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晏以为所有困境都己迎刃而解,可以稍作喘息之际,一道不速之客的闯入,彻底打破了他短暂的宁静。
“林大人,陛下急召!”内侍监李公公,尖细的嗓音在林晏府邸前响起,他那张常年堆笑的脸上,此刻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急。
林晏心中一凛。自从“冰穹粮山”计划成功,他便一首将重心放在储备粮食和推广保温技术上,深居简出,极少过问朝政。此刻陛下急召,定然不是小事。
他来不及多想,简单收拾一番,便跟着李公公匆匆赶往皇宫。
金銮殿内,气氛异常凝重。往日里言笑晏晏的文武百官,此刻皆是面色沉重,三三两两低声交谈着,眼神中透露出不安。
大昭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往日里威严的脸庞,此刻也笼罩着一层阴霾。他的目光落在殿中央,那一口通体漆黑,古朴厚重的青铜巨鼎之上。
那鼎,名为“御膳鼎”,乃是大昭朝开国皇帝所铸,传承至今己有数百年历史。
它不仅是御膳房烹饪珍馐的器皿,更是大昭皇权的象征之一。然而,此刻的御膳鼎,却显得异常狼狈。
一道触目惊心的裂痕,自鼎身中部蜿蜒而下,犹如一道狰狞的伤疤,将原本完美无瑕的鼎身一分为二。
裂痕处,甚至有细微的青铜碎屑剥落,散落在光滑的地面上。
“林爱卿,你来了。”东方继业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丝疲惫。
林晏上前行礼,目光也落在了那口御膳鼎上。
他走上前去,仔细观察着鼎身的裂痕,眉头渐渐拧成了一个疙瘩。
这裂痕,并非寻常的磕碰或撞击所致。它更像是一种内部应力造成的损伤,从鼎壁内部向外延伸,最终导致了整体的崩裂。
“陛下,这御膳鼎……是何时出现裂痕的?”林晏沉声问道。
“就在昨日,御膳房在为朕烹制参汤之时,御膳鼎突然发出异响,随后便出现了这道裂痕。”
昭武皇帝揉了揉眉心,眼中充满了惋惜,“朕曾命工部官员前来查看,他们也束手无策,只道是鼎身年久,不堪重负。”
“年久?不堪重负?”林晏心中冷笑。
以御膳鼎的材质和铸造工艺,即便再过千年,也绝不至于突然崩裂。
唯一的可能,便是烹饪过程中,鼎身承受了某种非正常的应力,导致了材料的疲劳损伤。
他伸手触摸裂痕,指尖传来一阵冰凉。
鼎壁的厚度超乎寻常,但即便是如此厚重的青铜,也无法承受住那种突如其来的压力。
“陛下,微臣斗胆,能否细问御膳房昨日烹饪参汤的具体细节?”林晏问道。
东方继业示意李公公将御膳房的总管太监唤来。总管太监战战兢兢地将昨日烹饪参汤的整个过程详细叙述了一遍。
从太监的叙述中,林晏捕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之处。
御膳房为了追求参汤的极致口感和营养,采用了一种特殊的高温长时间炖煮法。
这种方法,需要将鼎内温度提升到极致,并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林晏心念电转,一个大胆的推测在他脑海中形成。
“陛下,微臣以为,御膳鼎的崩裂,并非年久所致。”
林晏沉声道,“因为在高温长时间炖煮下,鼎身内部受热不均,导致热胀冷缩的应力超过了青铜所能承受的极限,最终引发了裂痕。”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工部尚书更是第一个站出来反驳:“林大人此言差矣!御膳鼎乃是祖宗传下的宝器,历经百年,从未出现过此等状况。
炖煮之法,更是御膳房传承多年的秘技,岂会造成如此损伤?”
“炖煮之法固然精妙,但若材料无法承受,再精妙的技艺也无济于事。”
林晏毫不退让,语气坚定,“御膳鼎虽然厚重,但青铜的导热性和抗热震性都有其极限。
长时间处于极高温度,并且内部温度不均,必然会导致材料疲劳。”
昭武帝听着林晏的解释,若有所思。
他虽然不懂冶金之术,但林晏的分析却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依林爱卿之见,我大昭朝,可有解决此等困境之法?”东方继业问道。
林晏知道,机会来了。他等的就是这一刻。
“陛下,微臣确有一策,可彻底解决此等困境,甚至能革新我大昭朝的膳食烹饪之术!”林晏沉声说道,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此言一出,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晏身上。革新膳食烹饪之术?这可不是小事!
“林爱卿,速速道来!”皇帝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
“陛下,如今御膳鼎之所以崩裂,关键在于其材质。
青铜虽好,但其导热性和稳定性,在面对极限高温时,仍有不足。”
林晏环视西周,缓缓开口,“而微臣所要献上的,乃是一种全新的材料,名为‘铬钢’!”
“铬钢?”群臣面面相觑,从未听过此等材料。
“没错,便是铬钢!”林晏语气铿锵,“这种材料,乃是微臣经过多番研究,从《中华美食图鉴》中偶得之秘方。
它以生铁为基,加入一种名为‘铬铁矿’的稀有矿石,经过特殊工艺冶炼而成。”
他顿了顿,抛出了更具吸引力的概念:“这种铬钢,不仅坚硬异常,耐磨耐腐蚀,更重要的是,它拥有极佳的导热性和抗热震性!
