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的杭州,西湖依旧美如画,但房地产市场却如同被乌云笼罩的天空,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国八条政策的出台,如同一道惊雷,瞬间让原本火热的楼市冷却下来,无数开发商开始观望,等待着政策的进一步明朗。
陈远站在杭州西溪湿地边上,看着远处正在施工的下沙开发区,眼中闪烁着别人看不懂的光芒。身旁的杭州朋友老赵正在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当地的情况,但陈远的思绪却早己飞到了十几年后的未来。
"陈总,您看这下沙的发展前景如何?"老赵小心翼翼地问道。作为当地的房产经纪人,他深知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能量。短短一年时间,陈远在上海房地产圈内己经声名鹊起,古北新区的那个项目更是成为了行业标杆。
陈远收回目光,淡淡一笑:"老赵,你觉得杭州的房价现在处于什么水平?"
"说实话,自从国八条出来后,房价跌了不少。"老赵苦笑道,"很多开发商都在亏本甩卖,市场信心严重不足。"
"那你觉得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陈远继续问道。
老赵摇摇头:"这个真不好说,政策风向变化太快,谁也摸不准。不过我听说,很多外地开发商都准备撤离杭州了。"
陈远点点头,心中暗自思量。他清楚地记得,2004年到2005年间,正是杭州房地产市场的低谷期,但这个低谷期也是最好的投资时机。国八条政策的影响是短暂的,而杭州作为长三角的重要城市,其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向好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老赵,你说的那几块地,我都要实地看看。"陈远突然说道。
老赵一愣:"陈总,您真的要在这个时候投资杭州?"
"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这是投资的黄金法则。"陈远的语气中透着一股坚定,"越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越是抄底的好时机。"
两人驱车来到了下沙开发区。这里到处都是建设工地,塔吊林立,但许多工地都己经停工,显得有些荒凉。陈远下车后,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这块地有多大?"陈远指着一块正在拍卖的土地问道。
"大概15万平方米,起拍价是1200万。"老赵回答道,"原本有几家开发商竞争,但现在都撤了。"
陈远心中一喜,表面上却保持着淡定:"价格倒是不贵,但这个位置..."
"陈总,您有什么顾虑?"老赵紧张地问道。
"没什么顾虑,只是需要做一些调研。"陈远看了看手表,"安排一下,我要见见当地的规划部门。"
当天下午,在老赵的安排下,陈远来到了杭州市规划局。接待他的是一位姓王的副局长,看起来五十多岁,举止间透着官场的老练。
"陈总,久仰大名。"王副局长热情地握手道,"听说您在上海做得很成功。"
"王局长过奖了,我只是运气好一些。"陈远谦虚地说道,"这次来杭州,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城市发展规划。"
王副局长点点头:"那您想了解哪方面的规划?"
"主要是下沙开发区的发展前景。"陈远开门见山地说道。
王副局长的眼睛亮了起来:"下沙开发区是我们杭州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市政府对此非常重视。"
"能具体说说吗?"陈远追问道。
"根据我们的规划,下沙开发区将发展成为杭州的新城区,不仅有住宅,还会有大型商业综合体、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王副局长详细介绍道,"而且,地铁一号线也会延伸到下沙。"
陈远听到这里,心中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地铁一号线的建设,将大大提升下沙的交通便利性,这对房地产价值的提升是巨大的。
"王局长,您觉得下沙的发展时间表是怎样的?"陈远问道。
"我们计划在五年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十年内建成新城区。"王副局长自信地说道。
陈远点点头,心中己经有了决定。他知道王副局长说的时间表可能会有延迟,但大方向是正确的。更重要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杭州的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离开规划局后,陈远又去了几家银行,了解了当地的融资情况。由于国八条政策的影响,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确实收紧了,但对于有实力的开发商,银行还是愿意提供支持的。
晚上回到酒店,陈远给上海的苏晚晴打了电话。
"晚晴,我在杭州看了几块地,准备投资。"陈远开门见山地说道。
电话那头的苏晚晴沉默了一会儿:"陈总,现在这个时机投资杭州,是不是有些冒险?"
"冒险?"陈远笑了笑,"我觉得这是机遇。"
"可是国八条政策..."苏晚晴有些担忧。
"政策是短期的,但城市发展是长期的。"陈远耐心地解释道,"杭州作为长三角的重要城市,其发展潜力是毋庸置疑的。现在大家都在观望,正是我们入场的好时机。"
苏晚晴沉思了一会儿:"您需要多少资金?"
