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4章 海田租给菜老板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与1989年的自己相遇 http://www.220book.com/book/RFAG/ 章节无错乱精修!
 

刘安静也放暑假了,回到家里只能乖乖的帮着家里人干活。

阿九每天去捡两小时的菌子,和父亲巡山时捡的凑一凑,大哥每天傍晚骑自行车到城里卖掉。

刘安静除了每天要跟着妹妹去捡菌子,晚上还要在门口捶葵花籽。

点着一千瓦的太阳能大灯,在门前一侧用水泥炼出来一片场院上,每天都干到深夜。

西十亩地的葵花籽啊,一家六口人每天晚上都捶,一会儿捶完一盘。

因为地太肥了葵花籽长得又又大盘,晒干将近一万三千多公斤葵花籽。

卖得了三万七千多块钱,一公斤两块八一起卖掉了。

好多的钱,但是差点把全家人都累瘫。

这么一大笔收入还是相当值得的,全家人都高兴坏了。

地边红薯也是大丰收,现在的红薯不值钱,三毛钱一斤,所以家里准备慢慢挖来给猪吃。

老母猪又下了两次小猪仔,都是正常的,一窝有十二个。

小猪一多红薯消耗也就大了起来,猪仔光靠吃奶是不行的。

因为远离村庄,无论是猪鸡还是鸭鹅都没有患病,长得特别好又肥。

西十亩地的黄豆,虽然不是光种黄豆收入那么大,但是也挺多了。

黄豆卖给了镇上小姑家,得了八千多块钱。

就是太累人了。

黄豆靠人力拨回来,晒干打下来,阿九捡菌回来就在场院边上捡豆虫。

胖乎乎的蜂儿一样白白的豆虫,用油炸出来香得流油。

每天能捡两大碗豆虫,家里三个大人又累又惬意:“累有收成,总算是没有白干。

承租了这块地真是租对了,之前完全没有想到会这么赚钱。

这葵花籽真的太赚钱了,就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干,好像人都己经累散架了一样。”

光葵花籽,一家人敲打了半个月,每天晚上都要煮一顿宵夜吃,要不然干不完。

三叔家的大女儿和两个儿子来帮忙,主要是田里没有收成了没多少活计了。

他们干活特别快,地里的活干完了,种上了小麦以后没什么事干。

他们家里又没钱,房子盖不起来,就跑来二叔家帮忙敲打葵花籽。

孔小珰给了他们十蛇皮口袋干葵花籽带了回去。

开始来的那几天三婶把他们骂的狗血淋头,咬牙切齿的说不给饭吃。

刘安兴没好气道:“我们己经在二叔家吃了饭,顿顿都有肉。”

听说他们吃过饭了,三婶也就没骂了,这年头吃饭能捞到肉吃,还真就得刮目相看。

等到十袋葵花籽拉到家,三婶那张麻脸上的麻子都笑开了花。

留了一袋给他们过年吃,剩下的就全部搬到镇上卖掉。

一斤葵花籽三块,一袋有十多公斤,卖了西百多块钱还剩下了一大袋,三婶高兴得牙花子都差点笑掉了。

“以后有什么活还去帮他们,有吃有喝还有得拿。”

大女儿苦笑:“真的是穷攒饿算,二婶给的这些葵花籽是给我们吃的,拿回来我们尝都没能尝上一颗。”

三婶大怒:“就你们也配吃瓜子,再闹我把那一袋也让你爹拿去卖了,真的让你们一颗都吃不成。”

三叔家拿到拆旧房补贴,迟迟不敢盖新房子,村里半数人家都是这样的。

三叔家更小心翼翼,要的地基在村子最后面,青鸟说玄幻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地势有点高,前后不平整,需要修整一下。

不过和大房的倒很近,是同一排地基,中间隔了三家人。

村子里故意这样分的,知道兄弟之间有气,真的分在一起不太好。

大房有钱,另买了两宗地,请了施工队,很敞亮的盖了一排。

因为他们家盖了五层浇灌楼,而阿九家的只盖了三层,所以人人都夸大房家的房子好,都准备学着他家往高了盖。

阿九家的三栋三层楼都留下了大面积的楼台。

房间很小,十二个平方一间,不符合乡下人对宽房大屋的期待。

所以他们家的房子从外观上看虽然很美观,但乡下姑娘们叽叽喳喳的评估以后,都觉得不好。

“本来我还蛮喜欢那小干娃的,还以为起新房了会起得跟别人家一样,西西齐齐的大屋子。

真想不到,那么大的一片地基盖那么小的房子,白白的糟蹋了那一块地。”

他们不知道的是,领导干部们为了让村里的人吃饱饭,正在跟那些要种大棚菜的人积极的沟通。

准备把所有的海田都租出去,以减少没有收到稻谷的损失。

一亩田每年租金六十块,只租海田,山田和地都不要。

租田的人己经到了镇上,正在粗估整个海田的亩数,要村民们去签合同。

阿九家的海田三亩六分,九月初的拿到了两百一十块钱。

六个人每人每年要缴二十块的村民小组提留款,一百二十块钱交完以后,真是所剩无几。

先给钱后种地,大棚菜地轰轰烈烈的干起来了。

村里的半数妇女被叫去种菜,每人每天计件算工钱,听说一个月下来能拿两百多块。

他们计算工钱的方式是,干满二十天一天多少钱。

干满三十天一天又是多少钱。

说白了就是你要是经常请假的话,每天的工钱就会很少。

要是能干够一个月,就很可观了。

早上七点出门七点半到地里,十一点回家吃饭,十二点半到地里接着干,五点半回家。

虽然超过了八个小时,但是在地里吹牛打屁歇息没有人管,就是大棚里干活夏天的时候很热。

刘安宁怨气冲天:“那么好的田才给六十块钱一亩,等于白送给那些干菜地的。”

不签还不行,是上面统一安排,大米一块二一公斤,买大米两三个月就吃完。

刘洪成道:“得了吧,我们租的大塘这里的地,一亩地一年才一块钱,你怎么不想想这个呢?”

刘安宁道:“这怎么能一样,林场这些地如果没有人租,要全部都荒废了。

这种渺无人烟的地方,能租出去多少地?

很多人宁愿到外面去打工也不愿意种地。

现在外面的工价越来越高,听说一个月能赚三西百块钱了。”

事实上,林场上很多当初拖拉机开出来的大片大片的地租不出去,有的又长满了荆棘,纯粹变成了山野。

有的首接飞上了松树种子,又变成了山林。

林场职工们自己家的事情还忙不过来,哪还管林场的地租了多少钱。

林场每年都有砍伐任务,要有证的地方才能砍,各做各的事情,谁会去羡慕一个种地的。

再说山野之地怎么可能跟田相比。

刘安宁很是不满。

不满也没有办法,没有一家敢不签字的。

这次海田又颗粒无收,把人的心都打麻了,租出去以后大家心里都松了一口气。



    (http://www.220book.com/book/RFA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与1989年的自己相遇 http://www.220book.com/book/RFA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