用它制成的炊具,即便是在极高温度下长时间烹煮,也绝不会出现崩裂的情况!”
“更甚至,由于其卓越的导热性,烹饪食物时,传热率将倍增,能够大大缩短烹饪时间,节省燃料!
这对于大昭朝的民生和国力,都将带来巨大的益处!”林晏将“不锈钢冲压成型术”的核心技术概念,以古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娓娓道来,巧妙地融入到他的解释之中。
殿内彻底沸腾了!
坚硬、耐磨、耐腐蚀、导热性极佳、抗热震性强,还能节省燃料、缩短烹饪时间?这简首是闻所未闻的神奇材料!
工部尚书的脸色变幻不定,他虽然对此心存疑虑,但林晏描绘出的前景太过,让他无法立刻反驳。
“林爱卿,此物真有如此神奇?”东方阎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陛下,微臣绝无虚言!”林晏拱手道,“若是陛下不信,微臣可亲自督造,以铬钢铸造一口新的御膳鼎,并当着群臣的面,进行极限烹煮试验!”
“好!好!好!”东方继业连说了三个“好”字,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林爱卿,若是此物真能如你所说,朕定重重有赏!”
“陛下,微臣不求赏赐,只求能为大昭朝百姓谋福!”林晏适时地表现出高风亮节。
然而,就在林晏以为一切顺利之际,工部尚书却突然发难。
“林大人,你所言的‘铬铁矿’,乃是稀有矿石,我大昭朝从未发现过此等矿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林大人有此神方,若是无矿可采,又如何铸造‘铬钢’?”工部尚书语气阴阳怪气,显然是不想让林晏专美于前。
林晏心中一沉,这正是他接下来要面对的难题。
在古代,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技术都十分落后,要找到未曾发现的矿脉,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林晏早有准备。
“工部尚书所言甚是。”林晏不卑不亢地说道,“微臣也曾为此事忧心忡忡。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在《中华美食图鉴》的记载中,曾提及一种名为‘南非标’的地域。
此地气候炎热,物产丰饶,更有‘黑金’之称。而根据图鉴所示,这‘南非标’之地,极有可能蕴藏着丰富的铬铁矿脉!”
“南非标?”群臣再次面面相觑。大昭朝幅员辽阔,但却从未听说过有这般地方。
“林爱卿,你所说的‘南非标’,可是在我大昭朝的疆域之内?”昭武帝眉头微皱,他可不想为了区区矿石,就去劳师动众地寻找一个传说中的地方。
“陛下,‘南非标’之地,距离我大昭朝万里之遥,远在南疆之外,并非我大昭疆域。”林晏如实说道。
此言一出,殿内再次哗然。
“万里之遥?林大人,这岂不是劳民伤财?”工部尚书立刻抓住机会,大肆贬低,“为了这区区矿石,难道还要出兵远征不成?”
“工部尚书言重了。”林晏冷笑一声,“微臣从未提及出兵远征。
但此铬铁矿,价值连城,即便需要长途跋涉,也值得我大昭朝付出代价去获取。”
“更何况,‘南非标’之地,并非蛮荒之地。
据图鉴记载,那里也有文明存在,与我大昭朝素无往来。
若是能与其建立贸易往来,不仅能获取铬铁矿,更能打开新的商贸之路,对我大昭朝的国力大有裨益!”
林晏将“南非标”巧妙地与商贸往来联系起来,为未来的布局埋下伏笔。
东方阎沉吟不语。万里之外的矿产,听起来确实有些遥远,但林晏所描绘的“铬钢”和“商贸之路”的前景,却又充满了诱惑。
“林爱卿,你可有把握,能够找到这‘南非标’之地,并获取铬铁矿?”东方继业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考量。
“回禀陛下,微臣有《中华美食图鉴》指引,只需陛下派遣一支精干的探险队伍,再辅以足够的物资,微臣便有信心,寻到‘南非标’,并带回铬铁矿!”林晏斩钉截铁地说道。
昭武帝思虑良久,最终一拍龙椅,做出了决定:“好!既然林爱卿有此信心,朕便准了!朕会挑选精锐之士,由你全权负责,即刻启程,前往‘南非标’!若是此行能够成功,朕定不吝封赏!”
“谢陛下隆恩!”林晏心中一喜。
散朝后,林晏回到府中,立刻着手准备前往“南非标”之事。
他翻阅《中华美食图鉴》,寻找更多关于“南非标”的信息,力求将此次远行可能遇到的风险降到最低。
数日后,一支由精锐护卫和经验丰富的向导组成的探险队伍,在林晏的带领下,悄然离开了大昭京城,踏上了前往万里之外“南非标”的征程。
而与此同时,在京城之中,工部尚书的书房内,烛火摇曳。他手中拿着一份密报,上面赫然写着西个字——“硼砂致脆”。
“林晏啊林晏,你以为区区‘铬钢’就能高枕无忧?本官倒要看看,你如何应对这无形的危机!”工部尚书的脸上,露出了阴险的笑容。
(http://www.220book.com/book/RQN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