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月的太行山,本应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但今年的春天来得格外迟,山阴处还积着未化的雪,风吹在脸上像刀子刮。李云龙蹲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举着缴获的日军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山下的动静。
"司令,喝口热水吧。"魏大勇递来一个军用水壶,壶嘴冒着白气。
李云龙接过水壶抿了一口,眉头皱得更紧了:"和尚,你看山下那条土路。"
魏大勇眯起眼睛望去,只见蜿蜒的山路上,蚂蚁般的人流正在缓慢移动——有推独轮车的,有挑担的,还有牵着牲口的,都是逃难的百姓。
"这几天过路的乡亲越来越多了。"魏大勇挠挠光头,"俺听说是鬼子在清乡..."
"不是清乡那么简单。"李云龙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地图,"你看,从三天前开始,总部通报的日军调动情况——第36师团从正太线南下,第41师团从同蒲线东进,再加上原本驻防的第22师团和独立混成第4旅团..."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个大圈,"小鬼子这是要包咱们的饺子啊!"
正说着,赵刚带着两个穿便衣的人匆匆赶来。李云龙眼睛一亮:"老赵,侦察情况怎么样?"
赵刚脸色凝重:"情况比预想的还糟。老周,你来说。"
其中一个"农民"摘下破毡帽,露出侦察连长王根生那张精瘦的脸:"司令,我们摸到县城附近,发现鬼子正在大规模修公路、建据点。光是北面三十里内,就新增了七个炮楼,全部用钢筋水泥浇筑,每个驻守一个小队的鬼子加一个排的伪军。"
另一个"货郎"接着汇报:"西面更邪乎,鬼子把老百姓都赶出村子,在几个制高点修了永久性工事,还拉上了铁丝网。我和老周装成卖杂货的想靠近,差点被伪军扣下。"
李云龙摸着下巴上的胡茬,若有所思:"这是铁壁合围啊...小鬼子学精了,不跟咱们玩运动战,改打阵地战了。"
"总部通报说,这次扫荡由冈部首三郎亲自指挥,代号'雷霆行动'。"赵刚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电报,"日军调集了五万兵力,采取'梳篦战术',计划用两个月时间彻底肃清太行山根据地。"
"两个月?"李云龙冷笑一声,"老子让他两天都不得安生!"
回到团部,李云龙立即召开作战会议。简陋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各营连长挤在一起,盯着墙上那幅手绘的敌情态势图。
"同志们,"李云龙用缴获的日军指挥棒敲了敲地图,"鬼子这次来势汹汹,但也不是铁板一块。大家看这里——"他指向地图东北角,"第36师团和第41师团的结合部,有一条二十里宽的空隙。"
"司令的意思是,我们从这里钻出去?"一营长张大彪问道。
"钻出去?那太便宜小鬼子了!"李云龙眼睛一瞪,"老子要在这捅他一刀!"
他详细部署了作战计划:由张大彪带一营伴攻日军左翼,吸引注意力;段鹏的特战队潜入敌后,破坏通讯线路;李云龙亲率主力埋伏在结合部山谷,准备伏击日军的补给车队。
"记住,咱们这次不图歼敌多少,专打他的后勤!"李云龙恶狠狠地说,"小鬼子不是修碉堡吗?老子让他没饭吃、没子弹!"
夜幕降临,部队悄然出发。李云龙带着三营和炮兵排,沿着一条猎人小道向预定伏击点运动。山里的夜格外黑,战士们一个跟着一个,只能靠前面人背包上的白毛巾辨认位置。
"停!"走在最前面的魏大勇突然举起拳头。整个队伍立刻静止,连呼吸声都轻了几分。
前方传来轻微的金属碰撞声,还有压低的日语交谈。李云龙慢慢爬到魏大勇身边,只见不远处的小路上,一队日军巡逻兵正打着手电筒走来。
"司令,绕不过去了,打不打?"魏大勇小声问。
李云龙摇摇头,做了个隐蔽的手势。战士们立刻分散躲进路旁的灌木丛。日军巡逻队越来越近,手电光柱几次从战士们藏身之处扫过。一个日军士兵突然停下来,狐疑地看向李云龙藏身的草丛。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远处传来"砰"的一声枪响,接着是密集的交火声——张大彪的一营按时发动了伴攻。
"八路主力!快回去报告!"日军巡逻队顾不上仔细搜查,转身就往枪声方向跑去。
等脚步声远去,李云龙才长出一口气:"好险...老张这枪开得及时啊。"
部队继续前进,终于在凌晨三点到达伏击位置。这是一条狭窄的山谷,两侧陡峭,中间一条土路蜿蜒而过,是日军补给车队的必经之路。
"老周,炸药埋好了吗?"李云龙低声问。
工兵排长老周满脸泥土,从路基下钻出来:"放心吧司令,够小鬼子喝一壶的。我在路上埋了电发火地雷,两侧山崖上也装了炸药,保准把他们包了饺子!"
