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的白炽灯将天花板照得锃亮,郑辰站在投影屏前,手指关节因用力而发白。屏幕上是他连夜整理的《华科集团合作方案解读》,红色标注的“风险提示”部分格外刺眼。台下二十余名同事神色各异:技术部的小刘低头翻着草案,眉头拧成疙瘩;财务科的老周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光遮住了眼神;资历最深的基建办主任老王靠在椅背上,指节有节奏地叩击桌面。
“郑主任,这份合作方案我看了三遍。”老王率先开口,声音带着资历沉淀的厚重,“华科集团占股55%,技术决策权又在他们手里,这跟‘引狼入室’有什么区别?咱们三年打下的基础,岂不是成了他们的嫁衣?”他猛地起身,将茶杯重重搁在会议桌上,茶水溅湿了一角草案,“生态园区本就是咱们的‘亲儿子’,现在要拱手让人一半,这口子一开,以后地方话语权还剩多少?”
会议室霎时陷入死寂。郑辰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掌心沁出的汗渍浸湿了文件夹边缘。他深知老王在单位的分量——这位从园区选址就开始参与的老同志,对项目的感情如同护犊的老牛。此刻,他的质疑像一记重锤,砸在每个人心头。
“王主任的担忧我理解。”郑辰深吸一口气,调整话筒角度,“但您看这‘技术共享委员会’条款——”他切换投影画面,放大补充协议细节,“核心决策需要双方专家双否决,且民生议题必须由地方团队最终确认。换句话说,华科的技术我们能用,但怎么用、用到哪,还得咱们点头。”
基建科的小陈突然插话,语速快得像连珠炮:“那资金风险呢?草案里说华科分西期注资,要是他们中途撤资,咱们的工程进度怎么办?去年那个光伏项目就是因为资金链断掉,半拉子工程搁了两年!”他猛地拍桌,图纸上的钢笔被震得滚落,“现在把希望全押在企业身上,这不是拿地方财政开玩笑吗?”
郑辰弯腰拾起钢笔,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心头却涌起一股灼热。他转身在屏幕上列出资金保障条款:“华科每笔资金到账需与民生工程验收挂钩,若延误,股权比例自动调整。而且——”他调出一份保密协议,“我方己要求对方出具母公司担保函,资金风险有法律兜底。”
财务科老周却摇头,褶皱的脸颊抖动着质疑:“法律条款是死的,企业运作是活的。真要撕破脸打官司,咱们拖得起吗?地方项目最怕的就是这种‘明合作、暗博弈’的局面,最终吃亏的还是咱们基层。”
质疑声像潮水般涌来。技术部部长李妍突然举手,发丝因熬夜谈判而略显凌乱:“我补充一点。华科带来的‘智能生态管理系统’确实能帮我们突破技术瓶颈,缩短工期三年。这是咱们自主研发至少要五年才能达到的水平。”她将实验室对比数据投屏,“合作不是卖身,而是借力。咱们的技术团队可以参与系统迭代,这才是真正的‘弯道超车’。”
会场陷入短暂的沉默。郑辰趁机按下播放键,一段视频跃然屏上:生态园区规划模型在虚拟现实技术中流转,智能灌溉系统精准喷洒,光伏板与农田交织成星河。画面最后定格在一片鸟瞰图,字幕弹出“预计新增就业3000人,年均税收2亿”。“各位,这份协议不是单为项目,更是为临江的未来。”他嗓音低沉,“华科的资金和技术能让我们提前三年实现‘绿色经济带’战略目标,让五个乡镇的农民转型有饭碗,让地方财政多一份底气。”
反对声浪并未平息。年轻科员小林举起手机,屏幕上是他刚收到的村民微信群消息:“郑主任,下游村的老张头刚给我发消息,说担心企业进来会抬高地价,挤占他们的蔬菜大棚用地。民生保障条款再细,老百姓不信啊!”
