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章 怎么应对别人对你的欺负

小说: 资治通鉴感悟   作者:浩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资治通鉴感悟 http://www.220book.com/book/RM49/ 章节无错乱精修!
 

春秋晚期,晋国国势衰微,由六卿轮流主政。智文子智跞主政时,智家势力骤增。智跞死后,赵家赵鞅与智家智宣子共同主政。智宣子病逝后,赵鞅联合韩、魏两家打压智家。赵鞅死后,智家家主智襄子执政。为恢复晋国霸主地位,智襄子率先将自家两万户封地献给晋君,继而要求韩、赵、魏三家割地。

智襄子向韩康子索要封地时,韩康子本不愿给。但谋士段规进言:“智瑶贪财好利且刚愎自用,若不给他,必定兴兵讨伐我们。不如暂且答应,待他得地后愈发狂妄,定会向其他家族索地。若别家拒绝,他必动武,届时我们既能避开祸患,又可伺机而动。” 韩康子称善,遂派使臣献上万户封邑。智襄子大喜,果然又向魏桓子索地。魏桓子本欲拒绝,家相任章问道:“为何不给?” 魏桓子答:“无故索地,怎能给?” 任章劝道:“智襄子强行索地,必令诸大夫惊惧;我们给他土地,他必骄傲自满。骄傲则轻敌,惊惧则相亲,届时我们联合忧惧的家族,对抗轻敌的智氏,智家必不能长久。《周书》有言:‘欲败敌,先从之;欲取之,先与之。’主公不如暂忍一时,让智襄子骄横,再联合盟友共图大业,何必独自成为他的眼中钉?” 魏桓子颔首,亦赠予智襄子万户封地。随后,智襄子向赵襄子索要蔡与皋狼两地,赵襄子断然拒绝。智襄子勃然大怒,以赵不献地为由,率领韩、魏两家甲兵攻打赵氏。

智襄子索地的三重图谋

1. 试探对手,分化联盟

赵鞅执政时,韩、魏曾助赵氏打压智家,意图消灭智氏。智宣子去世后,孔武有力的智襄子继位并辅佐晋君,执掌大权的智家难免心生报复。但无端索地易招公愤,故智襄子先献己地于国君,再要求三家效仿,以此:

测试服从性:先向韩、魏索地,从 “软柿子” 下手,试探两家是否仍与赵家结盟;

制造开战借口:若三家拒绝,便以 “忠君” 之名发兵征讨;

削弱赵家羽翼:赵家在赵鞅时期发展迅猛,若攻赵,需先瓦解其与韩、魏的联盟。

2. 韩魏退让:祸水东引的生存策略

智襄子采取 “逐个击破” 策略,先索韩地,再索魏地,最后针对赵。韩、魏退让的原因在于:

实力悬殊:若拒绝,智襄子可借 “忠君” 之名讨伐,单凭一家难以抗衡;

避免孤立:逐个索地使韩、魏无法联合其他家族,若开战则孤立无援;

转嫁危机:韩、魏不愿与智家两败俱伤,遂同意索地,将矛盾引向赵家,企图 “坐山观虎斗”。

3. 赵襄子拒地:绝地反击的战略豪赌

当时晋国六卿己只剩赵、韩、魏、智西家。智襄子向韩、魏索地成功后,若赵再屈服,智氏势力将无人能制。赵襄子拒绝的底气在于:

利益共识:智襄子索地己损害韩、魏利益,赵若开战,可拉拢两家形成同盟;

长远考量:若持续退让,终会被智氏吞并,不如放手一搏,联合韩、魏对抗智家。

启发:弱者的生存博弈之道

1. 以退为进,积蓄力量

当实力不足以对抗强敌时,可暂忍小辱,通过牺牲局部利益保全大局,为寻找盟友、等待时机争取时间。如韩、魏献地,既是避祸,也是为日后反戈积蓄力量。

2. 骄纵强敌,制造矛盾

通过 “示弱” 助长对手嚣张气焰,使其西处树敌。智襄子得地后愈发狂妄,最终引发韩、魏不满,为三家联合反智埋下伏笔。

3. 合纵连横,抱团取暖

面对共同威胁时,弱者需联合起来形成 “攻守同盟”。赵襄子正是预判到韩、魏与智氏的利益冲突,才敢拒绝索地,最终促成三家联手,逆转局势。

智襄子索地的故事,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博弈。从韩、魏的隐忍退让,到赵襄子的果断拒地,再到三家最终联合灭智,其中蕴含的 “韬光养晦”“借力打力”“合纵抗强” 等智慧,不仅是古代政治斗争的缩影,也为现代人在竞争中提供了深刻启示:面对强敌,盲目硬抗不如冷静布局,通过 “蓄势 — 谋势 — 破势” 的策略,方能在危机中寻得转机。



    (http://www.220book.com/book/RM4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资治通鉴感悟 http://www.220book.com/book/RM4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