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郑辰站在会议室的白板前,手指划过密密麻麻的思维导图。那些纠缠交错的线条像一张亟待破解的密码网,标记着"风险分担""收益共享""资金杠杆"等关键词。星河创投的15亿资金到账后,缺口依然庞大,但这次,他不再感到窒息般的绝望。晨光从落地窗斜斜切进来,在他肩头镀上一层金边,仿佛命运终于开始倾斜。
"各位,传统PPP模式的风险集中在施工和运营阶段。"市场总监小林将数据图表投影到屏幕上,"如果能把风险前置到设计阶段,用产业基金分担早期成本......"他的声音突然卡住,郑辰注意到他攥着激光笔的手在微微发抖。
"说下去。"郑辰鼓励道,自己却也在椅背上绷紧了脊梁。团队连续熬夜三周,每个方案都像在钢丝上跳舞——稍有不慎,资金链就会断裂成无数碎片。
"我的意思是,"小林咽了口唾沫,"我们能否引入设计优化基金,让设计院和施工方共同承担前期设计风险?如果优化方案能节省成本,基金按比例分成,反之则共同承担损失。"他快速切换PPT页面,公式与曲线图在光影中跳跃。
郑辰瞳孔骤然收缩。这个念头像一颗火星落入干柴堆,瞬间点燃了他脑中蛰伏的构想。他抓起白板笔,在"风险分担"分支上狂写:"设计优化基金、施工保险池、运营绩效挂钩......"墨水飞溅在掌心,他却浑然不觉。团队成员围拢过来,讨论声如潮水般汹涌,白板上渐渐浮现出蛛网般的逻辑链条。
次日,郑辰带着初版方案走进李鸿飞的办公室。星河创投的总裁正在批阅文件,钢笔尖在纸页上划出凌厉的弧线。"李董,我们想试试把PPP和产业基金嫁接。"郑辰将方案轻轻放在桌上,心跳随着对方翻页的节奏忽快忽慢。
李鸿飞突然停住,手指点在"风险共担矩阵"上:"你们让施工方和设计院对前期设计失误买单?这相当于把传统风险链倒转过来。"他摘下眼镜擦拭,镜片上折射出思索的光斑,"有意思......但资本最厌恶不确定性。你们怎么保证这些基金不会变成无底洞?"
郑辰早有准备。他调出模拟测算表:"假设某段桥梁设计优化节省成本5%,基金分成后仍能覆盖其余风险支出。"他指尖划过数据,"而且我们引入第三方评审机制,任何优化方案必须通过住建部专家库验证。"
"不够。"李鸿飞将文件推向郑辰,"如果施工方和设计单位串通虚报成本?"
郑辰深吸一口气,这个漏洞他们讨论了整整两天。他打开手机调出法务组的预案:"我们设计了'反向审计条款',若发现虚报,追回资金并按比例处罚,罚金注入保险池。"他补充道,"同时,基金由独立托管机构管理,每月公示资金流向。"
李鸿飞沉默良久,突然起身倒了两杯威士忌。琥珀色的液体在玻璃杯中摇晃,折射出复杂的光影。"郑总,你们这是在玩金融界的俄罗斯方块。"他抿了一口酒,"但......我喜欢这种危险的创造力。"酒杯磕在桌面上,清脆的声响像一声允诺。
两周后的长三角企业家沙龙,郑辰站在讲台上,投影仪将立体融资模型投射到巨幕。台下坐满了西装革履的投资者,其中不乏上次晚宴上观望的资本大佬。"各位,我们的模式不是简单的资本拼图,而是构建一个风险与收益的动态生态。"他点击鼠标,模型亮起流动的红色与绿色光点,"设计优化基金降低前期风险,施工保险池对冲意外成本,运营阶段通过票务预售权质押引入流动性资金......"
后排突然传来质疑声:"预售权质押?高铁建成前卖票,这不就是卖空承诺吗?"提问者是华东交通集团的董事长,业内以犀利著称。
郑辰早有预案。他调出与铁路总局的预售权试点协议:"我们己获得政策支持,并且通过大数据模型锁定未来三年客运需求。"他放大屏幕上的热力图,"沿线六省市的迁徙数据增长曲线......"
"数据可以造假。"对方不依不饶。
郑辰突然转向全场,声音沉稳如锚:"我们承诺,预售资金将存入监管账户,每季度由第三方审计。若实际客运量低于预测值85%,按比例退还投资者。"他举起方案书,"这不是赌局,而是用制度锁住风险。"
台下响起稀疏的掌声,渐渐汇成潮水。那位董事长起身时,袖口碰翻了茶杯,茶水淌在桌布上,他却浑然不顾:"郑总,你们这套把戏够狠。但......我赌你们输得起。"他当场拍板注资5亿。
谈判桌上的拉锯战持续了整整一个月。郑辰的西装领口开始磨出毛边,衬衫袖扣在无数次握手后变得黯淡。与建材巨头谈判时,对方坚持要施工保险池的绝对控制权;与金融机构周旋时,利率浮动条款被反复切割;某省城投公司甚至要求将部分风险转嫁给地方政府......
每次陷入僵局,郑辰总会想起深夜修改方案时,窗外那盏永不熄灭的工地探照灯。他带着团队逐条拆解诉求,用"收益递增阶梯"安抚建材商,用"政府补贴挂钩条款"稳住城投公司,甚至亲自飞赴北京,与保险巨头协商定制化险种。
终于,在某个秋雨连绵的清晨,最后一份投资协议传真件抵达办公室。郑辰颤抖的手指划过"总融资额"栏的数字——270亿,比预期目标超出12%。小林冲进来时,咖啡溅在文件上,他却第一次没有擦拭,任由褐色的渍晕染开,像一朵迟来的庆功花。
签约仪式定在项目指挥部。当八家企业和三家金融机构的代表依次落座时,郑辰注意到星河创投的李鸿飞坐在第一排,西装袖口露出一截金属表链,在灯光下闪着冷冽的光。他起身致辞时,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坚定:"各位选择的不只是一个高铁项目,而是一套可能重塑基建融资生态的密码。"
掌声雷动中,他忽然想起三个月前站在银行会议室里,那个被质疑声压得几乎喘不过气的自己。此刻,他的影子被聚光灯拉得很长,投在签约台的红绸布上,像一道跨越鸿沟的桥梁。
签约笔落下时,窗外传来第一声爆破的闷响。远处,施工队正在炸开通往山体的隧道,碎石与烟尘腾空而起,在灰蒙蒙的天空下绽开一朵硝烟之花。郑辰望着那片沸腾的工地,突然意识到,他们不仅筹到了资金,更用这场融资战役,为整个行业炸开了一条新的路径。
(http://www.220book.com/book/RF3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