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九想起小时候的事,往往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扭着屁股到处跑,哪里能讨到吃的就吃一口,只有在三婶家,还有另两个隔房叔叔家能吃到点东西。
别家是吃不上的,别说基本上不上门,去了人家也不会搭理。
村里有几棵大杏树,甭管是谁家的,刮大风快下大雨之前,赶紧跑过去捡。
一般人家家里有棵杏树都不会摘,小孩子们偷都要偷光了。
阿九人小偷不着,别人用石头打,她人小扔不准,又打不来,而且她还不好意思打,两岁就记事了,知道强行打人家的杏子是不对的。
两个哥哥又从不到别人家树下转悠,他们年纪稍微大一点,加上小小年纪读了书,知道瓜田李下之嫌。
想吃只能刮大风的时候跑去捡,将两个衣兜都装满,裤包也装满,小手上还要拿两个。
像小松鼠一样一趟一趟的跑,一定要跑到大雨下下来之前,差不多能捡一斤左右。
大人也不笑话她,只是瞅她一眼再瞅她一眼。
像她这样的小孩多得很,她那时候也并不比别人更聪明。
隔壁老六家有一株巨大的十全十美梨,梨子有半个汤碗大,就是比普通吃饭的小碗大一点。
这种梨要到中秋节才能吃。
有时候狂风暴雨之下,十多个梨子掉下来。
阿九本来在楼上的雕花窗前看狂风暴雨。
二哥会告诉她:“梨掉下来了,你还不赶快下去捡。”
阿九飞奔下楼,搂上三只梨就往家跑。
最多跑两次全身都湿透了,最后她只得吃西分之一个梨,剩下的都被家里人分而食之。
因为一个梨子她吃不完,吃完小半个等会儿再回来找的时候,早就己经尸骨无存。
现在想想,父母哥哥都要面子,他们不是不想吃,他们是不好意思去捡。
这种梨特别好吃,皮薄味美,街上根本没有卖的。
后来发现空间里有两棵这种梨树,她拿出来的时候家里人都以为她是去隔壁隔房堂哥家门前偷来的。
隔了一家人另外一家门前有个园子,那里有一棵矮矮的大无花果树。
只要看到有无花果黄了,阿九就会想尽一切办法钻进去,把黄无花果偷摘来吃了。
小园周围都是竹编条子,每次人家编好了她都能抽走几根竹子,非要吃到无花果不可。
她爱那甜甜蜜蜜的味道,从会走路开始就喜欢,就盯上了人家的无花果树。
有一次碰到了隔壁的有梨那家,就是老六家的大女儿,与阿九同岁,她是无花果这家的亲侄女。
但她自从看到阿九偷无花果后,就告诉她:“那边有道门,拉开就能进去了,为什么要从这里把竹篱笆扯开呢?”
阿九心惊肉跳还据实相告:“那道小门在路边啊,我扯开门进去岂不是被人看到了。
我从这里进去,上面廊沿上根本看不到下面,这样一来我就可以不被逮住。”
哪有永远不被逮住的偷果娃?
有一次正在摘无花果,人家无花果树的女主人进园子拨蒜,一眼就看到了那里有个小小的身影,婶子低头笑了起来。
阿九瑟瑟在树上一动不敢动,感觉自己己经被晴天霹雳给劈中了。
婶子拨了蒜苗离开,根本就没有朝无花果树走过来。
阿九心想,婶子可能眼神不好,没有发现自己摘果子。
所以婶子一离开园子,她就麻溜的从自己拆开的竹篱笆那里钻出去了。
结果晚上回家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一只小盆子里摆着满满一盆无花果,都熟透了炸开了。
一家人眼神怪异的看着阿九,阿九却是热烈的欢呼起来:“哇呀,街上是不是有卖的了?妈妈你真好,还买这个回来吃。”
孔小珰嘿嘿嘿,无语。
后来阿九长大了,想起这些事才知道,人家的篱笆不是用来拦人的,实际是为了拦猪拦鸡。
她经常把人家的篱笆给拆了,实际上给人家造成了不少困扰。
乡下小孩子偷点果子吃是没有人怪责的,只是从小被父母教育不要拿人家的东西。
阿九也曾被这样教导过,就是看到好吃的东西就手痒,家里说两次不听也就不耐烦说了。
阿九上一年级的时候还去地里偷人家的红薯,整个趴在红薯地沟里,红薯扒出来也不洗,拿出去洗不是被人家看见了?
拿手擦一擦泥巴,管它脏不脏的先把皮吭了吐一边,再把中间脆甜的吃了。
吃完之后也不管衣服脏不脏,人家是否能看出来,自己还趾高气扬无所畏惧的回家去了。
“你偷人家的红薯吃了?”妈妈瞪着眼睛问。
阿九不屑一顾:“当然没有,我都不爱吃红薯,妈妈你又不是不知道。”
红薯挖回到家里来以后,阿九是真的不爱吃。
主要是吃上一两顿以后,感觉这东西怪噎脖子的。
什么东西自己有了就不好吃了,要的就是偷来的味道更好。
就比如卤鹌鹑,第一次吃的时候好惊艳的,卤出来再用油一炸,撒上一点椒盐,真的很下酒。
等到自己家养上鹌鹑,对这种美食完全没了概念,只觉得平平无奇不过如此。
阿九盘算着,人参确实是个好东西,今年给家里解决了大麻烦,要是自己长命百岁,空间里该多种林下参。
之前也下意识的收集了一些种子,还是觉得有点少了,再去多找一点。
本来二零二七年的网上是可以买到人参种子的,但考虑到辣椒种子栽种一年以后就再也不结了,所以那种不自然的非老品种种子还是不要了。
还有谷种,外面各种各样的谷种第二年就不能再使用。
为了以防万一,阿九感觉自己应该把外面的老品种种子也留一点。
但是这个时候转基因种子己经大量流行。
包括玉米种过一次下次就不能种,非要再买新种子,再种就不会背包,就是没办法结果。
连柿子都是脆甜无子的。
阿九九月份回了家,就决定不再跟大哥出去打鱼了。
“我要出去找一点人参种子回来种。”
父母以为她要种在小葫芦里。
父亲道:“也行,只是像萝卜一样种起来有什么用啊,看看你妈妈买的人参,才二十九块九一根,那还不如种魔芋呢。”
这时候有人发现了魔芋对人身体有不少的好处,正在鼓励大家大胆的种植。
西营镇一时间每个人说到种魔芋都是面露喜色。
只是这股风头过了以后,魔芋可能还没有大蒜值钱。
阿九突然想起,有几年大蒜卖到三十多块钱一公斤,自己买大蒜炒菜,十块钱的大蒜还不够用一个星期。
就是现在的二零二七年,大蒜也是,独蒜好蒜三十到三十二一公斤。
还有小米辣,上一年冬天,六块八买三斤小米辣,过了年以后一下子就涨到了二十九块买三斤小米辣。
不光是活口难养,蔬菜的价格也随时都在变化,一天一个价。
(http://www.220book.com/book/RFA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