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突击队在江钢社区的基层战场上,打得如火如荼,充满了人间的温度与情感的碰撞。然而,在东州市那座由无数办公室和会议室构成的、冰冷的权力大厦里,另一场无声的、却更加凶险的战争,也同时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李瑞和吴刚的制度攻坚队,潘小凡和钱裕的资本先锋队,这两支被陈谦寄予厚望的精锐之师,在最初的雄心壮志之后,很快就发现,他们陷入了一张由无数规定、流程和惯例精心编织而成的、无边无际的官僚主义大网之中。
这张网,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
它柔软,却又坚韧得让你任何雷霆万钧的冲击,都如同泥牛入海。
资本先锋队的办公室里,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潘小凡,这位在华尔街都未曾有过败绩的金融鬼才,此刻正死死地盯着面前的电脑屏幕,那张英俊的脸上,第一次,浮现出一种混杂着挫败与暴躁的复杂表情。
他的社区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应用,早己开发完成,并且在内部测试中,获得了所有参与者的一致好评。然而,这份堪称完美的产品,却被死死地卡在了上市前的最后一道关卡——监管沙盒的审批之上。
“原则上支持,技术上可行,模式上创新。”市金融办的一位副主任,在一次协调会上,对他和他的项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但是,”这位副主任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专业而又无奈的微笑,“潘总啊,你也知道,金融,不同于其他行业,它的第一原则,是稳定。你这个项目,虽然好,但毕竟是新生事物。它的风险敞口有多大?它的压力测试模型,是否经过了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认证?它与我们现有银行系统的对接,是否存在技术壁垒?这些问题,我们都需要组织专家,进行一次最详尽的、最周密的联合会审。这个过程,急不得。我们要对人民的财产安全负责嘛。”
于是,潘小凡便陷入了一场永无止境的会审之中。
今天,是银监分局的专家来提问;明天,是人民银行的领导来指导;后天,又是工商、税务、网信等部门,来关心和支持。
每一个部门,都对他笑脸相迎,都对他赞不绝口。
但每一个部门,都会从各自专业的角度,提出一堆需要补充的材料,和一堆需要完善的细节。
潘小凡感觉自己像一头冲进了棉花堆里的公牛,有力,却无处可使。他第一次,领教了中国式官僚体系那独步天下的拖字诀的厉害。
而另一边,制度攻坚队的遭遇,则更加令人啼笑皆非。
李瑞起草的那份旨在为人民监督员委员会提供法理支撑的《东州市重大项目社会监督创新条例(草案)》,在被市人大法工委以需要广泛征求意见为由,客气地退回来之后。
李瑞和吴刚,便开始了一场充满了荒诞色彩的盖章之旅。
“李主任,吴局长,你们这个条例的想法,很好!很有魄力!”市住建局的局长,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在草案上,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段批示:“建议在条例中,增加关于工程质量社会监督细则的章节,以体现专业性。”
“李主任,吴局长,高瞻远瞩啊!”市环保局的局长,对他们更是赞不绝口,“我完全同意!就是,能不能在里面,再加入一段关于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公众参与的内容?这也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嘛。”
发改委、交通局、教育局、卫生局……
他们跑了整整一个星期,见了二十多个部门的一把手。
每一个人,都对他们笑脸相迎,都对他们的改革精神,表示了最坚决的支持。
然后,每一个人,都会从各自部门的利益和立场出发,为这份本就复杂的条例草案,添砖加瓦。
一个星期之后,当李瑞和吴刚,拿着那份被修改得面目全非、厚了整整一倍的新草案,重新回到指挥室时,吴刚,这位铁血的疯子局长,终于爆发了。
他将那份凝聚了无数领导智慧的文件,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用尽全身的力气,吼出了一个字。
“操!”
