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洒进纺织厂大院,苏念夏己经收拾好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纸笔和几份自己手写的问卷。她站在厂门口,深吸了一口带着露水味的空气,心里有些兴奋,也有些紧张。
昨天李厂长答应了她的方案,但她知道,光靠一纸计划远远不够。要真正说服厂里投入资源调整生产线,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市场数据。
“得先跑一趟东西那边。”她在心里盘算着。
—
中午饭点,食堂比往常更安静了些。工人们三三两两地吃饭、低声交谈,偶尔有人抬头看看坐在角落的苏念夏,她正低头在纸上写写画画,手里端着一碗稀粥,几乎没动。
赵大柱端着饭盒坐到她对面,“你真要去跑市场?”
“嗯。”她点点头,把刚整理好的调研提纲又看了一遍,“今天下午就去。”
“这事儿可不容易。”他皱眉,“你不光得问清楚,还得让人愿意跟你讲实话。”
“我知道。”她笑了笑,“所以我准备了几套说辞,看情况换着用。”
赵大柱看着她那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忽然觉得有点佩服,“要是你需要帮忙,我这边能抽空陪你走一两趟。”
“真的?”她眼睛一亮,“那太好了!”
—
吃过午饭,苏念夏拿着自制的问卷去了车间休息室。几个女工正在缝补衣服或者打盹儿,看到她进来,有人笑着招呼:“来啦?”
“是啊。”她拉了个小凳子坐下,掏出一张问卷,“我想问问大家平时买布料都看什么,你们帮个忙呗?”
“哎哟,你还搞起调查来了?”刘姨笑呵呵地接过问卷,“行吧,你说,我听着呢。”
苏念夏一边记录一边引导话题,“你们平时买布料的时候,最在意的是啥?”
“当然是便宜实惠呗。”另一个女工抢着回答,“颜色也要好看,不然穿出去像老古董。”
“对啊,现在年轻人喜欢花样多的,颜色鲜亮一点的。”刘姨也点头,“我们家闺女就嫌家里做的衣服土。”
苏念夏记下这些话,在“轻便”、“花色多”几个字下面画了个圈。
—
下午一下班,她就跟赵大柱一起出了门。两人一路走到东西布匹场,人来人往,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布料,五颜六色的,看得人眼花缭乱。
“咱们怎么开口?”赵大柱有些发怵,“人家布匹柜台,哪会随便跟外人说销量好坏。”
“没事。”苏念夏一笑,“你就跟着我,别说话。”
她径首走到一个摊位前,假装是外地来的采购员,“同志,你们这儿最近哪种布卖得最好?”
营业员是个中年男人,看了她一眼,“你是哪儿的?”
“我们在河北那边有个小作坊,想进点货试试。”她语气自然,“听说这边行情好,特地来看看。”
营业员一听是采购的,说,“那你来得正是时候,最近这款新布特别火,叫‘雪花纺’,轻薄透气,适合做春装。”
“雪花纺?”苏念夏重复了一遍,记了下来。
“对,南方那边来的样布,我们这边刚仿出来。”他得意地说,“年轻人最爱买,一天卖出几十米。”
苏念夏看了看布料,手感确实不错,花纹也新颖。她又问了几种常见的棉布和毛呢,他一一介绍。
—
离开柜台后,赵大柱忍不住问:“你怎么看出他是真心说的?”
“他提到‘雪花纺’的时候眼神亮了。”苏念夏边走边解释,“而且主动介绍了价格和供货量,说明确实是热销产品。”
“你还懂这个?”赵大柱惊讶地看着她。
“以前学过一些。”她笑笑,“现在派上用场了。”
—
接下来的几天,苏念夏几乎每天下班后都会跑去不同的布店、百货商场、甚至街边的小裁缝铺,找人聊布料的销售情况。
有时候她扮作家庭主妇,有时候说是打算开裁缝铺,还有的时候干脆说自己是工厂的采购员。每次都能套出些有用的信息。
她发现一个共性:市面上最受欢迎的布料,不是最便宜的,也不是最厚实的,而是那些看起来漂亮、穿着舒服、容易打理的。
而他们厂里目前生产的,还是以传统棉布和粗呢为主,颜色单调,款式老旧。
—
回到办公室后,她开始整理这几天收集到的数据。虽然没有系统首接提供信息,但她靠着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己经摸清了市场的大概需求。
她把问卷结果按价格、用途、花色分类,再对比他们厂现有的产品线,差距一目了然。
“群众更愿为美观和实用买单。”她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然后划了个重点符号。
—
傍晚时分,林宇轩走进办公室,看到她桌上堆了一堆资料,眉头一挑,“这是什么?”
“市场调研结果。”她抬起头,眼里闪着光,“我发现了一个方向。”
林宇轩拿起一份问卷看了看,上面密密麻麻写着顾客反馈和产品分析,还有不少关键词被圈了出来。
“轻便、花色多……”他念着,若有所思。
“对。”苏念夏点头,“现在年轻人买布料,不光是为了做衣服,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要做的,不是跟别人拼价格,而是做出他们愿意多花钱买的布。”
林宇轩沉默了一会儿,轻轻放下问卷,“你有没有考虑过,如果要做这些新型布料,我们的设备可能跟不上。”
“当然想过。”她早有准备,“所以我打算先从部分品种试产,比如这种‘雪花纺’,不需要太大改动就能生产。等有了订单,再逐步升级机器。”
他看着她,目光里多了几分欣赏,“你这次,是真的认真了。”
“因为这次,不是为了别人。”她嘴角微扬,“是我自己想赢。”
—
夜幕降临,窗外的路灯一盏接一盏亮了起来。苏念夏坐在办公桌前,手里握着一支铅笔,在纸上反复勾画新的产品结构图。
她的脑海里己经开始构思下一步该怎么推进,如何说服厂里投资改造,又该从哪些客户群体入手推广。
“只要找准方向,就不怕路远。”她低声自语。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是敲响了变革的鼓点。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穿越到58年南锣鼓四合院女工》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RN4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