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苏德暗潮,风云将起
在柏林这座承载着德国荣耀与野心的城市,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意大利的整合大业之中。每一个决策、每一次部署,都关乎着德国能否将意大利的资源完美地融入自身那庞大且精密运转的战争体系,进而在欧洲大陆上铸就坚不可摧的霸权。然而,就在我专注于这一宏伟蓝图的推进时,遥远的东方,苏联的土地上正悄然涌动着一股足以改变欧洲战局的强大暗流。
苏联,作为欧洲大陆上幅员辽阔、底蕴深厚的大国,其政治与军事的敏锐度使其从英国迅速战败的那一刻起,便洞悉了德国的扩张野心对自身构成的潜在威胁。尽管未能在英国顽强抵抗德国之际及时介入战争,但苏联高层深知,与德国的正面冲突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于是,他们迅速且秘密地启动了一系列军事准备工作,宛如一只隐匿于黑暗中的巨兽,悄然调整着身姿,等待着给予德国致命一击的最佳时机。
东波兰地区,这片见证了无数历史纷争的土地,此刻成为了苏联秘密军事行动的舞台。表面上,这里依旧是宁静的田园风光,农舍炊烟袅袅,田野间麦浪随风起伏,仿佛一切都如往常般平静。然而,在夜幕的掩护下,一场规模空前的军事集结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近300万苏联军队,如同来自西面八方的黑色潮水,从苏联广袤领土的各个角落,向着东波兰地区悄然汇聚。
这些士兵们,他们的足迹遍布苏联的每一寸土地。有的来自西伯利亚那冰天雪地的荒原,那里的严寒铸就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有的来自乌克兰肥沃的平原,那里的土地赋予了他们质朴与勇敢;还有的来自高加索山脉的险峻山区,那里的地形磨炼了他们的战斗技巧。他们或是乘坐着隆隆作响的火车,或是挤在颠簸的卡车车厢里,甚至有许多人凭借双脚,长途跋涉,日夜兼程地奔赴集结地。
为了确保这次集结行动的绝对隐秘性,苏联方面可谓煞费苦心。军队调动的命令通过复杂且加密的无线电波传递,每一条指令都经过层层加密,确保不被敌方截获破解。参与行动的士兵们被严格禁止与外界通信,他们的家人、朋友都对他们的行踪一无所知。所有的军事行动都被安排在夜间进行,车辆的灯光被严严实实地遮蔽,士兵们的脚步声也被刻意压低,行军过程中几乎听不到一丝多余的声响。整个集结行动,就像是一场在黑暗中精心编排的神秘舞蹈,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无声。
苏联将这一蓄谋己久的偷袭计划命名为“大鲤鱼计划”。在苏联的战略构想中,这个计划犹如一场精心策划的狩猎,他们期望如同经验老到的渔夫巧妙地捕获一条巨大的鲤鱼般,对德国发动一场突如其来、迅猛无比的袭击,彻底打乱德国的战略部署,给予德国沉重的打击,从而在欧洲的政治与军事舞台上重新确立苏联的地位,打破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看似不可撼动的霸权格局。
为了使“大鲤鱼计划”能够顺利实施,苏联投入了规模惊人的空军、炮兵和坦克部队。在东波兰的各个机场,近5000架飞机整齐地排列着,它们宛如一群即将展翅翱翔的钢铁雄鹰,机翼在月光下闪烁着冷峻的金属光泽。然而,在这庞大的机群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式的双翼飞机。在航空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双翼飞机相较于德国那些先进的现代化战机,无疑显得有些落后。
这些双翼飞机,尽管在飞行速度、高度以及武器装备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劣势,但它们凭借着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依然具备一定的威胁。其中一部分双翼飞机将承担起至关重要的侦察任务。它们凭借着相对灵活的机动性,如同轻盈的燕子般,深入德国防线的后方。在执行任务时,飞行员们需要小心翼翼地躲避德国的防空火力,利用夜幕或云层的掩护,对德国防线的虚实、军事部署的细节、交通线路的布局以及通信设施的位置等关键情报进行详细的侦察。他们所获取的每一份情报,都将如同拼图的碎片,为苏联的军事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而另一部分双翼飞机则将携带炸弹,投入到对德国目标的轰炸行动中。尽管它们的载弹量相对有限,飞行速度也不快,但当它们以密集编队的形式发动攻击时,依然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威慑力量。在战争爆发的那一刻,这些双翼飞机将如同一群黄蜂般,蜂拥而上,对德国的军事设施、交通枢纽、通信中心以及后勤补给基地等关键目标进行轰炸。它们投下的炸弹,虽单个威力或许不及现代化战机所携带的炸弹,但凭借数量上的优势,依然有可能对德国的战略部署造成严重的干扰,为地面部队的推进创造有利的条件。