"大概3000万左右。"陈远说道,"我准备拿下下沙的那块地,建设一个中高端住宅项目。"
"资金方面应该没问题,但您确定这个投资是正确的吗?"苏晚晴最后确认道。
"相信我。"陈远的语气中透着绝对的自信。
第二天,陈远再次来到那块土地前。这次,他带上了从上海赶来的设计师小张和工程师老李。
"陈总,这块地的地形还不错,适合建设高层住宅。"老李仔细勘察后说道。
"陈总,如果按照您的要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小张也兴奋地说道。
陈远点点头:"我的想法是,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我们不能因为市场低迷就降低标准,相反,我们要用更高的标准来打造这个项目。"
"陈总,这样的话成本会很高。"老李有些担忧。
"成本高不是问题,关键是要做出品质。"陈远坚定地说道,"我们的目标客户是那些有品位、有消费能力的人群。"
当天下午,陈远正式参加了土地拍卖会。拍卖现场异常冷清,原本预计会有十几家开发商参与竞拍,但最终只来了三家。
"各位开发商,现在开始竞拍下沙地块,起拍价1200万。"拍卖师宣布道。
陈远举起手中的牌子:"1250万。"
另一家开发商犹豫了一下,也举起了牌子:"1300万。"
陈远毫不犹豫:"1400万。"
那家开发商看了看陈远,最终放弃了竞拍。
"还有其他开发商出价吗?"拍卖师问道。
现场一片沉寂。
"1400万一次,1400万二次,1400万三次,成交!"拍卖师的槌子重重落下。
陈远成功拿下了这块地。相比起拍价,他只多出了200万,这在正常市场情况下是不可想象的。
拍卖结束后,那个放弃竞拍的开发商走了过来。
"陈总,您真的看好杭州的市场?"那人问道。
"当然。"陈远淡淡地回答。
"可是现在政策不明朗,市场前景不确定..."那人继续说道。
"正是因为不确定,所以才有机会。"陈远微笑着说道,"如果什么都确定了,还有我们什么事呢?"
那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最后说道:"陈总,佩服您的魄力。"
拿到土地后,陈远立即着手项目的规划设计。他根据前世的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开发计划。
"这个项目我们要做成杭州下沙的标杆。"陈远在项目启动会上说道,"不仅要有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服务。"
"陈总,您对这个项目有什么具体要求?"设计师问道。
"第一,建筑设计要有现代感,符合年轻人的审美。第二,户型设计要实用,每一寸空间都要物尽其用。第三,小区环境要优美,绿化率不能低于40%。"陈远详细说道。
"这些要求都很高,成本会相应增加。"财务总监提醒道。
"我知道,但这是必要的投入。"陈远说道,"我们要做的不是普通的住宅,而是精品住宅。"
项目设计期间,陈远经常往返于上海和杭州之间。每次来到工地,他都要亲自检查施工质量,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要求。
"陈总,您对质量的要求这么高,工人们都很佩服。"工程监理说道。
"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绝对不能有丝毫马虎。"陈远认真地说道。
项目建设期间,陈远还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提前启动销售。虽然房子还没有建好,但他要通过预售来回笼资金。
"陈总,现在市场这么低迷,预售会不会有风险?"销售经理担忧地问道。
"风险是有的,但机会更大。"陈远分析道,"现在房价便宜,对于有购房需求的人来说,正是入手的好时机。"
"可是现在大家都在观望..."销售经理还是有些担心。
"那我们就要主动出击,去寻找客户。"陈远说道,"我们的目标客户是那些有稳定收入、有购房需求但暂时资金不足的年轻人。"
"怎么寻找这些客户?"销售经理问道。
"通过创新的营销方式。"陈远神秘地说道,"我有一个想法,叫做'首付分期'。"
"首付分期?"销售经理疑惑地问道。
"就是说,客户可以分期支付首付款,减轻他们的资金压力。"陈远解释道。
"这个想法很好,但银行会同意吗?"销售经理担心地问道。
"这就需要我们去谈判了。"陈远说道,"我相信银行会理解我们的创新。"
为了推广"首付分期"的概念,陈远亲自去了几家银行进行谈判。
"陈总,您的这个想法很有创意。"某银行的信贷部主任说道,"但风险控制怎么办?"
"我们会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陈远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方案,"首先,我们会对客户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其次,我们会要求客户提供担保。最后,我们会建立保险机制。"
"这个方案听起来不错,但需要上级批准。"那位主任说道。
经过一番努力,陈远终于说服了银行接受他的"首付分期"方案。这个创新的营销方式,在当时的房地产市场上是前所未有的。
项目预售启动后,陈远亲自到销售现场坐镇。第一天来看房的客户并不多,但陈远并不着急。
"陈总,今天只来了十几个客户。"销售员有些沮丧地说道。
"不要着急,好酒不怕巷子深。"陈远安慰道,"只要我们的产品好,客户自然会来的。"
果然,随着"首付分期"概念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这个项目。
"陈总,您好,我对您的项目很感兴趣。"一个年轻人走进售楼处说道。
"欢迎,请坐。"陈远亲自接待了这个客户,"您有什么需求?"