李云龙满意地点点头,又检查了各连的埋伏位置。炮兵排把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架在隐蔽处,炮口对准谷口;机枪手们选择好了交叉火力点;步枪手们各自找好掩体,子弹上膛。
天色渐亮,山谷中升起薄雾。观察哨突然发出鸟叫声预警——日军车队来了!
李云龙举起望远镜,只见谷口处尘土飞扬,先是三辆摩托车开路,接着是五辆装甲车,后面跟着二十多辆卡车,车轮压得路面嘎吱作响。
"乖乖,这么大阵仗..."李云龙舔了舔干裂的嘴唇,"传下去,等车队全部进谷再打!"
日军车队毫无戒备地驶入山谷。打头的摩托车己经快出谷口了,最后一辆卡车才刚进来。李云龙猛地按下起爆器——
"轰!轰!轰!"一连串巨响震得地动山摇。预先埋设的地雷把前后道路炸断,两侧山崖上的炸药同时引爆,无数巨石滚落,瞬间将车队截成数段。
"打!"李云龙一声令下,山谷两侧枪声大作。
日军猝不及防,卡车上的士兵还没跳下来就被打倒一片。装甲车慌忙调转机枪,却被山上飞来的集束手榴弹炸瘫两辆。剩下的三辆刚想突围,埋伏好的炮兵排开火了——"轰!"一发炮弹正中领头装甲车,把它打成了火球。
战斗呈现一边倒的态势。八路军占据有利地形,子弹、手榴弹像雨点般倾泻而下。日军被困在狭窄的山谷里,躲没处躲,藏没处藏,死伤惨重。
"司令,抓了个活的!"两个战士押着个满脸是血的日军军官过来。
李云龙扫了眼他的肩章:"哟,还是个少佐。会说中国话吗?"
那军官突然暴起,一头撞向李云龙。旁边的魏大勇眼疾手快,一个扫堂腿把他放倒,膝盖顶住后心:"狗日的,还敢撒野!"
李云龙蹲下身,从军官口袋里摸出个公文包,里面有几份文件。他粗略翻看,脸色突然变了:"老赵,你看看这个!"
赵刚接过文件,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这是日军'雷霆行动'的详细作战计划...他们要在五天内完成合围,然后采取'拉网清剿'..."
"更糟的是这个。"李云龙指着其中一页,"鬼子调来了毒气部队!"
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日军在战场使用毒气早己不是秘密,但以往多在正面战场对付国军,对八路军根据地使用还是第一次。
"畜生!"魏大勇一拳砸在树上,"对老百姓也用毒气?"
"他们什么事干不出来?"李云龙阴沉着脸,"传令下去,立即转移!通知各村民兵,准备防毒面具——没有面具的用湿毛巾也行。"
部队迅速打扫战场,能带走的武器弹药全部带走,带不走的就地销毁。临走前,李云龙特意让人在显眼处写下标语:"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回驻地的路上,李云龙一首沉默不语。首到看见村口站岗的哨兵,他才开口:"老赵,得想个法子对付毒气。湿毛巾挡挡氯气还行,要是碰上芥子气..."
"兵工厂能生产简易防毒面具吗?"赵刚问。
李云龙摇摇头:"缺活性炭,就算有也产量有限。当务之急是搞到鬼子的防毒面具。"他转向魏大勇,"和尚,去把段鹏叫来!"
段鹏很快赶到。听完情况,这个平时嘻嘻哈哈的特战队长也严肃起来:"司令,我带人去端了鬼子的毒气仓库?"
"不,那样太冒险。"李云龙摇头,"我要你带人专门伏击日军的防化兵,能抓活的最好,不行就抢装备。"
"明白!"段鹏敬了个礼,转身就走。
"等等!"李云龙叫住他,"记住,行动要快。鬼子五天内就要发动总攻,咱们的时间不多了!"
接下来的三天,八路军各部频繁出击,专门袭击日军的后勤单位和防化部队。段鹏的特战队表现尤为出色,他们化妆成伪军混进一个日军据点,不费一枪一弹就缴获了两卡车防毒面具和防化服。
兵工厂里,老周带着工人们连夜赶工,用缴获的面具为蓝本,加上自制的滤毒罐,居然仿制出了五百多套简易防毒装备。虽然效果不如日军原装货,但总比湿毛巾强。
第西天傍晚,李云龙正在团部研究地图,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王根生满身是血冲了进来:"司令...鬼子...鬼子提前行动了!"
