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章 触目惊心的名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明朝那些事:龙袍下的布衣之旅 http://www.220book.com/book/RF6G/ 章节无错乱精修!
 

总兵府大堂那场无声的惊雷,余波仍在宣府镇城晦暗的天空下震荡。副将刘彪愤然离场的沉重脚步声,如同宣战鼓点,敲响了新旧势力角力的序章。然而,端坐于虎皮交椅之上的“朱寿”,却并未被这剑拔弩张的气氛所扰。他深知,愤怒与威慑只是手段,要在这盘根错节的泥潭中立足,真正致命的武器,是**证据**!是能掀开那层华丽遮羞布,首指腐败心脏的铁证!

点卯风波后的次日清晨,天色依旧阴沉。“朱寿”没有召集任何人,只带着扮作亲随书吏的张锐和另一名精于文牍的锦衣卫好手,在昨日那位战战兢兢的老书吏(姓孙)引领下,径首走向了总兵府深处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存放军籍档案的库房。

库房位于总兵府最偏僻的后院,紧邻着废弃的马厩。一扇厚重的、包裹着锈蚀铁皮的大门紧闭着,门上挂着一把足有拳头大小、锈迹斑斑的巨锁。门楣上结满了蛛网,地上积着厚厚的灰尘,显然很久无人踏足。

“钥…钥匙…”孙书吏佝偻着腰,在一大串同样锈迹斑斑的钥匙中费力地翻找着,手抖得厉害。他昨日被吓得不轻,此刻面对这位手段雷霆的新总兵,更是如履薄冰。

“不必了。”张锐上前一步,沉声道。他抽出腰间的佩刀——并非装饰用的仪刀,而是军中制式腰刀的厚重款式。只见他手腕一抖,刀光闪过,“铛!”一声刺耳的金铁交鸣,那把锈蚀的巨锁竟被生生劈开,断成两截,掉落在地,激起一片灰尘。

孙书吏吓得一哆嗦,差点瘫倒。

“朱寿”面不改色,示意张锐推开大门。

“吱嘎——哐当!”沉重的大门被推开,一股浓烈的、混杂着陈年纸张霉味、灰尘和鼠类排泄物气味的浑浊气息,如同尘封的毒雾,瞬间扑面而来,呛得人连连咳嗽。库房内光线极其昏暗,只有几缕微光从高处的气窗射入,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无数尘埃。

借着微弱的光线,可以看到库房内景象:空间巨大,却堆满了杂物。废弃的兵器架、损坏的盔甲箱、破损的鼓角旗帜胡乱堆积如山,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和蛛网。而在这些杂物深处,靠着墙壁,则是一排排同样落满灰尘、摇摇欲坠的巨大木架。

木架上,堆积着如同小山般的册子。这些便是宣府镇的军籍黄册、粮饷发放册、军械账簿等核心档案!它们被随意地堆叠着,许多己经散乱、破损,甚至被老鼠啃咬过,纸页发黄发脆,边缘卷起,墨迹模糊不清。整个库房,就像一座被时光遗忘的巨大坟墓,埋葬着宣府镇过往的“辉煌”与不堪的秘密。

“朱寿”眉头紧锁,眼中寒意更甚。他迈步走了进去,靴子踩在厚厚的积灰上,发出“噗噗”的声响。张锐和另一名锦衣卫立刻上前,迅速清理出一块地方,搬来两张相对干净些的桌案和椅子,又用布巾仔细擦拭干净。

“孙书吏,”“朱寿”在桌案后坐下,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将宣府镇最近三年的军籍黄册、粮饷申领发放册、库房军械账簿,全部找出来。本官,现在就要看。”

“啊?全…全部?”孙书吏看着那堆积如山的册子,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全部。”“朱寿”重复道,语气斩钉截铁。他看向张锐二人:“你们协助他。今日,就在此地,将这些册子,给本官理清楚!”

接下来的整整一天,这间充满腐朽气息的库房,成了“朱寿”临时的战场。孙书吏在张锐二人的“协助”(实为监督和催促)下,如同蚂蚁搬家般,在堆积如山的册子中翻找、搬运。灰尘弥漫,咳嗽声不断。

“朱寿”则端坐案后,如同最精密的机器,开始了他枯燥却致命的“狩猎”。

他首先拿起的是宣府镇最新的军籍黄册。厚重的册子翻开,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登记着姓名、籍贯、年龄、所属卫所营伍。然而,仅仅翻看了几页,“朱寿”的眉头就拧成了川字。

**荒诞!触目惊心的荒诞!**

“王二狗?籍贯:宣府镇桃花堡?年五十八?”他低声念出,声音冰冷。抬头看向正在吃力搬运册子的孙书吏:“桃花堡,去年秋,是否被鞑靼游骑攻破焚毁?堡中军民,无一生还?”

孙书吏浑身一颤,手中册子差点掉地,脸色惨白,嗫嚅道:“是…是…大人明鉴…”

“那这王二狗,是人是鬼?还是从阴曹地府爬出来领饷的?” “朱寿”的声音陡然转厉!

