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仓库外的雾气还没散尽。我站在警戒线外,看着特警们押着赵启明走出那座废弃的厂房。他个子不高,穿着一件灰蓝色夹克,双手被铐在背后,脸上没有一丝慌乱。
“动作干净利落。”林晓棠站在我旁边,手里拿着一个证物袋,“那个U盘藏得够深,要不是周小满踩到地砖松动,我们还真找不到。”
我点点头,没说话。眼睛盯着赵启明的背影,心里却己经在想别的事。
审讯室里,赵启明坐得很放松,像是来参加一场例行谈话。他的律师坐在一旁,翻着手里的资料,时不时抬头看我一眼,眼神里带着轻蔑。
“沈队长,”律师开口,“我的当事人只是中间人,所有交易都是通过匿名账号进行的,他并不知道货物来源和用途。”
我坐下,把一份材料轻轻放在桌上。是昨晚从仓库东北角地板下找到的账本复印件,纸张泛黄,字迹潦草,但编号清晰可见。
“赵先生,”我盯着他,“上周三晚上十一点二十分,你在‘蓝顶仓库’签收了一批货,对吧?”
他嘴角微微扬起,“我不记得了。”
“没关系。”我把录音笔推过去,“听一下这个。”
录音里传来他的声音:“东港那批货出了事,下次换条线路走。”
他的表情终于变了,手指不自觉地敲打桌面。
我继续说:“你口中的‘东港’,指的是五年前一起走私枪支案的交接地点,当时那批武器最终流入了西南边境武装团伙手中。而你现在经手的这批货……”我翻开文件,“成分分析显示,里面混有军工级防腐剂,和三年前码头爆炸案中发现的物质一致。”
赵启明的脸色彻底变了。
律师皱眉,“这些都只是推测,不能作为证据。”
“当然。”我点头,“不过我们恢复了他的SIM卡碎片数据,发现他在被捕前曾与一个未登记号码频繁联系。声纹比对显示,这个声音和三年前一名毒品案嫌疑人高度相似——那个人后来死于一次‘意外车祸’。”
空气仿佛凝固了几秒。
“你们这是栽赃。”赵启明终于开口,声音沙哑。
“不是栽赃。”我拿出一张照片,“这是你亲手签名的账本复印件,上面记录了每一批货的编号、数量和交接时间。其中有一栏写着‘≡G-07’,这和我们在另一处现场发现的符号完全一致。”
他咬紧牙关,不再说话。
我知道他在权衡什么。沉默是最好的逼供器。
过了几分钟,他忽然开口:“就算我说了,你们也抓不到真正的人。”
“那就试试看。”我淡淡地说。
他冷笑一声,“好,我告诉你们。但我警告你,有人比我更狠,他们不会让我活着出这间屋子。”
“只要你愿意配合,我们会确保你的安全。”
他嗤笑,“安全?你们连自己都保不住。”
我没有回应,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银色钢笔,在账本第三页上圈出了一串编号:“这个编码方式,和五年前的枪支走私案完全一致。说明这不是巧合,而是某种组织内部的惯用规则。”
他看着那串数字,眼神变得复杂起来。
“你说你是中间人。”我缓缓说道,“那你告诉我,谁才是真正的买家?”
他沉默了很久,才低声说:“我不知道他是谁,只知道代号叫‘水德真君’。”
我和林晓棠对视一眼。
这个名字,我们在之前的案件中见过。就在那次码头爆炸案的墙上,写着一句话:
“水德真君庇佑,天罗地网之下,无处遁形。”
赵启明抬起头,目光有些涣散,“每次交易,都是通过加密短信完成的。内容只有一行字:‘≡’,然后是一个坐标。”
“最后一次呢?”我问。
“最后一次……”他顿了一下,“是三天前发来的,内容是‘货己清空,按原计划执行’。”
这句话像一根针,刺进了我的神经。
“原计划是什么?”
他摇头,“没人知道。只有最高层才知道全貌。”
我靠回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
这个案子表面上破了,可实际上,它只是揭开了更大阴谋的一角。
赵启明被带下去后,林晓棠走到我身边,压低声音:“你觉得他说的是真的吗?”
“部分是真的。”我拿起那份账本复印件,“但他隐瞒了最关键的信息——‘≡’到底代表什么?”
她皱眉,“你觉得它不只是标记?”
“如果是单纯的标记,就不会出现在那么多不同类型的案件里。”我站起身,“这个符号,是一种身份确认方式,也是一种控制手段。”
她若有所思地看着我,“所以……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走私案?”
“从来都不是。”我合上文件夹,“从一开始,我们就低估了它的复杂程度。”
回到办公室,我把那份账本复印件摊在桌上,用银色钢笔圈出几个关键点。
五年前的枪支走私案,三年前的码头爆炸案,上周的纵火案,还有这次的化学原料走私案——它们之间看似毫无关联,实则都被一个看不见的线连接着。
那个线头,就是“≡”。
我拨通了技术科的电话,“帮我查一下,最近三个月内有没有出现过‘≡’这个符号的新案件。”
对方答应了一声,挂断了电话。
我靠在椅背上,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一幕幕场景:仓库墙上的符号、账本上的编号、赵启明临走时的眼神……
每一个细节,都在拼凑一幅更大的图景。
而这幅图,才刚刚开始显现轮廓。
周小满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告,“沈哥,法医那边恢复的语音留言,己经初步识别出来了。”
我睁开眼,“说了什么?”
“除了‘货己清空,按原计划执行’,还有一句——‘三月十六,拜水神’。”
我猛地站起来,心跳加快。
“三月十六……”我喃喃重复了一遍,突然想起一件事。
那是旧案卷中夹着的那张纸条上写的日期。
也是某个仪式的时间。
我抓起外套,快步朝门口走去。
“去哪?”周小满问。
“档案室。”我边走边说,“我要看看过去五年,每年三月十六日发生的案件。”
脚步声在走廊里回荡,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照在地板上,仿佛一条通往未知的道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RKU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