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章 繁荣的经济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古代农女,长姐挣钱养家忙! http://www.220book.com/book/RL37/ 章节无错乱精修!
 

踏上镇上的商业中心,恍然间刘菁觉得她来到了她老家的镇上。

她知道这个朝代类似华国宋朝,商品经济发达,但也没有想到有这么发达。

街道上人潮涌动,商贩们的叫卖声,由远及近,随处可见粮油店、布店、酒店、杂货铺等商铺。

沿街的小贩们,有卖吃食的、手工艺品的,还有很多小吃摊,特别是那边的小面店,铺子不起眼,但传出来阵阵香气确实勾人,腹中空空刘菁的口水都要馋出来了。

刘菁赶紧醒醒神,收起好奇的目光,先准备去菜市将鸡蛋、白菜等卖了。

菜市也很热闹,人多卖东西的也多,农家菜、粮食、山货、鸡鸭都有,这么多东西衬托下,刘菁及她的货品就显得再普通不过了。

刘菁在菜市中找一个小角落,将鸡蛋和白菜摆出来,想想她又把5斤大米也摆出来,这点米就不去粮店了,就在这里卖,免得打眼。

在角落蹲了近一个时辰,东西才卖出去。

鸡蛋卖了10文,竹荪因为品相好,又是这个时节的稀罕物,卖了20文,白菜卖了3文。

最让刘菁惊喜的是,那5斤米也卖出去了,是一个穿着细棉布的年轻婶子买的,刘菁叫价8文,比粮铺贵一文,婶子也没讲价,还问还有没有多的,有还买。

刘菁在心里换算了两个时代的米价差异,觉得以后倒卖米也不是太划算,就推脱家里没有了。

那个婶子还觉得可惜,觉得刘菁家的东西不错,让她以后有好东西就拿到槐花巷子找她。刘菁自然点头称是,一顿好话送走了那婶子。

怀揣着卖东西的73文钱,刘菁一路观察镇上的情况,来到交帕子的锦绣阁。

小刘菁的绣活自然是好,掌柜的按照以前的工钱,结了50文钱给刘菁,又问她这次拿多少货品回去。

在掌柜检查货品的时候,刘菁己经把锦绣阁展示的东西都看完了,有各种布匹,绣线,各式手帕,成衣也有,但是数量很少,这个时代还是量体裁衣占大头。

刘菁看到她交上去的手帕,放在了标价65文的位置,这类绸缎的手帕价格在50-80文之间。棉质的帕子就便宜很多了,价格在20-30文之间。

这里的一匹布,1.5米宽,10米长。

麻布200-300文/匹,细棉布500文/匹,娟1-1.5两/匹,绸缎2-5两/匹,锦15-30两/匹。

难怪古代布匹可以当钱用,看看这些布匹的价格,一匹绸缎都可以买一亩田了。

刺绣技能估计失灵了,刘菁暂时不能再刺绣了,但她觉得将现代的布匹拿到古代卖,应该能够挣钱,只是这两个时代的材质差异要处理好。

“钱掌柜,我家里近期有事,没有时间再绣帕子了,这次就不领材料了,谢谢您的好意!”刘菁腼腆又带着笑意的给掌柜的解释。

“不知道店里收不收成品呢?以后我有时间了,自己买布,做好成品送来。”刘菁想着自己以后的倒卖计划,先探探钱掌柜的口风。

钱掌柜印象中,刘菁是个有礼貌,做出的绣活细致样式新奇的女孩子,又知道她家才逢大难,几个孩子支撑门庭,也就同意了。

“东西好我们自然是收的,要是想出新奇的花样子,你也可以拿来找我估价卖。”

“谢谢掌柜的,锦绣阁的生意定会更上一层楼的!……”好话不要钱,刘菁说了一番恭维的话,哄得掌柜喜笑颜开。

离开前,刘菁还花2文钱买了一兜子碎布头,这碎布己经碎的不能再用了,刘菁只是拿来参考,方便比较两个时代布料的差异。

从锦绣阁离开,刘菁又去了银铺、玉石铺、杂货铺、药铺等,顶着店伙计的白眼,将里面的货品种类、样式、价格都打探了一番,镇上的商品不齐全,但也有一定的参考性。

刘菁心里面暗暗有了计较,只等回去后再仔细规划。

刘菁把整个镇逛完,己经未时了。

一场大病才刚刚结束,刘菁的身体还没有恢复,早上又是喝的是野菜汤,现在她只感觉到腿脚发软,饥肠辘辘,眼冒金星。

她现在只想远离人群,在偏僻处,把她藏得那个馒头给吃了。

终于来到一个拐角处,刘菁观察西下无人后,将冷馒头囫囵吞枣的塞进肚子。

馒头又冷又硬,差点就把她噎的闭气了。

刘菁愤愤的想,挣钱,挣钱,以后大口吃肉,再也不要这么憋屈了。

只是这些都是后话,天色己经不早了,她得赶紧回家,免得路上遇到熟人,不好解释。

回到家的刘菁快手快脚的将将剩下的钱放进布袋子,又把花了5文钱买的熟石膏给放好,这点点还是在药店买的,她准备用它来点豆腐。

是的,这个时代己经有豆腐了,只不过他们这个镇上没有。

刘父是在县上吃过的,回来给家里人说那豆腐又白又香,上面放了些香菇干菜、肉末等调味,滑溜溜的,香喷喷的,几个小的听到刘父说的那么好吃,都馋坏。

刘父当时还承诺过,嫩豆花带不走,会坏,但下次会给他们带老豆腐回来,听人说老豆腐烧菜或者干煎都好吃。

只不过没多久刘父就出事了,这个吃豆腐的心愿也没有达成。

当时刘父说过,那一小碗豆花就5文钱,老豆腐则3文一块,约莫1斤重。

镇上的菜包子才2文1个,肉包子3文1个,加了臊子的面条才6文,素面只要4文。

刘父还说县城里大家都很喜欢豆腐,可见豆腐有市场,镇上没有人卖,只不过是没有人知道配方。

点豆腐能够难倒刘菁吗?她小时候亲自点过豆腐了,更别说她的钻研过很多低成本赚钱小妙招!

黄豆的一生他都知道,豆芽、豆子、豆腐、豆腐干……

今天她特地到药房买了熟石膏,没有熟石膏她也能用草木灰给点起豆花,还能尝试做盐卤,只不过要浪费时间和黄豆做实验。

现在干黄豆2文一斤,一斤豆子大概能出2-3斤老豆腐,都卖了的话就是6-9文,除去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做豆腐生意,1斤豆子能够挣3-5文钱。

这还是刘菁把人工成本高高的算的情况下,要知道古代人工最不值钱,你根本没有地方去把人力换成还钱。

所以这豆腐生意可行,而且短时间内,他们家是镇上独一份。

家中石磨和麻布都有,再做个过滤的架子,家伙事就齐全了,想到卖豆腐能够挣钱,刘菁干劲十足。

刘菁快手快脚的做好饭,等刘荣等回来,然后告诉大家她打算做豆腐生意的事情,只不过配方从何来,还得想好说辞。



    (http://www.220book.com/book/RL3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古代农女,长姐挣钱养家忙! http://www.220book.com/book/RL3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