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垃圾场的光伏项目工地在清晨恢复了施工,但空气中仍弥漫着未散的硝烟。郑辰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部,望着远处抗议者曾聚集的空地,指尖无意识地保温杯上的“共生”刻痕。陈阿姨递来新泡的茶,轻声说:“郑工,群众心里疙瘩没解开,项目再响也硌得慌。”
他心头一沉。昨日舆论反转虽击退了赵副市长,但工地周边社区的怨声仍在——光伏板虽未拆,信任的裂痕却像碎玻璃般扎在泥土里。手机震动,施工队长王猛发来照片:社区小路上,一群老人正用树枝拦停运输车,标语写着“污水流进菜地,光伏板毒害庄稼”。
郑辰抓起安全帽冲出指挥部。现场,十多位村民围着货车,领头的是刘主任——社区退休教师,平日最维护项目,此刻却脸色铁青:“郑工,你家项目把污水管接到我们灌溉渠了!”他指向沟渠,浑浊的液体泛着刺鼻气味。郑辰蹲下嗅闻,胃里翻涌——这是施工队临时排放的清洗废水,本该接入市政管道。
“刘叔,这是我疏忽!”他摘下眼镜擦拭,汗珠滚落,“项目救命的钱,却先害了你们的菜园子。”刘主任摇头:“不是钱的问题,是当官的眼里没咱百姓的土!”郑辰心头绞痛——群众的不满并非全因蛊惑,项目自身的缺陷才是火药桶。他转身朝施工队怒吼:“立即停排废水!王猛,去调三台抽水泵,把渠里的污水全抽到处理站!”
人群未散,郑辰索性将指挥部搬至路边。他摊开图纸,铅笔在“环境影响评估表”上划出红圈:“各位说说,除了污水,还有什么憋在心里的?”刘主任老伴哽咽:“夜里挖机的轰鸣,我孙儿三天没睡安稳觉。”年轻妇女指着光伏板阴影区:“这块地草都枯了,辐射是不是真的超标?”
问题如暴雨倾泻:扬尘覆盖晾晒的衣服、土方车碾坏村路、施工占地挤占孩子玩耍的空地...郑辰的笔记本密密麻麻,指甲在掌心掐出月牙痕。他忽觉愧疚如潮——这些细节本应在项目初期解决,却被赵副市长的阴谋搅得只顾自保,反让百姓承受二次伤害。
“我承诺三天内解决所有问题。”他声音沙哑,“若做不到,光伏板我自己拆。”刘主任冷笑:“空话谁都会说。”郑辰突然抓起手机播放录音——昨日抗议中,赵副市长秘书与建材厂老板通话:“...煽动村民闹大,项目停了,那块地就是我的...”人群静默,刘主任眼眶发红:“原来咱们成了别人的棋子。”
当晚,郑辰在办公室熬至凌晨,将问题分类:废水处理、噪音管控、生态补偿、透明沟通。他拨通环保专家周博士的电话:“周姐,能连夜来工地吗?我这有场环保考试要补。”周博士带着监测仪到现场,指尖划过数据屏:“废水含重金属,必须建临时过滤池。噪音超标时段集中在22-3点,建议调整工序。”
郑辰次日清晨召集全员会议,将方案钉在黑板:废水管道全线改造,施工区增设三级过滤;夜间只进行低噪作业,补偿受影响家庭静音补贴;光伏板阴影区补种耐阴作物,并开放每周两次“工地开放日”让村民监督。李启明皱眉:“工期要延后两周,成本超预算30%。”郑辰盯着疤痕:“共生不是吸血,该流的‘血’是咱们的。”
执行如战。郑辰亲自监督过滤池施工,水泥溅上裤腿浑然不顾。他蹲在菜地,与老农讨论补种的豌豆品种。老农摇头:“这地沾了污水,种啥都长不好。”郑辰心头一沉,却瞥见周博士在渠边调试新仪器:“重金属浓度己降至安全线,但土壤修复需三个月。”他咬牙决定:“我们先垫付修复费用,每天派专人监测!”村民见状,态度渐软,刘主任老伴主动帮忙递工具。
深夜巡查时,郑辰发现混凝土搅拌车仍在作业,噪音监测仪爆表。他怒斥值班队长:“静音补贴不是摆设!立刻改用预制混凝土块!”工人抱怨:“工期赶,这样成本太高。”郑辰掏出手机播放村民孩子的哭声录音:“孩子的睡眠比成本重要!”次日,他亲自联系建材厂,协调预制块运输,甚至自掏腰包垫付差价。李启明得知后,默默调拨资金填补缺口,却只在电话里淡淡说:“疤痕不能白留。”
补种豌豆时,郑辰与村民一起蹲在田垄。老农教他辨认土壤湿度,他笨拙地撒种子,掌心沾满泥巴。刘主任突然感慨:“当年我教学生种菜,也没这么仔细。”郑辰笑道:“咱们现在都是学生,学怎么真正共生。”光伏板阴影区,周博士引入耐阴的菌菇种植,村民妇女们好奇围观:“这玩意儿能生金?”周博士递过样本:“光伏板发电,菌菇吃阴影,共生嘛!”笑声中,裂痕悄然弥合。
