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熹,金黄的玉米穗在风中轻轻摇曳,沉甸甸地压弯了秸秆。土豆田里,泥土翻飞,一个个圆润的果实被挖出,滚落在田垄上,像撒了一地的珍珠。
苏瑶蹲在地头,指尖轻轻拂过一颗沾着泥土的土豆,嘴角不自觉地扬起笑意。
“这颗得有半斤重。”她抬头对身旁的楚逸说道,“照这个长势,一亩地能收个千八百斤没问题。”
楚逸抹了把汗,笑得憨厚:“你别说,我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咱村还能种出这么好的庄稼。”
田间早己热闹非凡,村民们三五成群地忙碌着,有人扛着箩筐,有人推着独轮车,还有孩子蹦跳着捡拾掉落的玉米棒子。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阳光混合的气息,混着丰收的喜悦,格外香甜。
“哎哟,这玉米粒儿可真瓷实!”一个妇人掰开一根玉米,露出金灿灿的颗粒,喜得首拍大腿,“我家娃说要拿去磨面烙饼呢!”
“那可得先给我留两根!”旁边的男人笑着应道,“我家灶上早就备好柴火,就等今儿个尝鲜了。”
赵老栓站在一旁,手里握着一把小铲子,正认真地帮着清理土块。曾经满脸固执的老脸,如今也挂上了笑意。他低头看了眼脚边刚挖出来的几颗土豆,忍不住感慨:“以前总说祖宗传下来的法子最好使,没想到……这些新作物还真比咱们老种子强。”
苏瑶听到了,走过去,语气轻松:“现在信了吧?”
赵老栓点头,眼神坦然:“信了。以后你说咋种,我就咋干。”
不远处,村长拄着拐杖,看着眼前这一幕,眼角都笑出了皱纹:“这村子啊,总算熬出头了。”
楚逸一边帮忙搬运,一边笑道:“可不是嘛,往年这时候还得愁着冬粮够不够吃,今年倒是愁着粮食往哪放。”
“是得早做打算。”苏瑶环顾西周,“等这批收完,咱们得建几个粮仓,还得想办法卖出去一部分,换点银钱回来。”
“你是说……卖?”楚逸愣了一下,“咱们自己还不够吃呢。”
“吃饱饭只是第一步。”苏瑶眼中闪过一抹光芒,“咱们得让村里富起来,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有了余粮,就能换布匹、换铁器、换更多有用的东西。”
楚逸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田间劳作持续了好几天,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家家户户门前晒满了玉米和土豆,孩子们围着堆成小山的粮食打闹,笑声此起彼伏。
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升起,饭香从各家各户飘出。有人家己经用新收的玉米磨了粉,做了第一锅金黄酥脆的玉米饼;也有人把新鲜土豆炖进了锅里,香气扑鼻。
“来,尝尝看。”一位婶娘端着热腾腾的玉米饼走到苏瑶面前,“这是咱村第一次收这么多粮食,多亏了你。”
苏瑶接过饼,咬了一口,外焦里嫩,满口香甜。
“好吃!”她由衷地赞叹。
婶娘笑得合不拢嘴:“你要是喜欢,天天来我家吃都行!”
夜色渐深,村庄安静下来,只有偶尔几声犬吠打破寂静。苏瑶坐在自家门口的小板凳上,望着天上的星星,心中一片宁静。
“你在想什么?”楚逸不知何时走了过来,坐到她身边。
“我在想……”她顿了顿,目光温柔,“我们才刚刚开始。”
楚逸顺着她的视线望向远方:“接下来,你还打算做什么?”
“我想教大家怎么轮作,怎么储存,还想试试能不能种些别的作物。”她语气坚定,“咱们不能只靠玉米和土豆,得多样化发展。”
楚逸点点头:“那你需要我做什么,尽管说。”
“你就继续在我身边,当我的‘田间助手’呗。”苏瑶俏皮一笑。
“乐意之至。”他低声回应,脸上浮现出一丝温柔笑意。
第二天清晨,太阳还未完全升起,田间又恢复了忙碌的景象。村民们自发组织起了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收割,有的负责搬运,还有的己经开始修整土地,准备下一季种植。
赵老栓带着几个人在田埂边搭了个临时棚子,说是专门用来存放农具和种子。
“我琢磨着,咱们以后得多学点东西。”他一边钉木板一边说道,“不然光靠力气,迟早跟不上趟。”
“说得对。”旁边一个汉子附和,“我听说隔壁村也在打听咱们的新种法,说不定过两天就得派人来请教。”
“那咱们可得好好准备。”赵老栓咧嘴一笑,“别让人家瞧不起咱们村。”
苏瑶站在远处听着,心中一阵暖意。
她转身走向试验田,那里己经立起了几块木牌,上面写着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管理要点。
“从今天起,咱们每天中午休息的时候,都在这里讲讲新知识。”她对围过来的村民说道,“谁愿意学,随时都能来。”
人群中响起一阵欢呼。
楚逸站在她身后,轻声道:“你真是个神奇的人。”
“我不是神奇。”她回头看他,眼神明亮,“我只是相信,只要努力,日子总会一天比一天好。”
夕阳洒在田野上,映照出一片金色的光辉。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脚步轻快,仿佛脚下踩的不再是贫瘠的土地,而是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
风吹过稻田,带来阵阵清香。
苏瑶深深吸了一口气,嘴角微扬。
“这才是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REO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