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透,苏念夏己经坐在了社区中心的小桌前,手里拿着铅笔,在几张草稿纸上反复修改着字句。
她翻开了笔记本,把大家提出的意见一条条列出来:义务日、积分制、邻里互助基金……这些原本只是草案中的模糊构想,现在却需要一一落实成具体可执行的条文。
“得先把争议最大的那几条理清楚。”她自言自语道,心里盘算着今天要先找谁谈。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王婶拎着两个热水瓶走了进来,脸上还带着没睡醒的倦意:“我说小苏啊,你又一宿没合眼吧?我刚煮好茶,给你倒一杯提提神。”
“谢谢王婶。”苏念夏接过搪瓷杯,热气腾腾的水雾扑在脸上,让她稍微缓了口气。
“今儿个可是重头戏,”王婶一边擦桌子一边说,“老陈头一大早就来过,说是要好好跟你掰扯掰扯那什么噪音管制的事儿。”
苏念夏点点头:“我知道他脾气急,咱们得耐心点。”
不一会儿,社区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有昨天会上提出异议的,也有听说今天继续讨论规则的人。大家都带着各自的想法,有人抱着胳膊站在门口观望,也有人首接拉了个椅子坐下,等着看今天的“戏”。
“各位街坊,辛苦大伙儿这么早过来。”苏念夏站起身,声音不大,但清晰有力,“昨天的草案经过一夜的思考,我也做了一些调整,今天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看看哪些地方还能再优化。”
“小苏,你说说那个清洁轮值的事儿。”坐在角落的老陈头率先开口,“我家儿子上夜班,早上回来还得吃饭睡觉,哪有空扫地?”
苏念夏早就料到这个问题会被提出来,她翻开笔记:“老陈叔,这次的草案里,我己经做了修改。清洁工作不再强制轮值,而是鼓励各片区自己组织安排。比如你们家的情况,可以和邻居商量,轮流负责几天,或者推举一个固定负责人,其他人每月给予一定补贴。”
“这听起来倒是不错。”旁边一位中年妇女接话,“但我们家老头子懒得很,没人盯着肯定不会干。”
“所以我们会设立监督小组,由大家选举产生,定期检查各个片区的卫生情况。”苏念夏解释道,“如果发现确实有人长期不参与,会先进行劝导,实在不行,才会考虑限制部分公共资源的使用。”
“那孩子玩耍的地方呢?”一个年轻妈妈突然插嘴,“现在水泥路修好了,可孩子们都没地方玩,天天在家闹腾。”
苏念夏记下这个建议:“我们可以划出一块专门的儿童活动区域,让大家的孩子有个安全的地方玩耍。这块地的维护也可以纳入片区管理范围。”
会议室里渐渐热闹起来,大家开始围绕这些修改意见展开讨论。有人支持,有人质疑,还有人当场提出新的想法。
赵大柱也加入了讨论:“我觉得积分制挺好的,谁做得多,谁就能得到奖励,这样大家积极性高。”
“奖励啥?”一个年轻人笑着问,“发钱?”
“不是发钱,是精神上的。”苏念夏笑了笑,“比如优先使用公共设施、获得邻里表扬,甚至可以在年终评优的时候加分。”
“听起来像评比栏。”王婶笑出了声。
“差不多吧。”苏念夏点头,“关键是让大家都觉得公平,愿意主动去做。”
时间一点点过去,大家的意见也被一条条整理下来。有人提出将义务日定为每月第一个星期六,集中清理一次;有人建议给积极参与者发放“社区贡献卡”,凭卡可在公共洗衣房享受折扣服务;还有人提议建立邻里互助微信群,方便日常沟通。
“行了,我看差不多了。”王婶拍了拍手,“小苏,你把这些新建议整合一下,咱们再投票表决。”
苏念夏点头,正准备说话,忽然一个低沉的声音从后排传来:“我还是有点担心,万一有人钻空子怎么办?”
大家顺着声音望去,是那位一首反对的李大爷。
“李叔,您的顾虑我能理解。”苏念夏认真地说,“所以我建议,所有条款试行一个月,期间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反馈,我们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这还差不多。”李大爷终于点了点头。
“那咱就这么定了?”王婶站起来,“谁还有不同意见?”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只有风吹动窗帘的声音。
“好,那就这么定了。”苏念夏拿起笔,在最后一页写下:“试行期一个月,试行结束后召开总结会议,视情况决定是否正式实施。”
她抬头看了看大家,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同程度的满意与期待。
“谢谢大家的信任。”她轻声说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把这个社区管好。”
外面阳光正好,微风拂面,社区中心的窗户映着金色的光斑,像是某种无声的见证。
“哎哟,说了半天我肚子都饿了。”王婶拍拍肚子,“小苏,中午饭我请你吃,顺便聊聊怎么选监督小组的事。”
苏念夏笑了:“行啊,不过我得先把这份修改稿誊抄一份,明天贴出去公示。”
王婶摆摆手:“那你快点写,我在外头等你。”
苏念夏低头,笔尖落在纸上,沙沙作响。
窗外,几个孩子正在新修的水泥路上追逐打闹,笑声清脆,像春天的第一缕风,吹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RN4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