与此同时,警方调查在暗流涌动。施工队长王猛潜入建材厂旧仓库,拍下赵副市长秘书与抗议带头人交接现金的视频。仓库昏暗,王猛心跳如擂鼓,手电筒扫过墙角,竟发现一箱篡改后的环评报告。他迅速拍照,却在撤离时被保安发现,惊险逃出。记者林晓收到匿名邮件,附件是赵秘书篡改数据的手写笔记,字迹潦草如虫爬。她连夜赶至工地,将证据递给郑辰:“赵副市长在给自己织网。”
村民对光伏板辐射的疑虑未消,郑辰请来辐射监测员小陈。年轻人架起仪器,数据却因天气波动反复。村民刘大娘揪住他衣领:“你数据跳来跳去,分明是骗人的!”郑辰急中生智,让小陈当场首播监测过程,并邀请村民代表共同记录。三天后,数据稳定在安全线,刘大娘竟主动帮小陈调试设备:“小伙子,吃碗绿豆汤解暑吧。”
赵副市长在市长办公室脸色煞白,碎纸机吞下关键文件。秘书慌张汇报:“郑辰那边在搞什么‘共生’...村民好像不闹了。”他狞笑:“共生?我倒要看看他能不能‘共生’到纪委门口!”深夜,他拨通神秘电话:“...准备好资金伪造的账目,这次要让他彻底翻不了身。”
一周后,废水渠碧波荡漾,菜地豌豆嫩芽初露。刘主任领着村民代表验收,老农抚摸着过滤池阀门:“这玩意儿比俺家的水缸还干净。”郑辰将“工地开放日”徽章别在刘主任胸前,对方嘴角难得露出笑意:“共生这词,这回真长进土里了。”然而,当郑辰转身离去时,刘主任突然低声问:“听说赵副市长要搞你挪用资金,是真的吗?”郑辰脊背发凉,却坚定回答:“共生项目每一分钱都干净,咱们等着纪委的公章。”
深夜,郑辰在指挥部核对账目,发现上月设备采购款确有一笔临时转账至基金会账户。冷汗浸透衬衫——这是李启明默许的医疗援助金,但赵副市长若借此做文章...他抓起电话:“李总,这次真要靠您补刀了。”李启明声音沉稳:“疤痕需要流血才能愈合,基金会审批单明早送到。”挂断电话,郑辰望向窗外,月光爬上光伏板,疤痕与保温杯在桌上相映。他忽觉,共生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平衡,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牺牲。
次日,纪委办公室收到匿名举报信,指控郑辰挪用项目资金。赵副市长暗中窃喜,却不知郑辰早己备好证据链:转账凭证附有基金会医疗援助的孤儿院照片,审批单上李启明补签的日期赫然在目。纪委调查组进驻工地,村民刘主任竟主动作证:“郑工的钱全花在咱们渠里了,不信你们看过滤池!”赵秘书在市长办公室脸色青紫,碎纸机再次疯狂运转。
取证现场,老陈带队查封建材厂仓库,王猛提供的视频成为铁证。赵秘书瘫在椅中,汗滴在伪造的账目上。纪委组长翻阅证据,忽然指着污水过滤池照片:“这笔‘挪用’资金,救了整条灌溉渠。”舆论再度沸腾,光伏项目因“创新环保措施”登上政府公报头条,而赵副市长停职调查的通告如晴天霹雳。
城南的黄昏,郑辰与陈阿姨坐在修复后的光伏花园里。她递来新保温杯,杯纹是“共生”二字加了一圈藤蔓:“危机像这藤,缠着共生才能活。”郑辰杯壁,忽觉半月来的煎熬如杯底沉淀的茶渣——苦涩,却滋养了更深的根基。远处,运维员正教孩子们用光伏板发电,笑声清脆如新生的豌豆荚。刘主任悄悄塞给他一袋豌豆:“拿回去煮汤,比超市的甜。”
深夜,李启明办公室的匾额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疤痕,手机响起妻子声音:“你终于让共生不再是单方面的牺牲。”他望向窗外梧桐,新芽己长成绿叶,月光爬上修复后的光伏板。桌上,基金会负责人发来的邮件显示:医疗援助金后续将用于社区健康中心建设。他嘴角微扬——共生,正从伤痕中长出根系。
次日,郑辰收到匿名信,字迹潦草:“赵副市长仍有后招,小心基金会...”他掌心沁汗,却将信笺从容归档。光伏板在晨光中闪烁,共生项目终于挣脱阴谋的阴影,扎根于泥土与人心。远处,社区代表刘主任正带领村民规划光伏花园旁的菜市,欢声笑语中,“共生”二字正悄然生长成一片新的土壤。
(http://www.220book.com/book/RF3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