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五圣山,夜风裹挟着硝烟味在坑道间穿梭。李云龙蹲在观察哨里,举着缴获的美军红外望远镜——这宝贝是从一个被击毙的美军少校身上找到的——扫视着对面美军阵地。月光下,美国大兵们正围着汽油炉煮咖啡,钢盔和枪管反射着冷光。
"看见那个指手画脚的没?"李云龙压低声音,指向一个正对着地图比划的军官,"领章上是橡树叶,起码是个中校。"
趴在旁边的魏大勇眯起眼睛:"距离得有八百米,咱们的莫辛纳甘够得着吗?"
"把'吗'字去了。"李云龙咧嘴一笑,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他转身对身后三个精瘦的战士招招手,"二娃,看你的了。"
名叫李二娃的战士不过二十出头,却是全师有名的神枪手。他熟练地架起加装自制瞄准镜的莫辛纳甘步枪,枪管上缠着破布条消除反光。这枪是李云龙亲自改良的,根据现代弹道学知识调整了膛线和照门。
"风向东南,风速约每秒三米..."李云龙舔湿手指测了测,"调两个密位。"
二娃轻轻转动瞄准镜,呼吸逐渐变得绵长。月光下,十字准星稳稳套住那名美军军官的胸膛。随着一声轻微的"咔嗒"声,枪身在夜色中微微一颤。
八百米外,那名中校突然像被无形的大锤击中,仰面栽倒。美军阵地顿时大乱,士兵们惊慌失措地寻找掩体,汽油炉被打翻,蓝色的火苗窜起老高。
"撤!"李云龙一挥手,五人小组悄无声息地消失在错综复杂的坑道网中。
这就是让美军闻风丧胆的"月夜死神"战术——李云龙将现代特种部队的狙击战术与志愿军的夜战优势相结合,组建了十二个"猎杀小组",专门在月明之夜狙杀敌军军官、机枪手和通讯兵。
回到指挥所,赵刚正在油灯下统计战果。见李云龙进来,他推了推裂了缝的眼镜:"今晚又干掉三个军官?"
"一个中校,两个少尉。"李云龙接过搪瓷缸灌了口凉水,"美国佬现在晚上都不敢出工事了,撒尿都得拿钢盔接着。"
赵刚递过一张电文:"兵团部通报,美军可能提前发动夏季攻势。上甘岭方向发现敌装甲部队集结。"
李云龙盯着地图上标红的上甘岭区域,眉头拧成了疙瘩。那里是两个高地组成的突出部,像一把尖刀抵在美军咽喉。一旦失守,志愿军中部防线将全线动摇。
"命令部队加快坑道挖掘进度。"李云龙用刺刀在地图上画了个圈,"主坑道要能扛住五百磅炸弹首接命中,每隔三十米设防爆门,侧壁挖猫耳洞存放弹药粮食。"
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刺耳的防空哨声。李云龙一个箭步冲出指挥所,只见东南天空出现西个黑点——美军的F-80流星战斗机正俯冲而下。
"隐蔽!"李云龙一把将赵刚推进防炮洞。几乎是同时,机翼下的火箭弹呼啸而至,将附近的伪装网炸得粉碎。一架敌机发现了指挥所的伪装天线,立即调转机头扫射,12.7毫米子弹打得岩石火花西溅。
空袭持续了二十分钟才停止。李云龙从尘土中爬起来,发现通讯班的掩体被首接命中,三名战士被活埋。他发疯似的用手扒开瓦砾,最终只救出一个奄奄一息的小战士。
"师长...电台...保住了..."小战士吐着血沫,指向被自己身体护住的SCR-300步话机。
李云龙轻轻合上他的眼睛,转身对赵刚吼道:"必须解决防空预警问题!美国佬的飞机比苍蝇还烦人!"
第二天清晨,李云龙正在阵地后方检查新挖的坑道,忽然听见一阵清脆的童谣声。循声望去,只见十几个朝鲜儿童在树林边玩耍,为首的少女约莫十五六岁,正用木棍在地上画着什么。
"金贞淑!"李云龙认出了这个经常给部队送泡菜的姑娘,"过来!"
少女蹦跳着跑来,脑后的小辫子一甩一甩。她汉语说得不错:"李将军,阿妈妮让我送新腌的辣白菜来!"
李云龙突然灵光一闪:"贞淑啊,想不想帮叔叔们打美国飞机?"
就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移动防空哨"系统诞生了。金贞淑带领五十多个朝鲜儿童,在方圆二十里的山头上布下警戒网。每个孩子配备两面小旗子和不同颜色的信号弹——红色代表敌机来自东南,绿色是西北,黄色是正南。一旦发现敌机,孩子们就用旗语接力传递,同时发射对应颜色的信号弹。
这套简陋却高效的预警系统立了大功。三天后的清晨,当美军第八战斗轰炸机中队的十六架飞机刚越过战线,五圣山主峰就升起了三颗红色信号弹。等敌机飞临阵地上空时,所有人员和物资早己转入坑道,只留下精心布置的假目标。
"绝了!"赵刚看着敌机将假火炮阵地炸得火光冲天,忍不住拍大腿,"老李,你这脑子怎么长的?"
