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惊,纷纷转头望去。苏瑶眉头微皱,心中隐隐浮起一丝不安,但眼下灌溉工程刻不容缓,她只能暂压心头波澜,低声对楚逸道:“你去查查那假货的事,我去看看稻田。”
楚逸点头应下,转身疾步而去。苏瑶则带着几名村民往田埂方向走,一路上心事重重。
刚到田边,就听见一个声音阴阳怪气地响起:“哎哟,这不是咱们的‘苏大人’吗?这会儿不去卖你的薯片,倒来管起稻子来了?”
赵老栓拄着拐杖站在田埂上,脸上挂着讥笑,旁边几个老头也跟着冷哼几声。
苏瑶懒得理会,蹲下身拨开几株稻苗,发现根部干巴巴的,连点水汽都没有。她脸色一沉:“这水渠多久没修了?”
“年年都这样。”王婶叹口气,“天晴时水流不到这边,雨季又容易漫出来,种水稻全靠碰运气。”
“再这么下去,收成肯定不如去年。”李叔也忧心忡忡。
苏瑶站起身,目光扫过眼前这片干涸的田地,心中己有打算。
“咱们得修新水渠。”她语气坚定,“光靠老天爷赏饭吃,迟早要饿肚子。”
赵老栓嗤笑一声:“修水渠?你以为是盖茅房啊,挖个坑填点土就行?没钱没人,拿什么修?”
“钱我们没有,但办法总有。”苏瑶淡淡一笑,脑海中迅速调取现代农业知识宝库里的信息,很快便有了主意。
“我们可以用竹子做引水槽,再沿着山势砌石沟,把上游的水引下来。”她说得头头是道,“竹子轻便易取,石块就近能搬,既能省工省料,又能提高效率。”
村民们听得一愣一愣的,王婶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那咱呐,就卯足了劲多做些!”
“当然。”苏瑶点头,“我之前不是带你们做过薯片、玉米糊吗?那时候也没人信,结果呢?”
众人连连点头,士气被重新点燃。
说干就干,当天下午,苏瑶便组织了几名热心的村民上山选竹子。大家分工明确,砍竹的砍竹,搬石的搬石,忙得热火朝天。
赵老栓站在远处冷眼旁观,嘴里嘟囔着:“瞎折腾,等你们累死我也不会伸手帮忙。”
可他话音未落,就见楚逸骑马归来,身后还跟着十几个青壮劳力。
“苏姑娘,我找了几位邻村的朋友,他们听说我们要修水渠,愿意来帮忙。”楚逸翻身下马,笑意朗然。
“多谢。”苏瑶拱手致意,转头对众人道,“大家加把劲儿,先把这段主渠搭起来。”
于是,田间地头顿时热闹非凡。男人们抬石运竹,妇女们负责做饭送水,孩子们也帮着递工具,整个村子仿佛又回到了那种齐心协力的日子。
赵老栓看着这一幕,脸色越发难看,最后干脆甩袖离去。
接下来几天,水渠建设如火如荼。苏瑶亲自设计引水路线,指导村民如何将竹筒拼接成简易管道,又安排人在关键节点垒石筑坝,防止水流失控。
有村民担心竹筒不结实,苏瑶便笑道:“竹子虽轻,但韧性极强,只要固定好,风吹不倒,雨打不烂。”
果然,几天后,第一段引水渠成功通水,清澈的溪流顺着竹管哗啦啦地流入干涸的田里,久旱的泥土瞬间起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水汽。
“嘿!真通水啦!”王婶满脸惊喜,扯着嗓子嚷道。
“快瞧瞧,稻苗都挺首腰杆了!”李婶喜笑颜开。
楚逸也欣慰地看着这一切,低声道:“你总能在最困难的时候想出办法来。”
苏瑶笑了笑,望向远方正在修建的另一段水渠,眼神坚定。
然而,就在大家忙着推进下一阶段工程时,一名村民匆匆赶来:“苏姑娘,不好了!下游的竹管被人砸断了!”
众人一惊,苏瑶立刻赶过去查看,只见原本顺畅的水渠中间,一段竹管被砸得粉碎,水流西散,泥泞一片。
“铁定是赵老栓那帮人捣的鬼!”王婶气得双手叉腰,恨恨地说。
苏瑶蹲下身检查残破的竹管,果然发现了利器划过的痕迹,与之前粮仓被破坏的手法如出一辙。
“看来他们是真坐不住了。”她站起身,眼神冷冽,“但我们不能停,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加快进度。”
“你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干!”李叔拍着胸脯表态。
“先修复这段,明天继续开工。”苏瑶冷静下令,“另外,今晚安排人轮流守夜,不能再让他们有机可乘。”
夜色渐深,田间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火把,映照着忙碌的身影。苏瑶坐在渠边,望着潺潺流水,思绪万千。
楚逸走过来,在她身边坐下:“你早就知道他们会出手吧?”
“嗯。”苏瑶点头,“他们越是跳脚,说明我们离成功越近。”
“那你怕不怕?”
“怕?”她笑了笑,“我怕的不是他们捣乱,而是村里的人心动摇。”
“放心吧。”楚逸轻声道,“现在大家都信你,谁也别想轻易撼动你的位置。”
苏瑶望着远处黑漆漆的山林,低声道:“只希望这场风波,能早点结束。”
话音刚落,远处忽然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两人同时警觉地站起身。
“是谁?”苏瑶厉声喝道。
黑暗中,一道身影一闪而过,消失在树林深处。
(http://www.220book.com/book/REO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