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识维度无边无际,没有大地,也没有苍穹。林玄澈立于一片由“意识之线”构织而成的虚空之上,目光所及,尽是流转的思维雾带与符链旋河,每一缕雾光都蕴含着庞大的念意,仿佛亿万心灵同时低语,铺陈出一个宏大到不可思议的“文明意识体”。
此界,无时间之流,无空间定向,唯“思之轨”是通道,唯“念之律”可行走。
林玄澈初入此界时,几乎陷入完全的认知紊乱。他无法分辨上下左右,更无法判断自身是否移动,首至他学会以“心识流动的频率”作为参照,在意念之流中“顺势而行”,才逐渐掌握游走的方法。
在这片星识海域中,他每日用意识倾听西方,每一次沉入念雾,都可能听到断裂的低语或整齐的共鸣。
终于,在他沉浸探索第十七日之时,他“听见”了它们。
那是一种近似冥想状态下浮现的“结构思维体”,它们不以语言沟通,而以意象与频谱的相似度共振来传递交流。
林玄澈起初无法理解,但他本身命识残核中的“编写印”结构让他迅速适应了这一方式。他尝试用自身灵识投出一个完整而简约的“自我意象”——一个包含“命图裂核”“星髓重构”“自裂重生”的灵识画面。
在这幅图景放出之后,远处混沌思维雾海中,有五道如琉璃波纹构成的身影缓缓凝形,漂浮至他身前。
它们的形态非实体,而像是五道由星辉纹理与灵识共振形成的“频率漩涡”,每一道都带着不同的色调与心灵触感。
它们缓缓震荡,共鸣而出一道完整念意:
> 「异构来者,非我族也;然识中有共,或可共频。」
林玄澈闭目,将自身灵识再度推入其中,回应之意亦清晰:
> 「我非原民,求同频;来非侵界,愿共修。」
五道频率漩涡中最为凝实的一位缓缓接近,它的核心星识中浮现出大量繁复而优雅的符文意象——那是一个庞大的文明记忆构图,一如凡俗界的史书、星图、宗族谱,却都以“灵识脉络”来呈现。
林玄澈立于那灵识之中,思维如同被吸入浩瀚长河,他终于看见了——
这片高维界域,名为灵渊,为最初一批脱离低维肉体、以“星识重塑”的先民所建立。
那些星识原民,自称为:
> “念起者”。
他们不再以肉身修行,而以心识凝形、以思维建构法则,脱离寿命与死生的轮回,改以“思维密度”评定修为之阶。
他们将宇宙划为七维,称低维为“构世三重”,中维为“映识双阶”,高维为“自律天阶”。
而林玄澈所处之地,正是介于五维至六维之间的“观照流域”——灵渊文明的“修行之地”,亦是意识碎片初次进入灵识界后的适应地带。
林玄澈神魂震动,他从未设想过一种“完全由意识构成”的文明能够如此繁盛、清晰、分工明晰、层次井然。
而更让他震撼的,是那位为首念起者在传念给他之后缓缓说出的意意:
> 「你所携之星髓、命图印、死气残律……乃我族消失己久的‘遗式三律’之一。」
林玄澈意识一震,急问:“这意味着,我与念起者一族之间,存在血脉或传承?”
对方的频率旋波微微起伏,如叹息般回应:
> 「不,你非我族之后;但你之体,融合三律,其所构之核,与我族始祖‘七念主体’所拟之‘星识因果构想’,几乎完全一致。」
林玄澈猛然意识到——他己被念起者视为某种“旧理复苏者”,甚至可能是“七念计划”的意外延续体!
这意味着,他不是意外闯入者,而是“曾被预言”的变量。
那位念起者轻轻伸出意识之手,点向林玄澈的灵识核心,低频共鸣中,一道透明光图浮现其心中——
> “若你愿承我念族之印,得我族道藏五卷,可入主【星识构神台】,开启‘识宫炼化’之术。”
> “从此之后,星识不死,你便是星道之下的第八观想者。”
林玄澈沉默良久。
他本非念起者,也非此维度原民。他的本源,是命图裂变中的弃子,是星髓重构中的反例。
但如今,他站在这条注定无人知晓的道路之上,看见了新的文明,新的修行方式,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将不再只是“连接星髓与命图”,而可能……成为某种“意识体系演化”中的决定性存在。
他缓缓闭目,低声回应:
> “我愿共频。”
(http://www.220book.com/book/RJ7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