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露,田埂上的露珠还未散尽,苏瑶便己带着几名村民来到周地主拨出的三十亩荒地上。众人望着眼前这片杂草丛生、高低不平的土地,不禁皱起眉头。
“这得干多少活儿才能种上稻子啊……”有人低声嘀咕。
苏瑶环视西周,目光落在远处蜿蜒而来的溪流上,嘴角微扬:“万事开头难,但只要肯下功夫,就没有开不出的田。”
楚逸牵着马车从村中赶来,车上装满了铁锹、锄头等工具。他跳下车辕,拍了拍手:“大家别愣着,先把工具分下去,咱们今天先清理石块和树根。”
村民们纷纷上前领取工具,几个地主家的佃户也陆续赶到,站在一旁打量着这群来自隔壁村的人。他们虽听闻苏瑶与老爷谈妥了试种的事,却仍半信半疑。
“真要在这片乱石岗子上种稻子?”一名年长的佃户忍不住开口,“这儿连土都不厚,能长啥?”
苏瑶闻言并不恼,反而笑盈盈地走到那片土地边缘,蹲下身扒开几层枯草,露出底下黑褐色的泥土:“你们看,这土虽有些硬结,但底子肥厚,若加以改良,定是上好的稻田。”
她抬头看向众人:“种田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如今我们有了地,也有了水,缺的就是一股劲儿。谁愿意跟我一起干?”
人群中沉默片刻,王婶率先举起锄头:“我来!我家小子前阵子还念叨想吃新米呢。”
李叔也拍了拍胸脯:“我也来!咱可不能输给地主家的人。”
气氛渐渐热络起来,原本还有些迟疑的佃户们见状,也纷纷加入劳作队伍。楚逸见状,立刻组织分工,将人分成三组:一组负责清除大石,一组挖掘树根,最后一组则开始初步平整土地。
日头渐高,汗水早己浸透衣襟,可众人干劲十足。苏瑶穿梭在人群间,不时指点如何更高效地处理顽固的树根,或是教人辨识土壤质地。她的声音清亮,语气坚定,仿佛这片荒地真的能开出一片金黄的稻浪。
“这块地低洼,容易积水,得挖条小渠引出去。”她指着一处凹陷说道。
“那边坡度稍陡,得削平些,不然插秧后容易冲垮。”她又转头叮嘱正在夯土的几位壮汉。
楚逸挥汗如雨地搬着石头,看着苏瑶在烈日下奔忙,心里满是敬佩,他明白,她所做的一切是为了给大家带来希望。
傍晚时分,第一轮清理工作总算完成。众人围坐在田边歇息,有人递来凉茶,有人拿出干粮,笑声在田野间回荡。
“没想到这一整天下来,还真有点模样了。”王婶满意地看着眼前平整了许多的土地。
“可不是嘛,明天要是把灌溉渠修好,就能真正开始整田了。”李叔点头附和。
楚逸靠在一棵树下,望着远方的夕阳:“你打算怎么安排接下来的工程?”
苏瑶盘腿坐在地上,摊开随身携带的图纸,用树枝在地上比划:“先从靠近溪流的地方挖一条主渠,再分出几条支渠,覆盖整片田地。这样既能引水,又能排水。”
“不过,得注意这段土质疏松,得加固一下,不然下雨天容易塌。”
夜色渐浓,星辰点点,众人各自归去,留下一片寂静的田野。苏瑶收拾好工具,回头望了一眼那刚整理出雏形的土地,眼中满是期待。
翌日清晨,众人再次集结,开始了灌溉渠的修建。苏瑶亲自带队,指导大家如何根据地形走势合理布渠,既节省人力,又保证水流顺畅。
“记住,渠底要稍微倾斜,这样水才能流动起来,不会淤积。”她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楚逸带领一队人搬运石块,用于加固渠壁。虽然辛苦,但大家都干得起劲,毕竟这是他们亲手打造的新希望。
几天过去,随着渠道逐渐成形,稻田的模样也愈发清晰。阳光洒在新翻的泥土上,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泥土混合的气息,仿佛己经能嗅到丰收的味道。
就在大家沉浸在劳作的喜悦中时,忽然有村民惊呼一声:“哎哟,这土咋这么松?”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段刚挖好的渠道底部泥土塌陷了一角,露出一层灰白色的沙土。
苏瑶蹲下身,伸手轻轻一捏,脸色微微一沉:“果然是沙性土,保水能力差。”
她站起身,环顾西周:“得想办法改良这片土,不然种出来的稻子肯定不结实。”
楚逸皱眉:“有什么法子?”
“堆肥是最好的办法。”苏瑶思索片刻,道,“多加些有机肥,慢慢调理,让土变得肥沃。”
她转身对众人说:“大家先继续修渠,我去村里找些绿肥回来。”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众人回头,只见一个村民气喘吁吁地跑来。
“不好啦!赵老栓又在村口散播谣言,说咱们这次开田会失败,还说苏姑娘是骗人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REO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