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老师说,如果贸然下朱高炽三兄弟,一定会打草惊蛇,所以,所以,最好把他们给送回去,以此来迷惑燕王,让他放松警惕。
“你也不长脑子,分不清当前情况,你都要跟人家撕破脸了,居然还要想着维持体面。”
“黄子澄那么说你就首接听了。”
“好歹你也是洪武大帝亲自教导出来的储君,居然会被几个文人给糊弄成一个傻子。”
“你把人家三个孩子全都送回北平,燕王朱棣没了后顾之忧,接下来当然就是要密谋起兵夺位。”
“靖难之役打响,你举全国之力去讨伐一个没多少兵的藩王,居然还把裤衩子都给输光了,你就没想想原因?”
“你在这叫屈,说什么天不助你,你怎么就不想想究其原因是你自己太蠢呢?”
“人家朱棣那边,是一等一的谋士在全权操盘,运筹帷幄,你这边呢?两个半傻子合一块,愣是把大好的棋给打成一片烂。”
“你骂够了没有?”朱允炆神色有些不甘,他攥紧拳心强行为自己辩解道:“朕是举全国之力讨伐,可上天不助朕也是真的。”
“白河沟之战,李景隆和平安率军围困燕军,局势一片大好,可突然一阵邪风,竟然吹断了我方帅旗,导致军心大乱。”
“夹河之战,盛庸率军与燕军对抗,双方势均力敌,眼看就要分出胜负,谁料又是一阵邪风突降,使得朝廷大军毫无抵抗之力。”
“滹沱河之战,一阵邪风突起,将大树连根拔起,吹到我方阵地,燕军乘胜追击,大败我军。”
“这三场邪风,明明就是老天偏心,它在暗自襄助西叔,它不站在朕这一边。”
“纵然朕失策在前,可上天不助,亦是实情。”
“你还有何话要说?”
“哎......”乔安重重叹了一口气,她不敢说那些邪风是真的,毕竟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想必前线给朱允炆的军报之上,也是这么写的。
但是......
“你有没有想过,或许邪风是真的存在,但或许,是人心叵测.......”
“我虽然不清楚这些邪风到底是真是假,但我清楚一件事.......”乔安站起身来,看向朱允炆,
“你举全国之力讨伐燕王朱棣,那么多将士在前线为你拼命,可你却在背后活要面子拖后腿。”
“你是不是曾经给前线大将传言:毋使朕负杀叔之名.....”
“你都跟人家开战了,居然还要求不要杀了你叔叔,朱允炆,你有病吧?”
“前线战场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那么多士兵因为你一句削藩征讨藩王,死在战场之上再也回不来。”
“你却要求人家对敌军首领宽仁以待。”
“你知不知道,就是因为你这一句话,导致将士们在战场之上束手束脚,完全不敢放开了干。”
“燕军杀中央军如砍刀切菜,中央军却要顾忌燕王的性命,不敢使尽全力。”
“久而久之,大家自然也就意识到,什么征讨逆贼?不过是你们叔侄两个的战场游戏罢了。”
“哪怕是中央军占据上风,也不敢对燕军下死手。”
“燕王朱棣带着十来个亲信,就能在上万人马之中杀几个来回,如入无人之境。”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你给他的免死金牌。”
“既然皇帝要求不能杀燕王,那他们还打什么?装装样子也就是了......”
“当然,还不止如此,你派李景隆一个纨绔子弟兵当元帅,率领五十万大军征讨燕军,结果呢,败得落花流水。”
“他带着十倍于燕军的兵力却是一败再败。”
“可即便如此,你依然不舍得杀他。”
“底下将士们见状,自然明白皇帝仁慈,李景隆犯下如此大错居然都没有事,那他们还怕什么?”
“大家都是人,能活谁又会愿意死在战场上?”
“从此之后,那些将士但凡对上燕军,那都是糊弄两下,简单对抗一下首接完事。”
“反正燕王是皇帝的叔叔,万一伤到他,说不定还要被皇帝问罪......”
“你们是一家人,但却是在拿底层将士们的命在玩。”
“那好,人家不陪你玩了。”
“反正天高皇帝远,你又看不到战场实况,自然是能糊弄就糊弄,随便对抗两下,首接退兵,完事了就上折子说是天降邪风,我军力不能敌,被燕军所破。”
“你看,你这一番骚操作下来,大家全都变聪明了。”
“靖难之役期间,或许有几个是真正在打仗,为国尽忠,为你效力的将军,可那又有什么用呢?”
“有你那一句毋使朕负杀叔之名当作紧箍咒,谁又敢真的对燕王下手?”
“你派出几十万大军想要镇压燕王,可偏偏又是你亲口说的圣旨,成了燕王的护身符。”
“你心慈手软,优柔寡断,识人不清,赏罚不明,逼得将士们只能用这种办法来自保,到头来还要怪老天不公,不站在你这一边。
“朕也不想的,”朱允炆摇头为自己辩解道,“朕也不想的,西叔是武将,朝中武将大多与他沾亲带故,那些亲近西叔之人,朕如何敢用?”
“所以你就用李景隆?因为他是你的心腹?”
“呵,你可知,正是你这个心腹在燕军到达南京城外金川门前,亲自打开城门,率军投降,恭迎燕军入城......”
乔安说到这里,朱允炆神色颓然,瘫坐在原地,他口中喃喃道,“朕只是没想到,他们会糊弄朕....朕更没想到,他会背叛朕........”
“胜者为王败者寇,没有人是傻子,谁不想跟一个英明果决的君主.....”乔安目光平静的看着他,问道:“可惜,你不是......”
“你不是被你西叔打败,你是被自己打败,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好歹你也是受过储君教导的,怎么就会被几个书生给忽悠成一个傻子呢?”
“你只知从书本上有治国之策,却不知空谈误国。”
朱允炆心里一颤,本能解释道:
“不是这样的,朕只是想做一个明君。”
“老师说了,只要朕按照圣人学说治国,必能让大明真正实现天下大同。”
(http://www.220book.com/book/RLQ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