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研学通知】
周一晨会上,校长宣布了一个让全校沸腾的消息:“为庆祝建校六十周年,学校将组织高一年级前往北京开展研学活动,参观故宫、天安门、清华大学……”话音未落,端木阳就激动地抓住赫连朔的胳膊:“卧槽!北京!我要去看天安门升旗!”印爱国则偷偷在笔记本上画了个笑脸,珍珠发夹在晨光中微微晃动。
王雪菲推了推眼镜,小声对张曼琪说:“研学手册里的行程安排很紧凑,不过……”她顿了顿,“韩家的案子最近进入司法程序,张主任也被提起公诉,或许我们可以趁机放松一下。”张曼琪点点头,想起上次火灾后大家紧绷的神经,确实需要一场远行来调整。
【火车上的“五芒星课堂”】
绿皮火车轰隆隆驶向北京,五个人挤在软卧车厢里。端木阳抱着零食袋滔滔不绝:“知道吗?我表哥说北京烤鸭要卷葱吃才正宗!”赫连朔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突然开口:“我爸年轻时来过北京,说故宫的红墙特别壮观。”
印爱国拿出平板电脑:“来,我们先预习一下!”屏幕上跳出故宫的3D模型,他戴着珍珠发夹,像个小导游一样讲解:“看到没?这是太和殿,屋脊上的走兽代表等级……”王雪菲则打开研学任务单:“我们需要完成‘历史建筑与文化传承’的调研报告,正好结合故宫的结构分析。”
【故宫红墙下的“秘密约定”】
站在太和殿前,端木阳仰着头感叹:“哇塞!这才叫气派!”印爱国却注意到墙角的一块残砖,低声说:“你们看,再宏伟的建筑也有岁月的痕迹,就像我们对抗的不公,虽然顽固,但总会被时间和正义磨平。”
赫连朔突然指着远处的角楼:“记得吗?我们第一次在茶馆收集证据时,说过要一起站在阳光下。”他的目光扫过伙伴们——王雪菲认真记录着建筑细节,张曼琪对着红墙拍照,端木阳在研究屋檐的雕花,印爱国则轻轻抚摸着墙上的石纹。
“等案子结束,”张曼琪突然开口,“我们再来一次北京吧,不带任务,就单纯看看风景。”
“好啊!”端木阳立刻响应,“我要吃十只烤鸭!”
王雪菲推了推眼镜,嘴角上扬:“可以安排。”
印爱国摘下珍珠发夹,对着红墙比了个心:“就这么定了,五芒星的北京之约!”
【清华园里的“未来畅想”】
参观清华大学时,五个人被校园里的学术氛围深深吸引。在图书馆前,王雪菲看着玻璃窗里埋头苦读的学生,轻声说:“以后我想考这里的物理系。”张曼琪点头:“我想读新闻传播,让更多人听到正义的声音。”
端木阳挠了挠头:“我可能考体校吧,当运动员也能为国争光!”赫连朔则望着远处的实验室:“我对机械工程感兴趣。”印爱国转着珍珠发夹,笑着说:“我嘛,先学好历史,以后做个保护文化遗产的人。”
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在他们身上,少年们的梦想在顶尖学府的土壤里悄然发芽。这一刻,之前的斗争与压力仿佛都化作了前行的动力,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返程前的“意外收获”】
离开北京的前一晚,五人组在王府井步行街闲逛。端木阳突然指着一家书店:“快看!那不是之前帮我们发声的退伍老兵吗?”只见书店角落里,那位老兵正在签售新书《少年中国说:五芒星的抗争实录》,书的封面是五个少年站在校园里的剪影。
“你们来了!”老兵笑着招呼他们,“这本书记录了你们的故事,也希望能激励更多人勇敢面对不公。”他递给每人一本签名书,“记住,无论未来遇到什么,都要像五芒星一样,永远发光。”
【火车上的“星光誓言”】
返程的火车上,五个人捧着新书,久久没有说话。车窗外,城市的灯光渐次熄灭,只有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等我们下次来北京,”印爱国打破沉默,珍珠发夹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着微光,“一定要去看升国旗,在国旗下重温我们的誓言。”
“嗯!”其他西人异口同声。
赫连朔补充道:“还要带着我们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
王雪菲翻开笔记本,写下一行字:“五芒星北京之约:2026年,天安门广场,不见不散。”
火车继续向前行驶,载着五个少年的梦想与约定,驶向未知的明天。北京的红墙、清华的梧桐、老兵的新书,都成为他们青春里难忘的印记。而那场未尽的约定,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继续携手前行,让五芒星的光芒,照亮更广阔的天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RO8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