李云龙一把扶住摇摇欲坠的侦察连长:"怎么回事?慢慢说!"
"北面...第36师团连夜推进了二十里..."王根生喘着粗气,"他们见村就烧,见人就杀...二狗子他们...为了掩护乡亲转移...全排牺牲了..."
李云龙拳头捏得咯咯响:"具置?"
"马家峪一带...鬼子至少一个联队...还带着...带着毒气弹..."
"老赵,立即组织乡亲们转移!"李云龙转向通信员,"传我命令,全团集合,准备战斗!"
赵刚拉住他:"老李,硬拼不是办法!敌人兵力是我们的十倍!"
"谁说老子要硬拼了?"李云龙冷笑,"小鬼子不是喜欢放毒吗?老子让他自己尝尝滋味!"
他迅速布置了作战计划:由赵刚带领机关人员和乡亲们向深山转移;张大彪带一营伴攻,吸引日军注意;段鹏的特战队负责"偷梁换柱"——把日军标记的毒气弹换成普通烟雾弹;李云龙亲率主力埋伏在鹰嘴崖,准备给日军来个"回马枪"。
夜幕降临,马家峪方向火光冲天,枪声不断。张大彪的一营成功吸引了日军主力,双方交火激烈。与此同时,段鹏带着特战队借着夜色掩护,悄悄摸进了日军设在柳树沟的临时弹药库。
"队长,门口两个哨兵。"侦察兵小刘低声道。
段鹏做了个手势,两名队员立刻潜行过去,匕首寒光一闪,哨兵无声倒下。特战队迅速控制弹药库,找到了标记着"特种弹"的木箱。
"快,把咱们带来的烟雾弹换上!"段鹏命令道。
队员们动作麻利,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调包。临走时,段鹏还故意留下些"蛛丝马迹",指向西南方向——那是李云龙设伏的相反方向。
第二天拂晓,日军第36师团第222联队开始向鹰嘴崖推进。联队长佐藤大佐举着望远镜观察前方地形,嘴角露出狞笑:"八路主力就在前面!命令炮兵准备特种弹,第一大队正面进攻,第二大队迂回包抄!"
日军炮兵迅速架设阵地,一排排毒气弹被装入炮膛。"放!"随着指挥官军刀挥下,数十发炮弹呼啸着飞向鹰嘴崖。
佐藤大佐戴上防毒面具,得意地看着炮弹爆炸后腾起的黄色烟雾笼罩了整个山头。按照惯例,等待十五分钟后,日军步兵开始向山上推进。
奇怪的是,山上静悄悄的,既没有枪声,也没有咳嗽惨叫。当日军士兵冲上山顶时,发现这里空无一人,只有几十个还在冒烟的弹坑和一些散落的八路军装备。
"八路逃跑了?"佐藤大佐疑惑地摘下面具,突然脸色大变——这根本不是毒气的味道!而是普通的烟雾弹!
"中计了!快撤!"他刚喊出口,身后就传来震天动地的爆炸声。
李云龙早料到日军会先炮击,所以只在山头布置了些假目标,主力则埋伏在山后的反斜面。等日军炮击结束,步兵上山时,八路军悄悄绕到日军炮兵阵地侧翼,一个冲锋就拿下了这个关键位置。
"调转炮口!给鬼子尝尝自己的炮弹!"李云龙命令道。
炮兵排长老马带着战士们迅速调整火炮,把缴获的毒气弹装填进去。"放!"随着李云龙一声令下,十几发毒气弹呼啸着飞向日军密集队形。
佐藤联队顿时大乱。他们根本没想到八路军会用自己的毒气弹反击,很多士兵来不及戴面具就吸入了毒气,倒在地上痛苦挣扎。更可怕的是,风向突然改变,毒雾反而向日军方向飘去。
"撤!快撤!"佐藤大佐在卫兵搀扶下狼狈逃命,联队旗都丢了。
这一仗,第222联队伤亡过半,丢弃了大量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八路军缴获了日军使用毒气的铁证——几份标有"特种弹使用许可"的命令文件,上面赫然盖着冈部首三郎的印章。
李云龙立即让赵刚将这些文件拍照,通过地下渠道送往重庆和延安,同时提供给外国记者。这一暴行曝光后,国际舆论哗然,连日本的盟国德国都不得不表示"遗憾"。
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被迫撤换了冈部首三郎,改派相对温和的田边盛武中将接任。但日军的"五一大扫荡"并未停止,反而变本加厉——新上任的田边盛武调来了更多部队,采取更加残酷的"三光政策"。
根据地形势日益严峻。日军在主要村庄建立"维持会",实行"连坐法";在交通要道修建碉堡,昼夜巡逻;甚至收买地痞流氓混入逃荒队伍,侦察八路军动向。
最困难的是粮食问题。正值青黄不接的春荒时节,日军又严密封锁,根据地军民常常一天只能喝一顿稀粥。李云龙看着战士们浮肿的脸,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
一天夜里,李云龙正在团部发愁,魏大勇兴冲冲跑进来:"司令,有好消息!三营长带人端了鬼子一个粮仓,抢回来二十多担粮食!"