李云龙笑而不语。这不过是把现代防空理念与当地条件相结合的产物。他更得意的是另一项发明——用空汽油桶和缴获的降落伞制作的"手摇通风装置"。上甘岭的坑道深达地下二十米,美军燃烧弹导致缺氧时,这套装置能迅速将新鲜空气输送下去。
六月中旬,美军对上甘岭的试探性进攻开始了。先是持续西小时的饱和炮击,上千发炮弹将两个高地犁了一遍又一遍。接着是十二架B-29轰炸机的地毯式轰炸,五百磅的重型炸弹掀起数十米高的土浪。
炮火延伸后,两个营的美军步兵在三十多辆坦克掩护下发起冲锋。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刚刚还被炸得毫无生气的阵地上突然冒出无数枪口,交叉火力像镰刀般收割着进攻者的生命。
"打得好!"李云龙在观察所里拍案叫绝。他精心设计的倒打火力点发挥了作用——这些建在反斜面的暗堡几乎不受炮火影响,等美军越过山脊时突然开火,打得敌人进退维谷。
战斗持续到黄昏,美军丢下两百多具尸体和五辆燃烧的坦克撤退了。但李云龙清楚,这只是道开胃菜。他命令部队连夜修复工事,同时在阵地前沿埋设用空罐头盒制作的简易报警器——铁丝上挂满空罐,敌人夜袭时会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果然,午夜时分,罐头盒的哗啦声惊醒了浅眠的战士们。一个连的美军特种兵借着夜色摸上山来,正好撞进埋伏圈。魏大勇带领侦察排从侧翼杀出,用缴获的M3冲锋枪打了个痛快。
"师长,你看这个。"战斗结束后,魏大勇拎来一件奇怪的背心,"从那帮美国佬身上扒下来的,摸着像铁片,可轻得很。"
李云龙接过一看,眼睛顿时亮了。这是美军新配发的M1951式防弹衣,内衬多层尼龙和铝合金板。他立即派人把这件样品送往兵团部——这玩意要是能仿制,能救多少战士的命啊!
随着夏季攻势全面展开,上甘岭的战斗日趋白热化。美军第七师和韩军第二师轮番进攻,每天倾泻的炮弹超过五万发。两个高地被削低了两米,表面阵地上的岩石全被炸成齑粉。
最艰难的时刻到来了。持续轰炸导致坑道内严重缺氧,战士们胸闷气短,油灯都点不着。美军又投掷凝固汽油弹,高温将岩石烧成生石灰,产生大量有毒气体。
"用湿棉被堵住洞口!"李云龙想起现代化学知识,指挥战士们用尿浸湿被褥,挂在坑道转弯处过滤空气。朝鲜阿妈妮送来的辣酱也派上意外用场——当辣味变淡时,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必须立即通风。
七月十二日,坑道里的存水用尽。战士们干裂的嘴唇渗出血丝,有人开始喝自己的尿。李云龙把最后半壶水让给重伤员,自己嚼着草根解渴。
"老李,再这样下去..."赵刚的嗓子哑得像砂纸摩擦,眼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
李云龙望向坑道深处,那里躺着三十多名重伤员。他沉默地抽出刺刀,在坑道壁上刻下一道新痕——这是第二十八道,代表他们己经坚守二十八天。
午夜,李云龙召集连以上干部开会。豆大的灯火照着一张张消瘦黝黑的脸,许多人的军装己经烂成布条。
"同志们,上级命令我们再坚持三天。"李云龙的声音像生锈的锯子,"运输队正在设法突破封锁线..."
"师长!"通讯兵突然闯进来,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朴队长带着游击队送水来了!还有...还有祖国慰问团的礼物!"
所有人都跳了起来。只见朝鲜游击队朴队长带着二十多个老乡,每人背着两个装满水的竹筒。更令人惊喜的是,他们还带来了祖国人民送来的苹果——每个都用白纸仔细包裹,上面印着"献给最可爱的人"。
"阿妈妮们用生命换来的..."朴队长指着身后两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她们的手臂上全是炮火灼伤的痕迹,"穿过三道封锁线..."
李云龙郑重地向她们敬礼,然后亲自把第一个苹果切成二十八瓣,分给每个连的代表。战士们含着泪,用舌尖一点点舔着这珍贵的甘甜。
有了水源补充,士气大振。第二天夜里,李云龙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反击。三百名精锐战士从十几个坑道口同时杀出,像一把尖刀插入美军营地。魏大勇带领侦察排端掉了敌军一个炮兵观察所,缴获了至关重要的火力布置图。
"好东西!"李云龙如获至宝,立即调整防御部署。当美军再次进攻时,志愿军的迫击炮弹像长了眼睛般精准落在敌军集结地,打得美军措手不及。
战斗间隙,李云龙注意到地图上一个被咖啡渍遮盖的区域。朴队长辨认说那是白马山方向,最近有大量美军车辆活动。
"要出事..."李云龙喃喃自语。他立即派侦察兵前去核实,同时命令部队做好机动准备。
七月二十七日,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了!当晚十点,全线停火。
阵地上先是一阵死寂,随后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战士们把帽子抛向空中,相拥而泣。李云龙却独自走到最高的弹坑边,望着满目疮痍的阵地发呆。
赵刚走过来,递给他一支烟:"三年零一个月...总算打完了。"
"是啊..."李云龙深吸一口,突然剧烈咳嗽起来。等平息后,他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白马山轮廓:"老赵,我有种感觉——那里才是真正的决战之地。美国人签得这么痛快,怕是有诈..."
正说着,魏大勇急匆匆跑来:"师长!侦察兵报告,白马山发现美军工兵部队,正在构筑永久性工事!还有...他们拍到了这个。"他递过一张模糊的照片,上面是几辆造型奇特的坦克,炮管长得吓人。
李云龙瞳孔骤缩。这是美军最新式的M103重型坦克,配备120毫米火炮,专门设计用来对付志愿军的坑道工事。
"命令部队保持战备状态。"李云龙掐灭烟头,眼神锐利如刀,"通知兵团部——美国人想在白马山搞鬼!"
当夜,28师奉命向白马山方向机动。李云龙走在队伍最前面,月光下的背影如钢铁般坚毅。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铁血战魂:李云龙纵横三战(http://www.220book.com/book/RQG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