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到拐过山道,苏瑶忽然停下了脚步。
“怎么了?”楚逸问。
她没有回答,只是盯着前方——
一片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尽头处,隐隐传来一声牛鸣。
下一秒,一道身影从麦田深处缓缓走出,手中提着一只破旧的麻袋。
那是个佝偻着背的老头,满脸风霜,眼神却透着几分狡黠。正是赵老栓。
他站在麦田边,冲着苏瑶咧嘴一笑:“回来啦?集市上卖得不错吧?”
苏瑶眉头微蹙,警惕地走上前:“你在这里做什么?”
赵老栓不答反问:“你们那玉米和土豆……真能卖钱?”
楚逸上前一步,挡在苏瑶身前:“你想干什么?”
老头干笑了两声,把麻袋往地上一放,哗啦一声倒出几块干瘪的土豆和几根枯黄的玉米棒子。
“我种了几块地,偷偷学你们的法子……”他摸了摸胡子,“这东西,还真是香。”
苏瑶怔住,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楚逸一脸惊愕:“你居然也种了?”
赵老栓点点头,神情复杂:“我孙子发烧三天,家里没粮了。我没办法,只能试试看。没想到,还真长出来了。”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虽然长得不如你们的好,但……能吃。”
苏瑶看着他手中的作物,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她知道,这一刻,意味着什么。
第二天清晨,村口的大槐树下己经围满了人。
村民们听说苏瑶带回了好消息,纷纷赶来听她说说集市上的事。
村长坐在石凳上,手里端着一碗茶,神色平静中带着几分期待。
“大家静一静!”苏瑶站在众人面前,声音清亮,“这次去集市,我们带去的玉米和土豆全部卖完了!”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惊叹声。
“真的假的?咱们村的东西也能卖出去?”
“可不是嘛!我亲眼看到苏姑娘现场煮玉米,香味飘得半个集市都能闻到。”
楚逸在一旁笑着点头:“是啊,一开始没人信,后来都被香味吸引过来,排着队买。”
“多少钱一块?”有人急切地问。
“五文三块,比白面便宜多了,还顶饿。”苏瑶拿出账本,翻开一页,“这次一共赚了三贯钱,除去成本,净利有一贯多。”
她将铜钱倒在桌上,叮叮当当响成一片。
村民们眼睛都亮了。
“这么多钱!”一位中年妇人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那些铜板,“咱村多久没见这么些现钱了。”
“是啊,以前种地,收完还得交租子,剩下的勉强够吃。现在种这新作物,不仅能吃饱,还能换钱。”另一位村民感慨道。
“可万一以后卖不出去咋办?”有人提出了疑虑。
苏瑶笑了笑:“这就要说到重点了。”
她环顾西周,语气坚定:“这次集市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因为这玉米和土豆确实好种、好吃、有营养。而且,它们适应性强,哪怕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
她顿了顿,继续道:“接下来,我想扩大种植规模。只要大家愿意跟着一起干,我会教大家怎么选种、施肥、防虫,保证产量稳定。”
人群中一片议论声。
“扩种?会不会太冒险了?”
“可要是真能多赚钱,为啥不试?”
“就是,我家还有半亩荒地,一首闲着也是闲着。”
这时,村长站了起来,咳嗽了一声:“各位乡亲们,我活了大半辈子,见过不少新鲜玩意儿。一开始我也怀疑,可如今眼见为实。苏姑娘带来的这些新作物,确实让咱们的日子有了盼头。”
他扫视一圈,语气沉稳:“既然大家都心动,那就别犹豫了。村里可以统一安排土地,大家分片耕种,苏姑娘和楚逸负责指导。今年秋后,咱们就能再迎来一次大丰收。”
人群沸腾了。
“我愿意!”
“我也加入!”
“我家孩子上学的钱就靠它了!”
苏瑶望着这一张张充满希望的脸庞,心中泛起阵阵暖流。
她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几天后,村子里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新一轮的播种。
原本荒废的土地被翻新,一垄垄整齐的田畦铺展开来,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
赵老栓也在自家地里忙碌着,他一边松土一边嘟囔:“看来,老祖宗也没说错话,新东西不一定坏。”
苏瑶走过去,递给他一把种子:“这是高产的品种,记得按我说的方法种。”
赵老栓接过,郑重地点点头:“放心吧,我知道怎么做。”
傍晚时分,夕阳染红了天边,田野间回荡着锄头敲击土地的声音。
楚逸站在田埂上,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脸上挂着笑意。
“你说得对,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苏瑶走到他身边,轻轻一笑:“所以,我们要一起走下去。”
远处,一群孩童追逐着奔跑,笑声清脆如银铃。
风吹过麦田,掀起层层绿浪。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村民突然跑进村子,气喘吁吁地喊道:
“外头来了个陌生人,说是专程来找苏姑娘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REO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