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9章 他要骑马上学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与1989年的自己相遇 http://www.220book.com/book/RFAG/ 章节无错乱精修!
 

阿九本来以为,自己一家人都己经翻身了。

奶奶没有在水灾后的七月份亡故,二哥转学成功,家里盖起了有楼板的全浇灌新房子。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不一样了,老母猪也没有只生出过两个猪仔。

如此奇异的自然现象,处处都不一样了,为什么还是会干旱呢?

当然她不是菩萨,从来也没有救世的心,所以虽然有点恍惚,倒也没有痛苦。

二零二七年的海河边,年轻貌美的少女模样的阿九在菜市场上卖菜。

水灵灵的小香葱一块钱一把,鲜嫩的芹菜,一块钱一把,还有大根大根的胡萝卜,一块钱十根……

真的非常好卖,人们抢到一把算一把,纷纷夸赞:“习惯了吃你卖的菜,别的地方买了的都不好吃了。

你的菜特别的鲜嫩,胡萝卜可以当水果吃,又甜又脆又解渴,比别的地方的苹果都好吃呢。”

“小姑娘你多大岁数了,你成家了没有啊?

这菜是你自己种的吗?

看你在菜市场也不逗留,卖完就离开,是要回去自己种菜吗?”

阿九哈哈笑:“忙着呢忙着呢,你们问的问题我都回答不了,家里特别的忙。”

可不是吗,她都装作自己睡懒觉的时间跑到这边来卖菜,那边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呢。

虽然麦子完蛋了,但完蛋了也要清理麦桔杆。

三月份要采茶,她家没养蚕,一家子都怕那个东西。

栽桑树的地方不能栽烤烟,这两种东西会冲突。

之前家里栽烤烟的时候更痛苦。

幸好桑树根深蒂固,还是照旧发芽长叶了,这个是家家都有的,所以村人的养蚕事业照旧。

有养蚕这个事业在,很多人家卖蚕茧买米,两块多的米不算啥。

蚕茧十六块一斤,就是这个当时拿不到钱,要过几个月一起结算。

领导们忙得焦头烂额,到处找更上面的领导申请救济,全国大面积干旱,上面的也没办法。

有外省人背着袋子到这边来讨粮了。

有些人家焖饭的时候给一碗,但是没有任何的粮食可以给人家。

这些人不要饭只要粮,一看就是准备拿出去卖掉的。

阿九也遇到了六七个这样的乞讨者。

“小妹,小妹好心给一碗米救一救我们。”

手里的大碗伸着,那一碗米够阿九全家人吃一顿了。

阿九转身关上院门,从青砖工艺墙洞里看出去,隔着外面的黄木香防盗花墙,眼神漠然的看着外面那几个讨饭的。

这些人就是把粮食要了去卖掉,再把钱寄到家里。

这种不事生产的寄生虫,这个年代还特别的多。

不知道她们心里怎么想的,更不知道她们能要到多少粮。

人性可以贪婪到,对着别人的痛苦生活无动于衷。

这里的人己经旱逼迫到吃糠咽菜,这些要饭的人怎么好意思?

怎么能伸得出她们肮脏的手,和那只下贱的海碗?

阿九不会给她们一粒米,也劝家里的人不要给,有些不当施舍,只会增加自己的罪恶。

小小的人儿,三月份还在陪着自己的哥哥打鱼。

作者“青鸟说玄幻”推荐阅读《与1989年的自己相遇》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鱼越来越少,江水越来越浅,到了西月初,江水彻底断流。

承包海田的菜头子,满眼都是焦虑和不甘,他只能使用高价自来水,有可能做成赔本的买卖。

承包农田种西瓜的人,丢了西瓜田回家乡去了,亏得血本无归。

到了现在很多人都开始人心惶惶,米价涨成了三块三,能吃上米饭的人越来越少。

城里人也到处买红薯买洋芋当顿,米贵了,他们也吃不起了。

阿九家的洋芋粉条红薯粉条从之前的七毛一斤,卖到了一块八,还分分钟抢光。

粉条饱肚啊,一小把能发一大碗,味道还好,谁不争着抢着买。

阿九从二零二六年那边网购的商用挤压式自熟粉条机,两千五一台。

土豆红薯去皮清洗机,才三百多块钱一台。

这样一来土豆红薯清洗去皮,再做成粉条,一个人就能全部搞定。

做出来的粉条想宽想细都方便快捷。

大家最喜欢吃的就是韭菜宽的粉条,这种最好卖。

阿九一家也最喜欢吃。

阿九开始都没有想起来这土豆红薯可以做粉条。

是有一天家里吃粉丝,就想起来那么多的洋芋,时间长了会不会乱在地窑里。

做人怎么会做成这样,傻里吧唧的,就没想到做成粉条储存,干粉条可以摆好久的。

再说也可以拿去卖掉,粉条的价钱还不错。

还有地边上种了那么多的红薯,红薯是最容易坏的东西,摆不住的。

只有做成粉条才可以储存,要不然烂了一个就会一片的烂。

马上就把机子买来了,粉条哗哗哗的做出来。

白天孔小珰自己一个人做,把娃放在车车上,晚上和丈夫一起做,从早到晚忙个不停。

还要喂猪。

在洗衣机里洗衣裳。

还要浇菜,煮饭,一刻也不能闲着。

后来刘安静看着自家母亲和父亲那么辛苦,心痛的不行了,就和大哥商量自己骑马去上学。

他不想逍遥住校了,他想回家帮着干活。

“我可以把马放在城里自家的院子里,院子里不是有马棚吗?

然后回来的时候再骑回来,晚上就可以和爸爸妈妈帮忙,他们不用那么辛苦,爸爸妈妈也可以睡早一点。”

孔小珰不确定的问:“这样一来会不会对你的学习造成影响,你不回来的话还可以多看一会书。”

刘安静道:“当然不会,城里有很多的走读生,他们回家的路也很远,有的要转几趟车。

我如果骑马回家,来去都很快的,只要带上一点马草就成。”

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好,毕竟他又年长了一岁,己经八岁了。

八岁的小孩在家里能干很多事了。

“上山下山都要注意一点,多观察路上的车,不要和那些拉木头的车相撞,那种车翻了是很可怕的。”

刘安宁叮嘱他。

“宁愿早走一会,不要和任何车子抢道。路上让马走慢点,转弯的地方尤其要多观察……”

刘洪成也叮嘱他。

这样一来这个小孩子就每天骑马上下学,中午那一顿在学校里吃,床位也没退,因为中午他要午睡一下。

住校的学生,每个月是要交一点租金的,三块钱一个月,交的少用处大,极大地方便了学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RFA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与1989年的自己相遇 http://www.220book.com/book/RFA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