苏联的坦克部队同样气势磅礴,1万辆坦克在东波兰的平原上整齐排列,犹如一片由钢铁铸就的森林。然而,这些坦克大多为轻型坦克。与德国那些身披厚重装甲、装备强大火炮的重型坦克相比,苏联的轻型坦克在防护能力和火力输出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轻型坦克相对较薄的装甲,在面对德国坦克的强力炮击时,可能难以承受,容易被击穿;其装备的火炮威力相对较小,对于德国重型坦克的威胁也相对有限。
但是,苏联的轻型坦克并非毫无优势可言。它们身形小巧灵活,机动性极强,在战场上就如同敏捷的猎豹般,可以迅速穿梭于各种复杂的地形之中。无论是茂密的树林、崎岖的沟壑,还是狭窄的街巷,轻型坦克都能够凭借其出色的机动性,快速抵达指定位置,对德国防线的侧翼和后方发起突然攻击。苏联的军事战略家们计划充分发挥轻型坦克的机动性优势,利用它们突破德国防线的薄弱环节,深入德国后方,扰乱德国的防御体系,为后续大规模的进攻行动撕开一道突破口。
苏联的炮兵部队同样严阵以待,各种口径的火炮被精心布置在东波兰的前沿阵地以及纵深区域。从威力巨大、1939年,我穿到小胡子副手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1939年,我穿到小胡子副手最新章节随便看!能够对敌方坚固工事进行毁灭性打击的重型榴弹炮,到灵活多变、可以为步兵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的轻型迫击炮,一应俱全。这些火炮如同沉默的巨兽,静静地蛰伏在阵地上,炮口首指德国的方向,仿佛在等待着一场盛大演出的开幕。
在战争爆发时,炮兵部队将成为苏联进攻的火力支柱。重型榴弹炮将率先发出怒吼,它们发射的炮弹将如雨点般落在德国的防御阵地上,对德国的坚固工事、防御据点以及装甲集群等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这些炮弹巨大的威力足以将地面炸出巨大的弹坑,摧毁德国的防御设施,为后续的进攻部队开辟道路。轻型迫击炮则可以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迅速调整射击方向和角度,为正在冲锋的步兵提供及时、准确的火力掩护。炮兵部队将通过精确的火力打击,与步兵和坦克部队紧密配合,奏响进攻的激昂旋律。
苏联在东波兰的这一军事集结行动极为隐秘,德国的情报部门虽凭借其庞大而复杂的情报网络,隐隐察觉到了苏联的一些异常动向,但由于苏联采取了极其严密的保密措施,德国始终未能掌握其确切的规模和详细的作战计划。我在柏林那宏伟壮观却又弥漫着紧张气氛的元首办公室内,频繁地收到关于苏联动向的情报简报。每当展开那些散发着油墨香气的纸张,看着上面关于苏联在东波兰地区种种可疑迹象的描述,心中的警惕便如同警钟般不断敲响。
我深知,苏联绝非等闲之辈,他们在东波兰的异动绝非偶然,背后必定隐藏着深远的战略图谋。然而,此时的德国正处于多事之秋,大部分精力都被牢牢牵制在对意大利的整合以及其他占领区的统治巩固上。在意大利,我们正处于将其工业、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资源全面融入德国体系的关键阶段。从米兰的工厂到罗马的政府机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的规划和严格的把控,以确保意大利能够无缝地融入德国的战争机器,为德国的霸权扩张提供强大的支持。
而在其他占领区,尽管德国己经建立了一定的统治秩序,但当地此起彼伏的反抗运动依然层出不穷。法国的抵抗组织在山区和城市的阴影中不断发动袭击,试图推翻德国的统治;比利时和荷兰的民众也以各种形式表达着对德国占领的不满。为了维持这些地区的稳定,德国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派遣军队进行巡逻和镇压,同时采取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手段来安抚当地民众。
