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硝烟散尽,巨大的荣誉、闪光灯、校长的激情演讲和返校欢迎仪式,如同夏日骤雨,来得猛烈,去得也快。沈小腾的金牌和林薇的银牌被郑重地锁进展览柜,成为了市一中荣誉墙上两颗耀眼的新星。校长周正明在升旗仪式上红光满面,演讲主题终于从“榜样力量(CP版)”升华到了“为国育才,科技兴邦”,眼神扫过台下并肩站立的两人时,欣慰骄傲得几乎要飘起来。教导主任老张站在一旁,欣慰地舒了口长气——总算没再提“青春同行”了!
喧嚣过后,日子迅速沉底,回归了高一学生特有的、带着点懵懂又渐入佳境的“平静”。黑板报上不再是“沈林CP”的八卦园地,换成了“欢迎新同学”和“秋季运动会预告”。曾经狂热的目光沉淀为纯粹的仰望和请教:“腾神,这道力学题受力分析怎么画?”、“薇姐,竞赛那道电学题还有更巧的方法吗?”
沈小腾和林薇的生活,也沉入了一种更真实、更专注于学业的节奏。这种平静,不再是风暴前的假象,也不是集训营高压下的喘息,而是目标清晰、步履稳定地消化着竞赛带来的视野提升,同时扎实打好高一的基础。高考还很遥远,但知识的山峰,己在眼前。
***
高一(一)班教室,秋日的阳光带着暖意。课间少了些追逐打闹,多了些围在一起讨论题目的小团体。
沈小腾依旧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在他低垂的眼睫上跳跃。他面前摊开的,是高中物理课本,但旁边放着一本翻开的、写满密密麻麻批注的笔记本——那是他整理竞赛心得的私藏。他正快速地在课本空白处补充着更深层的推导和背景知识,笔尖流畅。偶尔,他会抬眼,目光掠过斜前方那个同样埋首的身影。
林薇坐在他斜前方几排,正对着一道结合了运动学和简单能量守恒的物理题。竞赛的经历让她解题时眼神更加沉静,思路也更开阔。她不再满足于套公式,而是尝试着画出更清晰的物理图景。阳光透过窗户,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光晕,微蹙的眉心透着认真的思索。
当遇到一个需要巧妙转换参考系的点时,林薇的笔尖停了下来。她下意识地、指尖在桌面上极其轻微地敲击了两下——笃,笃。像是某种整理思路的下意识习惯。
几乎微不可闻的声音。
但坐在后面的沈小腾,笔尖却极其轻微地顿了一下。他没有抬头,冰封的眼底掠过一丝了然。他随手在草稿纸边缘写下两行简洁的字:
**“以匀速运动的B为参考系。A相对B的初速、加速度重新标定。”**
然后,像处理一张无关紧要的草稿,将那页纸沿着桌面,悄无声息地滑到林薇桌沿的空隙处。动作自然得像风吹过。
没有言语,没有眼神交汇。
一张写着冰冷提示的纸片,便是最高效的交流。
林薇拿到纸片,目光快速扫过,眼底瞬间亮起“原来如此”的光芒。她没道谢,只是嘴角牵起一丝几不可察的了然弧度,拿起笔,流畅地在图上标出了新的参考系和速度矢量。思路豁然开朗。
陈璐刚想凑过来问林薇借笔记,恰好看到这一幕,捂着嘴偷笑起来,在心底OS:“啧啧,这该死的、无处安放的默契!草稿纸传情,学霸の浪漫!”
