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洒在试验田上,露珠沿着玉米叶片滚落,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苏瑶蹲下身,指尖轻轻拨开泥土,露出一颗圆润的土豆,表皮光滑,个头比普通品种大了一倍不止。
“真结实。”她轻声感叹,脸上浮起一抹笑意。
楚逸扛着锄头走过来,看到她手里的成果,也忍不住笑出声:“这要是搁以前,得当贡品进宫了。”
“那咱们可都是功臣。”苏瑶把土豆放进竹篮,站起身拍了拍手,“今天该收第一茬了,得叫村里人都来看看。”
楚逸点头:“我去通知村长,顺便让赵老栓也来瞧瞧——他不是最爱讲祖制吗?”
两人相视一笑,眼中皆是笃定。
不一会儿,村口便热闹起来。村民们听说试验田要收割,纷纷赶来围观。有人抱着孩子,有人拎着竹筐,还有的拄着拐杖,满脸好奇。
“真的假的啊?”有村民嘀咕,“一亩地能打这么多粮食?”
“我亲眼看着长大的,”一位帮工的老农接口,“你摸摸这秆子,又粗又壮,根扎得深,风吹不倒。”
人群渐渐围拢过来,村长站在田边,望着那一片金黄与翠绿交织的田野,神情复杂。
“开始吧。”苏瑶挥了挥手。
几个青年跳入田中,镰刀翻飞,玉米杆应声而倒。掰开的玉米棒子颗颗,像一排排珍珠镶嵌在芯上。
“哎呀!这得多重啊!”一个妇人捧起一根玉米,惊讶得合不拢嘴。
“这还不算最厉害的。”苏瑶笑着掀开一块遮阳布,下面堆满了刚挖出来的土豆和红薯,“你们看,这些块茎才是真正的宝贝。”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叹。
“这、这比我家用三亩地种出来的东西还多!”有人激动地喊。
“我愿意学!”另一个村民立刻举手,“苏姑娘教啥我都听!”
“我也愿意!我家那块坡地一首不出粮,能不能先让我试试?”
“还有我!”
呼声此起彼伏,仿佛春天的第一场雷雨,轰然炸响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
赵老栓站在人群后,脸色阴沉如水。他低着头,脚下的布鞋沾满泥土,却再无人关注他的存在。
苏瑶走上前,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清亮:“大家既然愿意学,那我就毫无保留地教。选种、播种、施肥、灌溉,每一步都有讲究。只要照做,明年这时候,你们家的地也能长出这样的庄稼。”
她顿了顿,看向沉默的村长:“村长叔,您觉得呢?”
村长缓缓点头,声音有些发颤:“我……我信你了。从今往后,全村都按你的法子种。”
这句话落下,像是压下了最后一枚秤砣,彻底改变了这座村庄的命运。
赵老栓猛地抬头,嘴唇动了动,终究什么也没说出口。
接下来的日子里,整个村庄如同被点燃的火塘,热气腾腾。男人们忙着翻土整地,女人们则聚在苏瑶身边,学习如何挑选种子、调配肥料。
“这个比例一定要记住,多了反而会烧苗。”苏瑶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记住了!”一群人齐声回答。
楚逸负责组织劳力,每天带着一队人马在田间奔忙。他手脚麻利,嗓门又大,指挥起来干脆利索。
“这边再松一层土!那边的沟渠要加深两寸!”
“好嘞!”回应声此起彼伏。
某日傍晚,夕阳西沉,天边泛起橘红色的霞光。苏瑶坐在田埂上,望着远处忙碌的身影,心中一片宁静。
楚逸走过来,在她身旁坐下,递给她一只烤红薯。
“趁热吃。”他说。
“你什么时候学会烤红薯了?”苏瑶接过,剥开焦黑的外皮,香气扑鼻。
“跟你学的。”他笑了笑,“你不是常说,丰收之后,第一口果实要留给辛苦的人?”
“那你是不是也该尝一口?”她将一半掰给他。
楚逸接过,咬了一口,眼睛微微眯起:“嗯,甜。”
“当然甜。”苏瑶低头轻笑,“这是咱们一起种出来的。”
两人并肩坐着,谁也没有说话,只有风掠过麦浪的声音,轻柔而绵长。
忽然,远处传来一声惊呼。
“苏姑娘!快来看!”
他们对视一眼,起身朝声音方向走去。只见几人在田里围成一圈,中间站着个年轻人,手里捧着个东西,脸上的表情既惊讶又兴奋。
“怎么了?”苏瑶走近问道。
“你看!”那人举起手中的果实,“这是我刚才在新地里挖到的,比原先的还要大!”
众人纷纷凑近观看,果然,那是一颗硕大的土豆,几乎堪比成年人的手掌。
“看来我们的方法确实有效。”苏瑶嘴角扬起,“这才是刚开始。”
夜色渐浓,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飘着新粮的香气。村庄里灯火通明,欢笑声不断。
而在角落里,一道身影悄悄离开人群,朝着林子深处走去。
脚步轻快,仿佛早己计划好了下一步。
(http://www.220book.com/book/REO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