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官最初还有些不忿和怀疑,但当荆棘之心冷静地剖析断脊防御体系的致命缺陷,并对比“铁毡-7”和千能炮所代表的材料科技高度时,他的脸色从抗拒变为凝重,最终化为一种技术狂人特有的狂热!
“指挥官…您说得对!” 技术官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我们过去…太傲慢了!沉迷于能量护盾和自动化这些‘上层建筑’,却忽视了最根本的材料基础!在那种能瓦解物质结构的力量面前,我们的合金…就是渣滓!” 他眼中闪烁着对未知材料领域的强烈求知欲,“学习!我们必须学习!新材料…这才是未来的钥匙!我…我愿意带领团队,从头开始!”
其他核心成员也被荆棘之心描绘的蓝图所感染。复仇的希望不再虚无缥缈,而是与这看得见、摸得着(至少理念上)的材料科技紧密相连!他们看到了重建家园、洗刷耻辱的真正可能!
“好!” 荆棘之心斩钉截铁,“从今天起,‘断脊遗民’技术研发部重组!目标只有一个:新材料!放下无谓的骄傲,拿出我们断脊人真正的钻研精神!我会亲自去和老约翰、凯勒斯谈!争取一切可能的合作与支持!”
西北角的营地里,一种全新的、充满技术气息的活力开始涌动。曾经用于抱怨的时间,现在被用来讨论材料特性;曾经抵触劳动的双手,现在主动拿起工具,开始搭建简陋的试验台和分析设备。荆棘之心站在指挥所门口,望着这片开始焕发生机的营地,又望向远处壁垒上沉默的千能炮和要塞核心区那代表着最高科技的地下实验室方向。
她的眼中,复仇的火焰依旧在燃烧,但此刻,这火焰被一种更理性、更强大、也更持久的力量所引导——**对新材料的无限渴望与追求**。断脊的荆棘,在经历过毁灭的淬炼后,终于找到了刺向敌人心脏最致命、也最坚韧的材质。一场围绕新材料展开的、无声的科技竞赛与深度合作,即将在新铁幕的西北角悄然拉开序幕。
新铁幕要塞的西北角,断脊安置区,如今己不再是死气沉沉的流亡者营地,而是变成了一个充满技术狂热与务实精神的“微型科研前哨”。荆棘之心(Thor)的蓝图得到了残部的一致拥护。技术官团队被重新集结,那些原本用于抱怨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对新材料的渴望与学习中。
简陋的工棚被改造成了分析室和试验场。断脊遗民利用有限的工具和回收的材料,搭建起小型熔炼炉、成分分析台(利用带来的部分精密仪器残骸修复拼凑而成),甚至开始尝试小规模合成“铁毡-7”外层装甲所需的特种合金。荆棘之心本人则成了最积极的“外交官”和“学生”。
* **技术交流的桥梁:** 她频繁出入要塞核心区,以“军民融合技术合作”的名义,带着具体的技术问题和需求清单,拜访老李(工业主管)和阿玲(农业兼基础材料协调)。她不再空谈过去的荣耀,而是聚焦于具体的需求:某种特定金属的配额、某种辐射矿渣的样本、某台大型锻压机的有限使用时间…作为交换,她开放了断脊团队在精密零件加工和小型能量核心维护方面的技术储备,为新铁幕部分老旧设备(尤其是从西区废墟回收的精密机床)的修复和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持。
* **向“熔炉”靠近:** 对于老约翰(Old John)的“熔炉”实验室,荆棘之心保持着最大的敬意和耐心。她没有首接索要核心机密,而是通过助手“我”(作为双方沟通的桥梁之一),提交了关于“铁毡-7”活性凝胶基础合成路径中几个非关键环节的理论推导和实验数据,以展示己方的诚意和研究能力。她甚至主动提出,可以派遣技术团队(在严格监督下)参与“熔炉”外围材料(如千能炮能量传输管道所需的高导热抗辐射合金)的试制工作,提供精密加工和测试方面的协助。
* **单兵防护的突破:** 断脊团队的第一个成果令人惊喜。结合对“铁毡-7”理念的理解和自身在小型化系统上的优势,他们成功试制出了**“荆棘藤-I型”轻型防护胸甲**。它舍弃了“铁毡-7”的整体房屋结构,专注于核心躯干部位的防护。外层采用仿制的复合装甲板(强度略逊于正版,但工艺正在优化),内衬使用柔性生物陶瓷(由阿玲团队提供的部分基础原料),最关键的是在关节和要害部位嵌入了小袋封装、可手动激活的**“凝胶密封剂”**——这是他们对“活性凝胶”进行稀释和改性后的初级应用,虽然无法像房屋那样瞬间整体封闭,但在遭遇腐蚀液喷溅或强精神冲击时,士兵可以手动拍破凝胶袋,形成局部快速密封和缓冲!虽然离完美还很远,但这标志着断脊遗民在应用新材料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其设计理念(轻量化、重点防护、应急密封)也得到了雷克手下一些精锐士兵的初步认可,开始小范围试用。
**断脊的重生:新铁幕的活力之源**
断脊山谷的“重生”,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散了新铁幕西北角的阴霾,更给整个要塞注入了意想不到的活力。
* **鲶鱼效应:** 断脊团队那种废寝忘食、争分夺秒的研究热情,以及他们取得的初步成果(“荆棘藤-I型”),无形中刺激了新铁幕原有的技术团队。老李的工业部开始更积极地优化材料配方和工艺;阿玲的团队在寻找替代矿脉和培育特定辐射吸收植物上投入了更多精力;甚至连负责基础建设的部门,也在思考如何将“铁毡”理念应用到更广泛的防御工事中。一种良性的、你追我赶的科研与实用技术竞赛氛围,开始在要塞内形成。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9527E* **人才与思路的互补:** 断脊团队在精密加工、小型系统集成、理论建模方面的优势,恰好弥补了新铁幕团队(更擅长大型工程、实战化应用和材料基础提炼)的部分短板。双方的交流合作,不再是单方面的施舍或收编,而是基于平等互补的技术对话,催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灵感和改进方案。例如,断脊技术官对某个能量传输效率问题的理论分析,帮助老李团队优化了一台关键熔炉的能耗。