***
图书馆靠窗的老位置,成了他们心照不宣的据点。高大的书架隔绝了走廊的喧闹,只剩下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笔尖划过的轻响。
沈小腾在攻克一本《高中物理竞赛思维拓展》(高一适用版),眉头微锁,沉浸在更精妙的模型构建中。
林薇则在认真整理数学的错题本,将一道关于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的难题反复咀嚼,寻找更优解。
两人隔着几张桌子,各自沉浸在知识的深潜中,却又共享着这片由专注构筑的宁静海域。
有一次,林薇被一道需要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数学题卡住,几种代数解法都显得笨重。她放下笔,揉了揉手腕,目光无意识地落在对面沈小腾手边那本厚厚的竞赛笔记上。封面上凌厉的字迹,让她想起他决赛时构建物理模型的精妙。
恰在此时,沈小腾似乎也遇到了一点阻碍。他合上思维拓展书,指尖在桌面上无意识地画着某个力学的矢量图,闭目沉吟。
寂静中,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
林薇的目光从笔记收回,重新落回自己的错题。就在她准备放弃这道题时,眼角的余光瞥见沈小腾拿起了那本珍贵的笔记本。他翻到某一页,停留片刻,然后拿起笔,在空白处快速写下一行字。写完后,他并没有合上笔记本收起,而是将它摊开,随意地放在了桌角,靠近过道的一侧。
做完这一切,他重新拿起思维拓展书,仿佛只是做了个笔记。
林薇的心跳莫名快了一拍。她犹豫了一下,站起身,假装去还书。经过沈小腾桌边时,目光飞快地扫过那摊开的笔记本页面。
上面没有题目,没有公式,只有一行清晰有力的字迹:
**“物理模型可视化,常能化繁为简。数形同理。”**
林薇的脚步几不可察地停顿了一瞬。这行字,像一道光!她立刻意识到自己困在纯代数里了!那道数学题,如果画出清晰的函数图像和几何图形,寻找交点、面积或运动轨迹,很可能柳暗花明!物理模型需要构建清晰的图景,数学的“形”不正是另一种图景吗?
豁然开朗!
她没有去碰笔记本,只是脚步轻快地回到座位,迅速在草稿纸上画起了坐标轴和函数图像。一种全新的、首观的解法跃然纸上。
沈小腾在她回到座位后,才伸手将笔记本收回,动作流畅自然。冰封的脸上依旧平静,只有那微微舒展的眉梢,泄露了一丝思维碰撞后的微澜。
期中考试动员会,小礼堂里坐满了高一年级的学生。气氛带着点初生牛犊的兴奋和对第一次重要考试的紧张。
沈小腾和林薇作为年级的标杆(主要是成绩),被请上台分享学习心得(精简版)。
沈小腾接过话筒,站姿挺拔,声音透过音响传出,清冷、简洁,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笃定:
“基础为本,概念清晰。模型构建,重在理解。题海有岸,思维无疆。” 十六个字,字字如冰,砸在安静的礼堂里,带着一种理科王者的绝对理性。
话筒递给林薇。她深吸一口气,声音清澈温和,像一股清泉流淌在沈小腾留下的冰面上:
“勤于总结,善于反思。不畏难题,贵在坚持。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她强调了过程和方法,带着一种柔韧的坚持。
一个指向思维的深度和边界,一个强调学习的韧性和方法。
风格迥异,却奇异地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回响,让台下原本有些浮躁的心绪沉淀下来。
“哇哦!” 台下有低低的惊叹。
“不愧是金牌银牌!说的好有道理!”
“沈神好酷!薇姐好温柔!”
“感觉被点醒了!”
陈璐在台下激动地掐着同桌的胳膊:“听见没!一个‘思维无疆’,一个‘水到渠成’!绝配!比偶像剧台词带劲多了!”
动员会结束,人群涌出礼堂。
沈小腾和林薇并肩走下小小的舞台。没有刻意的交流,没有并肩而行,只是随着人流自然地走在同一条通往教学楼的林荫道上。秋日午后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梧桐叶,在两人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风带着凉意,卷起几片金黄的落叶。
远处传来篮球场上少年们的呼喊。
前方,是堆着练习册的课桌,是即将到来的期中检测。
身后,是短暂的喧嚣和小小的荣耀。
没有粉红色的滤镜,没有刻意营造的波澜。
只有目标清晰的冷静,有相互砥砺的默契,有在知识探索路上彼此印证存在的、沉默而坚定的信号。
还有脚下这条,铺满落叶、通往更高知识殿堂的林荫道。
这就是竞赛归来后,高一下学期的“平静”日常。
咸鱼?不存在的,学海无涯。
他们是刚刚展露锋芒的雏鹰,是开始汲取深泉的幼苗,在看似普通的校园日常里,以他们独有的方式——一张草稿纸,一行笔记,一句心得——沉默地积蓄着力量,准备飞向更广阔的天空。而那段由竞赛、集训、草稿纸和无声信号共同编织的经历,早己成为他们青春画卷上,独特而坚实的底色。
作者“代码熊猫”推荐阅读《重生之我是沈腾咸鱼崽》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RN7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