的宁静里。没有外界的打扰,没有需要应对的人,只有她、画笔、色彩,和对眼前这小小一方天地的专注。每一次成功的晕染,每一次捕捉到一点光影的变化,都带来小小的、纯粹的成就感。
画完一幅,她不太满意,又换了一张纸片重新开始。不知不觉,一个下午的时光就在这安静而专注的涂画中悄然溜走。当夕阳的金辉再次染红窗棂时,她才放下画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
窗台上,小贝壳调色盘里残留的紫色颜料在夕阳下闪着微光,旁边的“桃蛋”多肉也沐浴在温暖的光线里。她拿起下午画的那几幅鸢尾水彩稿,虽然依旧稚嫩,但比第一次尝试时多了些灵动和水彩特有的韵味。
她将其中一幅自己最满意的,夹在速写本里。合上本子,心中一片安宁和满足。重生后的日子,就是由这样一个个平静而充实的片段组成的。独自散步,观察世界,学习新事物,享受创作的乐趣。没有惊心动魄,却有细水长流的温暖和对生活点滴的珍视。
傅沉晏送的那套专业水彩笔整齐地插在笔筒里,在夕阳下闪着温润的光泽。她想起他那天在花房短暂而安静的陪伴,想起他说的“画画是个不错的爱好”。这份礼物带来的可能性,正在被她一点点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和实现。
这一天的独处时光,像一幅由她自己亲手晕染的水彩画,色彩清新,光影柔和,充满了宁静而踏实的幸福感。她期待着明天,继续用画笔,也用心,去描绘和感受这个崭新世界更多的色彩。
(http://www.220book.com/book/RCT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