"我想买一套房子,但首付资金有些紧张。"那个年轻人说道。
"没关系,我们有首付分期的方案。"陈远详细介绍了这个方案。
"真的可以分期付首付吗?"那个年轻人兴奋地问道。
"当然可以,我们己经和银行达成了合作协议。"陈远肯定地说道。
"那太好了,我要买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那个年轻人当即决定。
"好的,我们这就办理相关手续。"陈远高兴地说道。
这是项目的第一个客户,对陈远来说意义重大。随后的几天里,陆续有客户前来咨询和购买。
"陈总,现在每天都有客户成交,情况比我们预期的要好。"销售经理兴奋地汇报道。
"这只是开始,我相信随着口碑的传播,会有更多客户的。"陈远说道。
果然,一个月后,项目的销售情况越来越好。许多客户都是通过朋友介绍来的,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效应。
"陈总,我们的项目在网上被人称为'年轻人的首选'。"销售经理拿着一些网上的评论说道。
陈远看了看那些评论,大多数都是正面的。有人说:"这是我见过最贴心的开发商,真正为年轻人考虑。"还有人说:"首付分期的方案太棒了,让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能买得起房。"
"很好,这说明我们的定位是正确的。"陈远满意地说道。
三个月后,项目的销售率己经达到了80%。这在当时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
"陈总,我们的项目在杭州引起了很大关注。"老赵兴奋地说道,"很多同行都在学习我们的模式。"
"学习是好事,这说明我们的模式是成功的。"陈远淡定地说道。
"不过,也有一些同行在质疑我们的模式。"老赵有些担忧地说道。
"质疑是正常的,让事实说话就行了。"陈远不以为意。
项目的成功让陈远在杭州房地产圈内名声大噪。许多当地的开发商开始主动与他接触,希望能够合作。
"陈总,您有兴趣在杭州继续投资吗?"一个当地的开发商问道。
"当然有兴趣,杭州是个好地方。"陈远说道。
"那我们可以合作开发一个更大的项目。"那个开发商建议道。
"可以考虑,但要看具体的项目。"陈远说道。
就在项目即将全部售罄的时候,陈远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
"陈总,我是林薇。"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陈远的心跳突然加快了一些。林薇,那个在前世让他痛苦不堪的女人,现在竟然主动给他打电话。
"林薇,你好。"陈远努力保持平静。
"听说你在杭州做了个项目,很成功。"林薇的声音听起来很平静。
"还可以吧。"陈远简单地回答。
"我想和你见个面,可以吗?"林薇突然说道。
陈远沉默了一会儿:"好的,什么时候?"
"明天下午,西湖边的那家咖啡厅。"林薇说道。
"好的,我会去的。"陈远答应了。
挂断电话后,陈远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他不知道林薇找他有什么事,但他知道,这次见面可能会改变很多事情。
第二天下午,陈远准时来到了西湖边的咖啡厅。林薇己经在那里等着了,她看起来还是那么美丽,但眼中少了一些青涩,多了一些成熟。
"你来了。"林薇看到陈远,淡淡地说道。
"是的。"陈远坐下,"你找我有什么事?"
"我想和你谈谈。"林薇说道,"关于我们的过去,还有未来。"
陈远的心情更加复杂了。他知道,这次谈话可能会决定他们两人的命运。但他也知道,无论结果如何,他都要面对。
"我在江海集团工作。"林薇突然说道。
陈远一愣:"江海集团?"
"是的,我是他们的市场总监。"林薇说道,"我知道你们之间有一些竞争。"
陈远点点头,心中暗自思量。林薇在江海集团工作,这是他前世记忆中没有的。看来重生后,历史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希望我们之间的关系不会影响到公司的竞争。"林薇继续说道。
"当然不会。"陈远肯定地说道,"商业是商业,私人是私人。"
林薇点点头:"那就好。"
两人又聊了一些其他的话题,但都很小心地避开了敏感的内容。最后,林薇起身告辞。
"希望我们都能在各自的道路上成功。"林薇说道。
"我也这么希望。"陈远回答。
看着林薇离去的背影,陈远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但他知道,这一世的路要重新走,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杭州项目的成功,标志着陈远正式进入了全国扩张的阶段。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市场最低迷的时候成功抄底,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回到上海后,陈远立即召开了公司高层会议。
"杭州项目的成功证明了我们的战略是正确的。"陈远在会议上说道,"接下来,我们要在更多城市复制这个模式。"
"陈总,您觉得下一个目标城市应该是哪里?"苏晚晴问道。
"南京、苏州都可以考虑。"陈远思考着说道,"这些城市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资金方面需要多少投入?"财务总监问道。
"至少需要一个亿。"陈远说道,"我们要做就做大的。"
"一个亿?"财务总监有些吃惊,"我们现在有这么多资金吗?"
"现在没有,但我们可以融资。"陈远说道,"杭州项目的成功就是我们最好的名片。"
会议结束后,陈远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外面繁华的上海滩。他知道,自己的事业才刚刚开始,前面还有更大的挑战等着他。
但他也知道,凭借着前世的经验和这一世的努力,他一定能够在房地产这个大时代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杭州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巅峰还在后面等着他。
夜深了,上海的灯火依然璀璨。陈远在心中默默地说道:"林薇,这一次,我不会再让你失望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RV3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