李瑞没有阻止他。因为,连他自己,这个在体制内浸淫多年,自认为早己修炼得心如止水的老机关,都有一种想骂娘的冲动。
他们都清楚,这不是正常的业务探讨。
这是一种更高明的、杀人不见血的捧杀。
他们用最热情的支持,和最无可挑剔的专业意见,将你的改革方案,变成一个臃肿、复杂、内部逻辑互相矛盾、根本无法执行的西不像。
然后,他们再一脸无辜地对你说:“你看,不是我们不支持,是你们的方案,确实不成熟啊。”
深夜,作战指挥室。
陈谦静静地听完了三支队伍负责人的汇报。
王秀娥的脸上,带着解决了人民内部矛盾后的疲惫与欣慰。
而李瑞、吴刚、潘小凡的脸上,则写满了同样的挫败与愤怒。
陈谦没有立刻表态。
他缓缓地走到那面巨大的电子白板前,将所有受阻的环节,涉及的部门,负责人,以及他们那些看似天衣无缝的理由,都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了出来。
一张无形的、巨大的、覆盖了整个东州市权力中枢的权力网络图,渐渐地,清晰地浮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所有这些看似孤立的梗阻,其背后,都若隐若现地,指向了几个共同的、关键的权力交汇点——市委办公厅的某位副主任,市政府督查室的某位处长,以及几个关键委员会的负责人。
而这些人的履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他们,都与那个在常委会上,第一个向陈谦发难,却又被陈谦暂时压制住的市委副书记,张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要么是张举曾经的秘书,要么是张举的老部下,要么,就是通过张举的关系,才坐到今天这个位置上的人。
“我明白了。”李瑞看着那张关系图,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寒光,“这不是软抵抗。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有指挥的——系统性绞杀。”
“张举,他想干什么?”吴刚的拳头,捏得咯咯作响,“他想把我们,把整个东州的前途,都给活活地,合法合规地,拖死在这张网里吗?”
“是的。”
陈谦缓缓地转过身,他的脸上,没有任何愤怒,只有一种如同猎人般的、绝对的冷静。
“他,在用我们最熟悉的方式,来对付我们。”
“他没有动用任何阴谋,他用的,是阳谋。”
“他利用自己多年在组织部经营的人脉,利用我们体制内最强大的武器——程序和规则,为我们的新政,设置了一道道看似合理、却又无法逾越的障碍。”
“他在逼我,也在逼孙书记和黎市长,做出一个选择。”
陈谦的目光,在这一刻,变得无比的深邃。
“要么,我们就此罢手,放弃那些离经叛道的改革,回到他们所熟悉的、按部就班的旧有轨道上来。”
“要么,就等着我们这个项目,在这些无尽的流程和会议中,慢慢地耗尽所有的民心和锐气,最终,无疾而终。”
听完陈谦这番一针见血的分析,整个指挥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即将要将所有人的斗志都彻底吞噬的最后一刻。
陈谦,却突然,缓缓地,笑了起来。
那笑容里,没有丝毫的挫败,反而带着一种洞悉了一切的从容。
他看着眼前这几位因为巨大的现实困境而备受打击的方面主将,缓缓地,一字一顿地,说出了那句最后的、也是最不容置疑的西个字。
“他,失算了。”
章节的结尾,陈谦向孙建业和黎振华,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请求。
他请求市委、市政府,以最高规格,召开一次东州新城建设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专题研讨会。
他要求,所有市首部门的一把手,以及三大专班的所有核心成员,都必须参加。
他要将所有的问题,所有的矛盾,都一次性地,摆到阳光之下来。
更让孙建业和黎振华感到意外的是,陈谦提出,这次研讨会的主讲人,不是他,也不是任何一位市领导。
他要邀请一位,特殊的客人,来为东州所有的干部,上一堂,关于改革的公开课。
当孙建业问他要请谁时,陈谦的嘴角,勾起了一抹高深莫测的,如同猎人般的微笑。
“一个,张举副书记,最不想见到,却又最无法反驳的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RUJ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