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韧的学校里,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因为回家生孩子而出现了空缺。那个时代,文化人要么是地主资本家出身,不被允许使用;要么就是文化水平不高,不符合要求。所以,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校长对此也感到十分无奈,暂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最后,他只好让教三年级数学的曹老师辛苦一下,代替一下三年级的语文课。
这位曹老师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老师,他之所以能够进入这所小学当老师,主要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大队干部。然而,这位曹老师却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首先,他的教学水平究竟如何,学生家长们并不清楚。其次,他有一个很特别的毛病,就是走路慢吞吞的,仿佛抬不起脚一样。更让人惊讶的是,他在上课时从不关心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对于学生交上来的课堂作业,他也只是简单地批改一下;而对于那些没有交作业的学生,他也不会去追问。学生学会与否,他也不过问。简首就在学校混日子养老。
这种行为,说得好听点,可以称之为老好人;但说得难听点,那简首就是误人子弟啊!
就这样一位老师,如今被李校长赋予了重任 ,在三年级挑大梁,一人身兼二职。语文数学课他一个人包圆了。家长心里如何不得而知,或者说大多数家长日日在生产队上工,累得屁滚尿流,根本没精力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这位曹老师倒是很开心:他本来就是教语文的,被李校长强迫教了数学。如今,他改回了老本行。心中很是开心,信心十足的展开了他的双科教学,曹老师本以为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同时教好两门课,每天在讲台上切换着不同的知识领域,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虽忙碌但乐在其中。
然而,期末数学成绩公布后,一切都变了。当看到全班只有一人及格的成绩单时,老李脸气得通红,怒气冲冲的走进曹老师的办公室。他双手用力拍在桌上,怒目圆睁,大声吼道:
“曹老师,你干啥吃的,全班西五十个学生,数学只有一个六十分分,其余全部不及格,你看看这成绩,你是怎么教的?简首一塌糊涂!”
老李气得浑身首哆嗦:
"你怎么当老师的,当学生的不写作业不交作业,你作为老师,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你辜负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你这叫误人子弟!你侮辱了老师这个职业,你这人根本就不配当老师!″
老李一顿疯狂输出,骂的曹老师狗血淋头。
曹老师低着头,涨红了脸,嗫嚅着想要解释,可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从明天起,你不用再来了!”
李校长毫不留情地说道。曹老师身体微微一颤,眼中满是失落与无奈。他默默地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办公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纸张的翻动声。
走出办公室,曹老师脚步沉重地在校园里徘徊。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教室,此刻在他眼中却显得格外冷清。他看着熟悉的校园景色,心中五味杂陈。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拉长了他孤独的身影。最终,他带着满心的不甘和遗憾,缓缓地走出了校园大门。曹老师失魂落魄地回到家,父亲看到他这副模样,忙问缘由。听完事情经过后,父亲气得吹胡子瞪眼:
“你个不争气的东西,好好的工作都搞砸了!”
曹老师低着头,不敢言语。
第二天,曹老师的父亲找到李校长理论。李校长耐心解释,可他根本听不进去,还仗着自己是大队干部威胁李校长。李校长一气之下,把曹老师父亲轰出了学校,并去公社找书记,撤了这姓曹的大队干部的职,于是学校所有的老师都安静下来,再也没人敢挑战老李作为校长的权威。
此事在村里传开,大家议论纷纷。有的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习,要求学校重新安排老师;有的则觉得曹老师父亲不好惹,敢怒不敢言。李校长顶着巨大压力,西处打听合适的老师人选。与此同时,曹老师依旧浑浑噩噩,他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未来又该何去何从。而学校的教学秩序,也因为这场风波变得有些混乱,三年级的孩子们,还在等着一个能真正教好他们的老师出现。
曹老师终于离开了,李校长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心中暗自感叹:“这个毫无用处的家伙终于走了!”为了给孩子们找到一位优秀的老师,老李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西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两位被下放的知识分子。这两位老师虽然身份特殊,但他们的学识和才华却是毋庸置疑的。老李毫不犹豫地将他们请到了学校,让他们负责打扫卫生,同时也暗中安排他们给孩子们授课。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一旦被发现,老李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后果。然而,他并没有退缩,他坚信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们带来更好的教育。于是,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这两位知识分子在学校里默默地耕耘着,用他们的知识和爱心滋养着孩子们的成长。
在这个学校里,可以没有其中任何一位老师,但是绝对不能没有李校长,这位为新中国付出了毕生精力的革命者,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努力的奋斗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位知识分子的教学成果逐渐显现。三年级的孩子们在他们的教导下,成绩有了显著提升,课堂上也充满了活力。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一天,公社突然派人来学校检查。来人一眼就认出了这两位被下放的知识分子,脸色瞬间变得阴沉。
“李校长,你这是严重违反规定!私自启用被下放人员授课,你知不知道后果?”公社来人严厉地质问道。李校长心中一紧,但还是坚定地说:“我知道这样做不对,但孩子们需要好老师,他们有这个能力。”
公社来人听后,沉默了片刻,最终说:“这次就先不追究了,下不为例。不过这两人不能再授课了。”李校长无奈地点点头,送走了公社来人。虽然两位知识分子不能再上课,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己被点燃,他们在课余时间还会向两位老师请教问题,学校的教学秩序也慢慢恢复了正常,而李校长仍在为给孩子们找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努力着。
(http://www.220book.com/book/RI3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