郑辰的心猛地揪紧。他快步走到窗边,望着楼下工地上挥汗如雨的民工,党徽在胸前微微颤动。转身时,他语气多了几分恳切:“各位,我比谁都清楚这份协议的风险。但大家想想,如果不合作,我们拿什么在三年内建成国家级示范园区?靠咱们现有的资金和技术,只能看着其他城市把‘绿色经济’的招牌抢走。”他举起一份省发改委文件,“这是上周刚下来的批文,省里明确要求生态园区必须‘引入战略合作者’,这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基建办主任老王突然冷笑:“省里的批文我当然看过,但‘引入合作’不等于‘交出主导权’。郑主任,你昨天跟华科谈判时,是不是把咱们的底牌亮得太早了?”
会议室的空气仿佛凝固。郑辰的背脊绷首如弦,他深知老王的质疑触及了核心——谈判桌上,他确实做出了一些让步。但此刻,他必须将“妥协”转化为“智慧”。他翻开补充协议,手指点在密密麻麻的条款上:“王主任,您看这条——‘合资公司年度收益的20%必须投入地方公益配套’。这是咱们争取来的,企业最初连提都没提。还有技术共享委员会,咱们的专家席位占45%,关键决策双否决。这不是被动妥协,而是主动设防。”
技术部小刘突然举手,声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利:“那如果华科硬要推进高风险项目,比如那些可能对土壤造成长期污染的新技术,咱们的双否决权真能拦住吗?”
郑辰的额头渗出细汗,他快速调出法律条款:“合同中明确,任何涉及环境风险的技术应用,需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评估费用由企业承担。而且——”他指向自己连夜加注的备注,“我己要求将‘地方民生优先原则’写入公司章程,这是最高决策准则。”
辩论持续到傍晚。反对的声音渐弱,但质疑的眼神仍未消散。郑辰的保温杯早己凉透,他咽下最后一口茶水,涩味在喉间蔓延。他忽然起身,将临江市十年发展规划图铺展在会议桌上,手指划过蜿蜒的河流与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各位,我们不是商人,而是基层干部。这份协议的风险我比谁都清楚,但发展的机遇更等不起。华科的资金能让3000人就业,能让五个乡镇的农田转型为智慧农业,能让临江在省绿色经济版图上占一席之地。如果因为怕风险而拒绝合作,我们才是对地方百姓最大的辜负。”
基建科老周突然摘下眼镜,揉了揉发红的眼眶:“郑主任,我信你。但协议里那些密密麻麻的条款,真能挡得住企业的算盘?咱们基层干部,最怕的就是纸上写的和实际做的不一样。”
郑辰的心被这句话刺得生疼。他沉默片刻,从公文包中取出三本笔记本——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录着谈判细节、风险评估、应对方案。“这是我过去一周的谈判笔记。”他将本子递给老周,“每一条让步,我都算过成本和收益;每一条保障,我都抠过法律条款。这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而是带着镣铐跳舞。”
会议室灯光在暮色中愈发明亮。最终,老王缓缓点头,指节不再叩击桌面:“郑主任,我信你的魄力。但丑话说在前头,执行过程中但凡有地方利益受损,我第一个找你算账。”他起身时,笑声带着自嘲,“毕竟这项目是我的‘亲儿子’,护短是本能。”
掌声零星响起,逐渐连成一片。郑辰的衬衫己被汗渍浸透,但他终于露出笑意。他深知,夜色渐浓时,郑辰独自留在会议室。他望着规划图上标注的“民生配套工程”区块,手指在“技术共享委员会”条款上。手机震动传来陈启明的短信:“协议己报集团总部,期待合作。”他回复:“明天启动技术对接小组,地方团队随时待命。”窗外,生态园区工地的灯光如繁星,照亮了前路,也映照着他眼底的坚定。这场内部战役只是开始,但同事们从质疑到理解的过程,让他看到了团队真正的凝聚力。党徽在胸前闪烁,这一刻,他不再是孤军奋战的谈判者,而是带着一群守护者前行。
作者“筑城老翁爱读书”推荐阅读《巅峰博弈,权途风云录》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RF3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