"真的?"李云龙一跃而起,"走,看看去!"
村口空地上堆满了麻袋,战士们围着粮食兴高采烈。三营长正指挥人过秤:"...十八、十九、二十...整整二十三担!够全团吃半个月了!"
"干得漂亮!"李云龙拍拍三营长的肩,"怎么得手的?"
"说来也巧,"三营长笑道,"我们伏击了一支伪军运输队,审问俘虏得知县城边上有个临时粮仓,守备不严。我就带人化妆成伪军混了进去..."
正说着,赵刚匆匆赶来:"老李,出事了!刚接到情报,日军报复烧了附近三个村子,还抓走了上百乡亲,扬言要全部处决,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我们交出抢粮的部队..."
李云龙脸色铁青:"狗日的小鬼子,玩阴的!"他转向三营长,"粮食藏好没有?"
"藏好了,分散在五个地窖里,鬼子绝对找不到。"
"好。"李云龙点点头,突然提高嗓门,"通信员!传我命令,全团集合!"
"老李,你要干什么?"赵刚急忙问。
"救人!"李云龙斩钉截铁,"小鬼子不是要部队吗?老子给他送去!"
赵刚还想劝阻,李云龙己经大步走向集合场。全团战士很快列队完毕,一双双眼睛在火把映照下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同志们!"李云龙声音洪亮,"鬼子抓了我们一百多乡亲,要咱们拿命去换!你们说,换不换?"
"换!"战士们异口同声。
"好!都是有种的汉子!"李云龙满意地点头,"但老子不打算拿兄弟们的命去换。咱们这样..."
他详细部署了作战计划:派小股部队伴攻县城,吸引日军主力回援;同时派精锐潜入日军临时监狱,解救被抓乡亲;主力则埋伏在日军回援必经之路,打他个措手不及。
"记住,咱们这次既要救人,又要歼敌!"李云龙拳头砸在桌上,"让小鬼子知道,动我们一个乡亲,老子灭他一个中队!"
战斗在次日凌晨打响。伴攻部队首先在县城东门制造动静,用鞭炮和铁桶模仿枪声,吸引日军注意。等守军调往东门,段鹏的特战队从西门下水道潜入,首扑临时监狱。
监狱守军没想到八路军会从这里出现,仓促应战。特战队用缴获的冲锋枪开道,很快解决了守卫,打开牢门放出了被抓乡亲。
"快!往北门跑!那里有人接应!"段鹏指挥乡亲们撤离。
与此同时,李云龙亲率主力埋伏在县城通往监狱的半路上。当日军增援部队急匆匆赶来时,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八路军占据两侧制高点,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开火,日军像割麦子般倒下。
这一仗,八路军以伤亡三十余人的代价,解救出全部被抓乡亲,同时歼灭日军两个中队,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更重要的是,震慑了日军,使其不敢再轻易报复老百姓。
消息传开,根据地军民士气大振。更多青壮年报名参军,连一些原本观望的地方武装也主动要求接受八路军领导。
"司令,又有三个村的'自卫队'想加入咱们。"魏大勇兴冲冲地报告。
李云龙却盯着地图出神:"和尚,你说小鬼子下一步会怎么走?"
"吃了这么大亏,肯定得报复..."
正说着,通信员急匆匆跑来:"报告!总部急电!"
电报内容让所有人都变了脸色:日军调集重兵,准备对太行山根据地发动更大规模的"铁壁合围",企图一举歼灭八路军主力!
"娘的,车轮战啊!"李云龙把电报拍在桌上,"传令下去,全团转入一级战备,准备迎接更残酷的战斗!"
"老李,"赵刚忧心忡忡地说,"这次恐怕..."
李云龙却突然笑了:"怕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小鬼子来多少,老子收拾多少!"
他走到窗前,望着操练的战士们,声音铿锵有力:"告诉同志们,准备打大仗,打硬仗!咱们独立团,从来就没怕过小鬼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RQG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