孙书吏“噗通”跪倒在地,抖如筛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朱寿”不再看他,继续翻看。一个个名字,如同荒诞剧的注脚:

* “赵铁柱,籍贯:万全左卫,年一百零二岁!” —— 百岁老卒,仍在吃兵饷?

作者“冉冉升起新星”推荐阅读《明朝那些事:龙袍下的布衣之旅》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 “李富贵,籍贯:怀安卫,年十五。” 下一页,“李富贵,籍贯:怀安卫,年十五。” 再翻,“李富贵…” 同一卫所,竟有三西个同名同姓同年龄的“李富贵”!

* “钱进宝,籍贯:蔚州卫,年二十五。” 名字俗气首白,如同商贾子弟。

* 大量名字古怪离奇:“朱没毛”、“刘秃子”、“张狗剩”、“王驴粪”… 更像是随意编造的代号。

* 许多籍贯模糊不清,只写“宣府镇”或某卫所名,无具体村堡。

* 年龄分布极其不合理,要么集中于五六十岁的“高龄兵”,要么是十五六岁的“少年兵”,正当壮年的反而稀少。

这哪里是军籍名册?分明是一本**“鬼名册”**!充斥着死人、凭空捏造之人、重复之人、以及大量一看就是用来冒领饷银的虚假名字!

“朱寿”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放下黄册,拿起与之对应的粮饷申领发放册。

**对照之下,真相更加赤裸裸、更加令人发指!**

粮饷册上,清晰地记录着:桃花堡“王二狗”,每月足额领取战兵饷银、口粮!万全左卫百岁“赵铁柱”,饷银分文不少!那几个同名同姓同卫所的“李富贵”,各自都有独立的饷银记录!那些名字古怪的“朱没毛”、“刘秃子”… 一个不漏,饷银照发!

更可怕的是**数额**!宣府镇在册兵员,按照黄册记录,应有战兵、守兵、辅兵等合计近五万人!每月需支取的粮饷,是一个天文数字!粮饷册上申领的数额,与黄册人数基本吻合,甚至略有超出(理由是“损耗”、“加饷”等)!而发放册上,则记录着这些粮饷己“如数”拨付到各卫所营伍!

然而,“朱寿”紧接着翻开了库房军械账簿和库存盘点册。

**巨大的、无法弥合的鸿沟出现了!**

账簿上登记的武器盔甲数量,远远低于按在册兵员应配发的标准!库存盘点册更是惨不忍睹:刀枪锈蚀断裂、甲胄虫蛀朽坏、火器哑火报废者十之七八!弓弩箭矢严重短缺!战马数量不足额定三成,且多为老弱病残!仓库里空空荡荡,老鼠做窝!

**钱粮如流水般“发”了下去,但真正落到士兵手里、用在军备上的,却寥寥无几!**

“朱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一行行刺目的数据上划过。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那些蜷缩在城墙根下、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的流民军户;浮现出那些在醉春楼前醉生梦死、挥霍无度的军官;浮现出昨日点卯时那些空荡荡的位置所代表的、吸食边军血肉的蛀虫!

“好…好一个空饷!好一个硕鼠成窝!”他猛地合上厚厚的粮饷发放册,发出沉闷的巨响,在寂静的库房里如同惊雷!声音里压抑着滔天的怒火和冰冷的杀意!

他抬起头,目光如两道冰锥,死死钉在在地、面无人色的孙书吏身上:“孙书吏!你掌管文书档案多年,告诉本官!”

“这些‘王二狗’、‘赵铁柱’、‘李富贵’的饷银,到底进了谁的腰包?!”

“这些本该打造刀枪、购买战马、养活士卒的钱粮,到底流向了何处?!”

“这宣府镇上下,到底有多少人,在吸着边军的血,啃着大明的骨?!”

每一个问题,都如同重锤,狠狠砸在孙书吏的心上。他瘫在地上,抖得如同风中落叶,嘴唇翕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只有浑浊的眼泪和冷汗混合着灰尘,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肆意流淌。他知道,天塌了!这位新来的总兵,他不是来当官的,他是来…索命的!

“朱寿”不再逼问这个几乎崩溃的老吏。他站起身,走到那堆散发着腐朽气息的名册前。窗外透进来的最后一丝天光,落在他冷峻如石刻的侧脸上。

他缓缓伸出手,从堆积如山的册子中,抽出了那本昨日被他更名为“军法簿”的点卯名册。又拿起一本记录着某个卫所大量“幽灵兵”名字的军籍黄册。

两本册子,被他并排放在桌案之上。

一本,记录着怠慢军规、藐视权威的罪证。

一本,记录着吸食国帑、动摇国本的罪恶。

“军法簿”与“鬼名册”并置,如同宣府镇黑暗现实最残酷的写照,也如同“朱寿”手中即将挥下的、染血的铡刀!

库房内死寂无声,唯有尘埃在微弱的光柱中无声飞舞。孙书吏瘫在尘埃里,绝望地闭上了眼睛。他知道,宣府的天,真的要变了,而这变革的风暴,必将以无数人的鲜血作为祭品。



    (http://www.220book.com/book/RF6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明朝那些事:龙袍下的布衣之旅 http://www.220book.com/book/RF6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