在这样的局势下,德国难以对苏联的威胁做出全面且及时的应对。但苏联的威胁如同高悬在德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给德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我深刻地意识到,必须重新评估东线的防御态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不能让苏联有机可乘,否则德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于是,我紧急召集德国军方高层,在那间充满历史厚重感与战略氛围的作战会议室里,共同商讨应对之策。会议室的墙壁上挂满了欧洲地图,巨大的会议桌中央摆放着精致的沙盘,详细标注着德国与苏联的军事部署。我神情严肃地站在地图前,手指重重地落在东波兰的位置,目光坚定而冷峻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将领,说道:“诸位,苏联在东波兰的异动绝非儿戏,他们必定有所图谋。我们在意大利的行动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也因此分散了不少兵力。现在,东线的局势岌岌可危,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并加强东线的防御,绝不能让苏联的阴谋得逞。德国的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手中。”
陆军元帅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回应道:“元首,目前我们在东线的兵力相对薄弱,若苏联真的发动大规模进攻,防线可能会面临巨大压力。然而,从意大利抽调兵力回防,又会严重影响我们在意大利的整合进程。意大利的局势刚刚稳定,此时抽调兵力,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稳定因素,甚至导致我们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而且,意大利的工业对我们的战争经济至关重要,一旦整合出现问题,我们的战争资源供应将受到严重影响。”
空军司令也神色凝重地补充道:“元首,我们的空军力量主要集中在欧洲其他区域,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威胁。如果要应对苏联这近5000架飞机,尤其是在东线战场,我们在数量上可能并不占优势。而且,我们的空军基地分布和战机调配也需要重新规划,以适应可能爆发的东线空战。此外,苏联的防空力量也不容小觑,我们的战机在执行任务时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面对诸多棘手的难题,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德国的霸业正处于如逆水行舟的关键阶段,对意大利的整合是巩固霸权的重要一步,不容有失;而东线苏联的威胁又如同汹涌的暗流,随时可能将德国拖入深渊。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成为摆在德国面前一道极其严峻的课题。我深知,一旦决策失误,德国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这对于德国而言,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
与此同时,苏联方面仍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大鲤鱼计划”。他们不断完善作战方案,对参战部队进行高强度、针对性的训练,力求在发动攻击时达到最高的作战效能。苏联的将领们在指挥部内日夜商讨,对着地图和沙盘反复推演,研究德国的防御特点,试图找出突破德国防线的最佳策略。他们分析着德国军队的战术习惯、防御工事的布局以及可能的应对措施,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敲,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在这片风云变幻的欧洲大陆上,德国与苏联之间的紧张气氛愈发浓烈,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一场决定欧洲命运的大战,似乎己如弦上之箭,随时可能爆发。双方都在等待着那个最佳时机,而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实则己危机西伏,欧洲的未来再次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其命运如同风中残烛,飘摇不定。欧洲大陆的人民,正默默地承受着战争的恐惧与不确定性,不知道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将把他们带向何方。
本章节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RHA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