* **管理模式的冲击:** 而更深层次的冲击,则来自于荆棘之心和她团队所展现出的那种**高度组织化、目标明确、层级清晰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与老约翰基于经验和威望的“家长式”领导、雷克基于战斗本能和强人魅力的“帮派式”管理、凯勒斯试图恢复的旧贵族体系雏形、以及新铁幕主体所实行的扁平化“军民融合”集体协作模式,都截然不同。
**老约翰的洞察与凯勒斯的野望:**
老约翰(Old John)叼着烟斗,站在核心区一处高台上,眺望着西北角那片灯火通明(为了赶研究进度,断脊营地常常彻夜不熄)、秩序井然的区域。浑浊的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看到了吗?” 他对身边的助手“我”低语,更像是在自言自语,“荆棘那小丫头…带兵,管人,确实有一套。目标明确,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该放权的时候放得开(比如让技术官带队攻关),该抓权的时候抓得死(比如资源调配和对外合作决策)。效率…很高。”
他吐出一口烟圈:“新铁幕现在摊子大了,人多了,光靠‘流汗吃饭’的大口号和雷克那套‘跟我冲’,长远看…不够精细。凯勒斯想搞他那套复国军的等级,那是走老路。荆棘这套…目标驱动、专业分工、权责明晰…有点意思。不搞虚头巴脑的贵族头衔,就认能力和贡献。这或许…才是未来大兵团作战、复杂技术协作该有的样子。”
与此同时,在凯勒斯(Kaelus)的西区指挥部内,这位亲王殿下同样在审视着荆棘之心带来的管理冲击波。他的桌上,摊开着关于断脊营地近期技术进展和内部管理模式的详细报告(来源不言而喻)。
凯勒斯的眼中,不再是单纯的利用或警惕,而是闪烁着一种发现宝藏般的兴奋光芒。荆棘之心团队展现出的高效组织力、目标执行力、以及那种围绕核心目标(新材料)构建的专业化分工体系,让他看到了**体系化、正规化军队**的雏形!这与他理想中那支纪律严明、令行禁止、能支撑他复国大业的“新联邦近卫军”的管理需求,不谋而合!
“好!好一个荆棘之心!” 凯勒斯的手指敲击着桌面,眼神锐利,“她这套东西,比旧联邦那些臃肿的官僚机构和腐朽的贵族体系,强太多了!目标导向,专业分工,层级清晰而不僵化…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一个计划迅速在他脑中成型。他不能再满足于零敲碎打地拉拢人手了。他需要**体系性地重建王城部队的管理骨架**!
* **成立“王城近卫军教导团(暂定名)” :** 以查尔斯康复后(查尔斯伤势己稳定,正在恢复训练)和部分忠诚的王城旧部为核心,吸纳部分在铁幕体制下表现优异、认同复国理念的基层士兵和士官。
* **引入“荆棘模式”精髓:** 摒弃旧贵族体系的繁文缛节和身份论,建立以**战备能力、专业技能、任务完成度**为核心的评价与晋升体系。设立明确的训练目标、作战任务标准、技术岗位资格认证。
* **专业化分工:** 不再笼统地称为“士兵”。细分职能:突击步兵、火力支援、侦察渗透、技术保障(维修、通讯)、后勤运输…每个职能都有清晰的技能树和晋升路径。
* **强化目标管理:** 将复国的宏大目标,拆解为具体的阶段性任务(如:掌握某种新武器、完成某次高难度侦察、建立某个秘密补给点),以任务完成度作为考核核心。
* **权责对等:** 赋予各级指挥官(从小队长开始)与其职责相匹配的决策权和资源调配权,同时也要求其对任务结果负全责。
凯勒斯知道,这套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完全照搬荆棘之心管理技术团队的模式(毕竟军队和科研团队性质不同)。但他决心以此为基础,在“流汗才有饭吃”的铁幕大框架下,秘密打造一支拥有“荆棘式”高效内核的、属于他凯勒斯·冯·奥古斯都的**精锐新军**!
他铺开一张新的羊皮纸(从旧时代废墟中回收的珍贵物品),提笔蘸墨,开始起草《新联邦近卫军教导团组织架构与训练大纲(草案)》。他的眼神坚定而充满野望。荆棘之心的重生,不仅给新铁幕带来了科技的活力,更在无形中,为凯勒斯那沉寂了一段时日的复国梦想,注入了一剂名为“体系化管理”的强心针。新铁幕的熔炉,不仅在锻造对抗虫族的武器,也在悄然重塑着人类内部的力量格局与组织形态。未来的风暴,己在管理模式的碰撞与革新中,酝酿着新的轨迹。
新铁幕要塞的人口如同滚雪球般膨胀。断脊山谷的覆灭,王城陷落的余波,以及其他在虫潮肆虐下崩溃的幸存者据点…无数失去家园的流亡者和被打散的军队残部,如同追寻着最后的灯塔,源源不断地涌向这座在废土骸骨上崛起的钢铁堡垒。原有的“联合执政官”模式,在如此庞大、复杂且来源各异的人口压力下,开始显露出力不从心的迹象。协调效率下降,资源分配争议增多,不同群体(如王城遗民、断脊遗民、野地聚落加入者)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RHQ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