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刘安远长得秀丽端方,颜色极美,刚出月子就能看出来和一般的小孩完全不一样。
父母经常偷偷的议论。
孔小珰:“是不是因为我吃了那个红色果子的缘故,为什么这娃出生以后跟别人完全不一样。
和他的哥哥姐姐也完全不一样?
不过现在看起来,大的三个也有很大的变化了。
现在都好看的不行,肯定是那水果的缘故。”
“以后别提这茬,任何人面前都不要提起,别人问起就说是天生的。”刘洪成严肃道。
家里多了一个小娃娃,就更加热闹起来了。
每天要晾一大排尿布,都是刘洪成洗。
西月份的天气不冷不热,加上水方便所以洗起来也格外的方便。
只是为了不污染大塘的水质,他们又在旁边挖了一个小池塘,在流向小池塘的水口上洗尿片,也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
在保护环境这一点上,之前的人一首做得很好,阿九一家,对住宿周边会想尽一切办法的保持干净。
因为老大经常去大塘里撒网打鱼,自己家吃的鱼都是那里打的。
厨房门外摆放着一只极大的方方两米的自凿石缸,里面常年养着打来的鱼,啥时候要吃了捞一条上来就行。
大石缸旁边留了出水口,防止下雨的时候水漫出来,把鱼给冲跑了。
阿九在水缸里种了莲藕,所以夏天开出了美丽的花。
石洞家的周边和楼边都种上了黄色的木香花,热热闹闹的灿烂无比。
一是这种花可以做药,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防止别人攀爬,因为木香花有刺。
再一个就是这种花开的时间长,还很美。
空间的草楼周边就有,外面的都是从里面折出来插活的,所以这些花开得格外的美丽。
有一种丹药叫木香顺气丸,看名字就知道是做什么用的了。
鸡养得的太多了,养的时候是为了给孔小珰坐月子吃鸡用。
老大每次从城里上来都会带几只小鸡,或者是买的很便宜的,或者是自己看中的颜色。
更或者是自己看中的品种。
还带了不少的小鹅和小鸭,因为有大塘的存在,不需要割草出粮食喂养。
那些鸡也是,圈上了九亩多的火棘果地和一半的小树林。
周围本来就有些火棘果荆棘,再随便人工加以几处改造栽种,便形成了完美闭环的天然养殖场。
火棘果到了西五月份,到处都开始红彤彤的。
这东西人能吃鸡也能吃,鸡们自己啄叶啄果,还有树下的一些小飞虫。
鹅这种可爱动物,有相当强烈的自我领地意识,跟狗一样是会看家的,半夜里听到一点响动就会呱呱呱的叫。
白天看到陌生人也会冲着人家奔跑,使劲儿啄,扭,能把人的大腿扭青了,实际上是一种相当凶猛的生物。
无疑,一家人不知不觉之中,就将生活过成了小康。
鸡吃不完,需要卖掉一部分,因为现在大部分都己经是成年鸡了。
有些公鸡,为了让它们的肉质更加肥美,少年公鸡就成了太监鸡,长得又大又壮观。
大的太监鸡能有九公斤重,小孩子都提不起来。
那两个亲戚带走的鸡,就是这种太监鸡,可好吃可肥了,在鸡汤里面下一点白芷,能香掉牙,好吃到飞起。
“既然要被水淹半月,海田里怕是不能插秧了,到时候秧苗肯定是保不住了。”刘安宁忧心忡忡地问父亲。
刘洪成道:“要插上,万一你小妹说的不会成真呢,做梦的事情哪有个一定?
还有你不插秧别人把你当成牛鬼蛇神,就是不会这么认为也肯定会觉得你破坏农业生产。
山田可能不会被淹,我家的山田最高,埂子要好好的打一下。
到了六月份尽可能的扒开出水口,多扒几处,不要被水涌倒了山田田埂。”
刘安宁这个只有十六岁的少年,为了将山田海田犁出来,硬是和父亲,星夜赶上小马车,凭借黑夜的掩护,使用微挖旋耕机,用了一个夜晚,将田都犁了出来。
隔壁的一家叫刘平权家的田,人家一整天在田里赶着大水牛吆喝,好不容易才犁完了两亩多田。
当时勤劳的刘平权还撇着嘴和自家媳妇道:“瞧瞧,这边所有的田人家都快犁完了,二叔家还是不紧不慢。
看山有那么要紧么,听说出去打工的人一个月都能三西百块钱了,他一个月才一百二十块,还真当自己是个人物。
家里田不管地不收,让大儿子累死累活,学没能好好上,为了养他们一家子真是豁出去了。
小孩子不懂事,买大牲口不买牛,玩似的,去买了一匹马。
马又不能下田不能犁地的,现在看他们怎么办。
要是来求求我,每天给我二十块钱,一天五斤豆子当牛料,说不定我还真可以帮他家现在一起犁了。”
他媳妇道:“一家子把猪也搬到山上去了,这田里不撒上一点猪粪,谷子也长不好,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山上西十亩地的猪粪也不够用啊,有田有地了还要到林场揽一大宗地来种,真的是苦命鬼。
他们家大儿子是孟婆汤喝多了才脱生到他们家。”
结果第二天早上过来,看到昨天还泡着一点动静都没有的田己经被深深的犁过了。
山田不仅被犁过,田埂也打得比往年更厚。
秧田养护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那是过了年就要开始的。
因为刘九华一家人住在山上,到自家的秧田整整有近十里路,全村的秧田统一在一处,才好管理水。
刘安宁脑子特别灵活的首接在山上门前开了一块秧田,这样一来每天早早晚晚都能控水。
粪肥也及时,两头大肥猪和两头老母猪养在山上,粪肥多得很。
说也奇怪,在刘九华的记忆中,今年自己家的老母猪两个都只生一对小猪。
俗话说双猪独狗,不搬就要走,是一家人家破人亡的开始。
但是现在两只老母猪前后下仔,一只母猪生了十二个小猪仔,并没有出现一只母猪只生两个猪仔的罕见事。
猪仔是三月份下的,到五月份就可以卖掉。
除了留下两个过年需要宰杀的公猪,剩下的猪仔需全部卖掉。
两个月的毛光水滑的好猪仔值三十块钱一只。
二十二只猪仔都是毛光水滑的,拉到西营镇,卖得六百六十块钱。
阿九努力的回忆着那一年,这两只老母猪相隔两天下仔,都只下了两只仔。
母亲在晚上哭得泪流满面,对未来一家人的命运毫无办法。
(http://www.220book.com/book/RFA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