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洒在青石板上,林婉清站在门口,眼神沉静如水。夜风拂过她的发梢,她没有动,只是静静听着墙外那若有若无的脚步声。
孟宇轩也站了起来,走到她身边,低声问:“有人?”
“刚才还在。”林婉清轻声道,“现在走了。”
孟宇轩皱了皱眉,正要说什么,却被她轻轻拉住手,“别打草惊蛇,先回屋。”
两人回到屋里,关上门,林婉清转身坐回桌前,神色己恢复平静。她拿起笔,在纸上继续写下新的计划。
“你真不打算追出去?”孟宇轩坐下,看着她。
“现在不是时候。”她摇头,“我们得先把眼前的事办好,等他们再出手的时候,我自然会让他们自食其果。”
孟宇轩看着她坚定的神情,心中一暖,点头道:“那你打算从哪开始?”
林婉清放下笔,目光落在桌上那份写满计划的纸页上,“从明天起,咱们就正式开始副业生产。”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屋子。林婉清早早起床,穿上一件洗得发白但整洁的蓝布衫,系好围裙,走出门。
院子里己经热闹起来。林风和周淑兰正在帮忙清理角落的杂物,林婉清的妹妹林晓慧则在一旁整理工具箱。孟宇轩拿着铁锹,己经开始翻整一小块土地,准备种菜。
“姐,你来啦!”林晓慧看见她,笑着招呼,“爸说这块地可以用来种点应季蔬菜,你说的那个高产种子还有吗?”
“有。”林婉清点头,“不过我们不能只靠这个,还得找点别的路子。”
她走到工具堆前,蹲下身仔细检查那些锈迹斑斑的剪刀、锤子和钉子。有些还能用,有些需要打磨修复。她拿起一把生锈的扳手,思索片刻后说道:“我们可以接些简单的修修补补的活计,比如帮邻居修家具、做晾衣架之类的。”
林风闻言停下手中的活儿,抬头道:“这主意不错,咱家本来就有这些工具,能省不少钱。”
“是啊。”林婉清笑了笑,“而且街道办最近鼓励居民搞副业生产,说不定还能申请一些政策支持。”
说干就干,当天下午,林婉清便带着孟宇轩去了街道办。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员,听说他们是来咨询副业生产的,热情地介绍了相关政策。
“你们要是能组织个小作坊,不仅能合法经营,还能优先安排一些零工订单。”李同志边说边递给他们一份资料,“这是最近街道接的一些手工活,像缝纫修补、木工加工、铁艺制品什么的,都可以试试。”
林婉清接过资料,认真翻阅了一番,心里己经有了大致方向。
作者“丽娜来到”推荐阅读《在60年代四合院的踏实生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回去的路上,孟宇轩问她:“你想怎么做?”
“先从小单做起。”她答道,“比如铁皮做的晾衣架,或者木头打的小凳子,价格不高,但量大稳定。”
孟宇轩点头,“那我们就先试几个样品,看看市场反应。”
几天后,林婉清和孟宇轩做出了第一批产品——五把铁皮晾衣架和十个小木凳。她将它们摆在院门口,挂了个小牌子:“手工制品,物美价廉”。
很快就有邻居过来询问,看到结实又便宜的晾衣架,不少人当场就买了几把。小木凳更是抢手,不到半天就卖完了。
“看来这条路走得通。”林婉清看着空荡荡的摊位,嘴角微扬。
随着口碑传开,越来越多的人来找他们订货。林婉清趁热打铁,开始联系附近工厂,看有没有边角料可以回收利用。
与此同时,她在系统中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尝试改进制作工艺,提高效率。
一个月下来,家庭收入果然提升了三成以上。林婉清兑现承诺,给家里添置了不少生活必需品:一台收音机、两床新被褥,还有一套厨房用具。
然而,正当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时,运输方面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
“最近交通管制变严了。”送货的老张头一脸无奈地对林婉清说,“有时候一卡就是半天,耽误不少时间。”
林婉清听后眉头微皱,但她很快冷静下来,迅速联系了几家备用运输渠道,并与老张头协商调整配送路线。
“以后我们会多备一个路线,确保货物按时送达。”她对客户们一一解释,并承诺会尽快补齐延误的订单。
客户们见她态度诚恳,处理问题果断,反倒更愿意信任她。
“林姑娘做事靠谱,我们信得过。”一位常客笑着说。
而在另一边,竞争对手也开始模仿他们的产品样式,甚至压低价格抢生意。
林婉清得知后,没有慌乱,而是立即着手升级自家产品。她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实用设计,比如可折叠的晾衣架、带储物功能的小凳子,同时合理调整价格,保持竞争力。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便宜,而是物超所值。”她在家中对家人说道。
大家听了都点头赞同,干劲十足。
这一晚,林婉清坐在灯下,一边整理账本,一边思考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窗外的风吹动着树叶,沙沙作响。
突然,她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
她抬起头,看向窗外。
月光下,一个人影正悄悄地往她家的方向靠近。
(http://www.220book.com/book/RDT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